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时间里结束阅读,这些天想的是《少年法》,它到底该不该成立,它的存在无疑削弱了法律的威严,它的存在无疑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但这一保护真的就能未成年人犯罪后加以改正?答案不肯定,但,如若心怀侥幸,只是关进少年守进行教育,一个从小到大树立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真的能扭正?恰逢今日,熙熙攘攘的新闻都报道“刺辱母者”,舍友也不禁说起来,我上完厕所折回爬床,回应一句“社会岂是我能左右的,我只是一个平凡人。”说完后,我就不禁发现,我的心竟是如此冷漠,就算这件事情能被记起一个星期,日后,又有哪个吃瓜群众会记得当事人的痛。
对于书中,长峰为女复仇到底应不应该呢?我想肯定不应该。可是,长峰的选择是无奈的,因为《少年法》的存在,甚至于是保护伤害者,只因他是未成年,还有可塑性。如若认同长峰忽视法律自行复仇,无疑又回到原始的社会,那时我们只是道德维护社会,如今是法律,可是,书中一句话“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法律并不完善。为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结局是警察依旧站在法律一边为保护少年击杀长峰。长峰是道德的代表,警察也只是执行“刀”行事,不代表正义,只代表法律。不知道我这样认为是否正确,而我也只如书中那般,采访街边路人问及如何看待长峰为女复仇事件,回答的都是无足轻重的答案。我想大概是,没有经历身边人被凌虐杀害,不会懂那种痛,社会要和平本该应尊重他人生命。不尊重他人者没资格谈人权。法律保护人,但不该保护加害者。
彷徨之刃读书赏析 第(2)篇当一个父亲,亲眼目睹了自己深爱的女儿惨遭毒手的全过程,谁也不会冷静吧?我想这就是长峰最初的彷徨。深爱的女儿的人生跟自己的人生相比较,作为一个父亲,长峰选择了前者。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彷徨,但为了女儿的不甘心,利刃最终出鞘。至于结局,并不重要吧!重要的是一个父亲,为了女儿放弃了一切,这份爱虽太过执着,但也令人敬佩。一个国家法律的制定,自有其国情跟历史原因为背景。能够称之为法律的,自然理性多过人情。作为法律制定者的角度,所考虑的问题大多出于社会普遍发展的角度,所以日本有这样的少年法也不难理解。但有这样的法律,谁又来宽慰那些无辜受害者的心呢?法律的天平不应该不平。这也许就是东野先生写这本书的本意吧。虽然长峰最后的抗争失败,也许目的达到的结局更能大快人心,但失败,遗憾,沉重的结局更能深入人心。它就像一粒种子,被东野先生深深的植入每一个读者的心,希望就从这里生根发芽。希望在杂草丛生的少年法领域,被更多的人关注,被更多的人踏过,慢慢的走出一条新的路。社会的进步,需要这样的长峰,以惨烈的方式挑战法律的极限,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能够反思。社会的进步,也需要这样的东野先生,呈现给我们如此精彩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深深的致敬!!n写在最后的一点个人感想:作为一个父母,请担负起作为父母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请不要因为你的盲目无知,不负责任毁了自己的孩子,也毁了别人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请善待身边的天使。
彷徨之刃读书赏析 第(3)篇每次结局都是令人大跌眼镜,对笔者细腻文字深感佩服。懦弱的人不配拥有善良,彷徨之刃是正能量一方的彷徨,人们趋向于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判社会,却疏忽了被害方的亲属感受,虽是法律一纸文书的缺陷,归根结底则是家长对孩子的纵容与缺乏管教,在利害面前都是趋避,望法制社会能够伸张正义,而不是一味的纵容,未成年人犯法,那么监护人是否也有处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