
历时10个小时左右看完了此书,不禁对人性这个词有点困惑,在百度百科上面搜索了一下,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深度思考这个词便迅速的填补了人和动物的区别,深度思考字面上看来是一个动作行为过程,但其思考结果却是利弊两端,我想这结果的润滑剂就是穿插着所谓人性的弱点吧。
最近陆续看完的[红海行动],[厉害了,我的国]这两部影片,看完当时情绪真的很燃,为中国有那些倾心奉献的护航人感到自豪,那么这些人就没有所谓的人性的弱点吗?我看到的是在名族大义的框架下,这些人是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克服自身的胆小,自私等,成全了大义,正义,道义的情怀占据个人思想的主导地位,他们有的舍身取义,有的秉持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匠人奉献精神,为了同一个目标,步履坚实的一步步前进。思绪又突然飘到了孔老夫子所定义的:天下大同。孔老夫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印象中,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中也提到了世外仙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往大了说,不也是基于人心大同才会出现安定和谐的环境吗!于是,看完此书我便想到了: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这句话的逻辑性,自己思忖了片刻,很认同古人先闲的由国到家,如若国家的祥和,大道畅行,制度法理完善,那么人人为公的社会是可以实现的,此时,书中所论述的这些人性的弱点就是未经开化就扼杀在摇篮中。
至于为什么看完此书想到了从国家层面的审度来看待人性这个问题,我也说不上来,此书前半部分所讲述的事例也好,给予人物建议也好,语言简练但意蕴深长,耐人在实践中验证磨合,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恐怕很难全部吸收,后半部分就显得些许乏味,婚姻生活的保鲜方法,女人的自我实现等等等等,都不怎么合我的胃口,便草草的扫视了主关键词,算是对强迫症的我每页必看做了交代。
书本道理虽好,但终究要落实到个人!你选择什么便要承受什么,全书3星敬自己。
人性的弱点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读书慢的我,这本书竟然花了17个多小时才读完,事实证明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了,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经典著作。
《人性的弱点》是一本教你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家人爱人相处,如何对待同事朋友,如何让别人喜欢你,如何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怎样理好家庭财务……
记住待人处事的技巧:不要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学会多了解和宽容别人,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自我克制的能力。看到别人的优点,真心诚意地赞赏他人。
坏习惯可以改正,好习惯可以慢慢养成。
在与人相处谈话时,尽量多倾听对方说话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之前与朋友,同事在一起讨论谈论时,自己总是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只怕对方感觉自己不存在一样,学会倾听更好。
想要保持你家庭生活的快乐,其中一个原则是:切勿,切勿喋喋不休!
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指责对方是错的。
总之,是一本让人成长的好书,学会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人性的弱点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不愧是经典之作,跳着读完也能发现微信订阅号里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概念,新媒体抄书不算抄嘛,毕竟也是再创作。再退一步,霍金即便没有杨教授的学术地位高,但他一直孜孜不倦地科普大众,用邓爷爷理论来说,就是先满足有没有的问题,再来说知识产权和知识经济。
据说人的价值观在七岁之前就定型了,后面读书读的只是一个认同,颇有点幸存者偏差的味道,好在自己历来不挑食,也喜欢喝鸡汤,看到屌丝逆袭更是热泪盈眶,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多愁善感了——见不得张小凡孙少平们的生离死别。
人性善恶莫衷一是,卡耐基先生只从弱点出发,虽没有《影响力》中诸多心理实验,没有pongba《暗时间》严谨细致,但既然能引起读者思考,能让人在喧闹的地铁上写书评,也算好书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