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完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觉得哈姆雷特是一个勇敢的人,他敢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他不计后果的勇于告白。面对杀父之仇,他选择为自己的父亲报仇雪恨。同时哈姆雷特还是一个精明的人,在关键时刻,知道谁是自己应该信任的人,谁值得自己把秘密告诉。哈姆雷特的装疯给他带来了很多不可言喻的悲剧,让他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孩,自己的母亲等人。故事的结局是惨淡的,这正突出了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潜台词: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这句话第一次接触是在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里面接触到的,现在才知道原来它出自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莎翁,大家都这么称呼他。戏剧的色彩很浓很浓,夸张的讽刺的戏剧台词,各种想法和心理活动的呈现都在舞台上,相信现场观看会很有张力。还没有看过舞台剧,期待自己的行动和第一次体会。中间哈姆雷特对戏伶人说了戏剧的意义就是真实自然的呈现当代人的历史和故事。不会让人尴尬别扭,现在很多电视电影我看的都太假太尴尬而不愿意再看了。相信莎翁戏剧大师对戏剧有自己独到的而且获得大众认可的理解。里面也有很多的引经据典,我都不太懂,点击划线后知道了斯皮尔斯的胜利,是指牺牲惨重的胜利。To be or not to be!也是经典,很多讽刺语言很好的抓住了读者的共情心里,无论是对工作,生活还是日常的朋友等人情世故处理,挺有意思的,提供另一种价值观的参考吧!n不知道为什么托尔斯泰不喜欢莎士比亚还抨击他,可能是名人之间的不服吧,一个写小说,一个写戏剧,不过那时候托尔斯泰批评和抨击了很多人。莎士比亚有他的戏剧魅力毋庸置疑的,看的一幕幕就在想舞台上是如何表现的,会有很多想象。想去看看中国版的夜宴,看看感受下不同。哈哈n
哈姆雷特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第一次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刚开始读有点别扭,全是对话,而以往读的书我都喜欢的是人物的心理写照和对环境的生动描写。
不过多了一幕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莎翁笔下的对话很引人入胜,脑海中由对话自然脑补出了场景,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嫉恶如仇的王子,阴狠赌奸的王叔,被甜言蜜语击败的王后,忠诚挚友霍拉旭,单纯天真奥菲莉亚,冲动的雷欧提斯,就连两个挖坟的都很抢戏。每句话读起来抑扬顿挫像诗歌一样。
尤其是对莎翁笔下对生死的描写印象深刻~蛆虫是全世界最大的饕餮家;我们喂肥了各种牲畜给自己受用,再喂肥了自己去给蛆虫受用。胖胖的国王跟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不过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