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了81多个小时拿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正经的幽默的讲历史。以致于学渣的我仿佛一下子迈进了学霸的世界,孜孜不倦,心心念念,废寝不忘食,因为一边吃一边看[呲牙],不熬夜的我也看到了凌晨两点半。毕竟言之简,意之赅,理易懂;手法之流畅,语言之幽默,夸人不打草稿,损人信口拈来。把两百年的大明王朝说的如此清新脱俗,把严肃的历史变成饶有兴味,确实不错!
从朱元璋的简历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想一口气读完。可是看到崇祯的时候,我竟有一种想要慢下来,把它搁置一段时间在看的感受,也许希望时间能走慢点吧,那样也许历史会变成另一个样子吧,或许变成我想像中的样子,然而终究还是看完了。我把明朝的16位皇帝列了张清单打印出来贴在了墙上,偶尔抬起头,看着上面那些遥远的名字,作为一个后人独自沉思……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
朱佑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
朱由检 思宗 烈皇帝 崇祯
两百多年的历史兴衰,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就是一条小溪流。不论是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亦或是暗淡落幕的崇祯皇帝,在浩大的世界里,都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但那些金戈铁马,那些满腔热血,那些骁勇善战,那些宅心仁厚,那些宽容大义,那些游戏人生,那些江河日下,那些内忧外患,国破山河……依然不能被遗忘,因为回忆也是一种财富。我折服于朱元璋,佩服于朱棣,叹服于朱瞻基,感叹于朱由检。
这16位皇帝,有的改写历史,有的被历史改写。都终究都只是为了活着,因为活着才能拥有一切。有人为了活着,抛开生命和命运战斗,要么死,要么精彩的活;有人为了活着,苟且偷生的隐忍着,远离是非成败……
这16位皇帝,有人天生就是将王,有人后天也许更希望成为一个快乐的木匠。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那个人人羡慕的国度里,没有儿女情长,没有天伦之乐,也没有花前月下。要么开疆拓土,兢兢业业,勤于执政,以天下为己任,则国强民安;要么固步自封,纵淫无度,奸人当道,百姓遭殃,则国弱民散。
也许没有谁对谁错,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有开始,那么注定有灭亡。所以这16位皇帝,过多的感想与评论,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就说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吧: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大丈夫朝碧海暮苍梧——徐弘祖
一个带着使命,一个带着性情。上天都赐予了他们行走的力量!
郑和给我的感受是热血而震撼的。他一生都在海上,也归寂在海上。飘零一生,坎坷一生,九死一生,换来了荣耀一生,行走在海上,却宛如灯塔般指引了方向。一路撒下了和平的种子,促进了明朝和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的和平交流,并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强大、开明的国家的真实面貌。
七次下西洋,他还是他,那个海洋还是那个海洋,只是因为他,那片海洋变得更加星光粼粼,也是因为他,“刻石于兹,永昭万世”经典永存。在完成他心底最执念的虔诚朝拜后,他虽病重,却无牵无挂,沉寂在那片星空那片海——古里。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他无家无子无牵挂,却终究是有根的,而那个古里就是他的故里。这一生往来,荣归故里,此生足矣!
在我心里:逝者如斯,使者留芳,抬头仰望。
然徐弘祖给我的感受是真实的。诚然,我更喜欢徐霞客这个名字,所谓霞客,我理解为游走朝霞和晚霞之间的过客,不问红尘,不与是非,只在天地之间。虽然有“父母在,不远游”的牵绊,但幸运的是你有母亲的远游冠,还有新婚妻子的大义。所以无所畏惧。
对郑和是仰望,对徐霞客我希望是这样:我备一壶浊酒,听你满腹游历,坐谈在溪水边,一片安宁与祥和。虽然你历经风雨与磨难,与孤独为友,和寂寞为伴,但你跨过高山,穿越林海,感受山水之间,也感叹自然的神奇。
你走过无数路,爬过无数山,不曾理会那些功名利禄,却收货了无比的自由,畅游在书海,行走在天下,一挥洒就是满目繁华,一转身但不是天涯,而是你内心无比的从容淡定。你行走一生,但终究叶落归根,我知道,你的心还在继续行走,因为《徐霞客游记》是你最好的见证。
在我心里:你未曾走远!
一直觉得我是个行走的人,那些近处的远处的风景都不断的吸引着我,我想用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所以他俩的共通点——游。深得我心。
所以,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渴望行走未曾不可,不要害怕远方,因为远方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和磨难相比,把自己的内心封闭才是最可怕。
最后用我的铃声来鼓励自己吧:不要去理会是是与非非,
天亮走到天黑,
从不觉得疲惫!
如果还有梦就追,
至少不会遗憾后悔!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小时候古装剧和武侠剧看多了,做梦都想穿越回古代。想穿绫罗绸缎,梳精致的发暨,戴上步摇和玉簪,用螺子黛画眉,用胭脂印唇。在闺中弹琴作画,在小溪浣纱,偶尔与文人雅客喝茶斗诗。但是自从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发觉古代生活完全不是电视和小说里风花雪月的那些事。
明朝给我的印象就是宦官专权,什么东厂西厂锦衣卫,还有阴阳怪气武功高强的公公。虽然这本书侧重讲的是明代王朝的权力斗争,但权力中心刮起的风暴无疑会让老百姓遭殃。《人类简史》说农业革命是一个陷阱,是史上最大的骗局——“比起狩猎采集者,农民的生活其实比较没保障。采集者有几十种不同的食物能够为生,就算没有存粮,遇到荒年也不用担心饿死。即使某物种数量减少,只要其他物种多采一点、多猎一些,就能补足所需的量。”那时农民是看天吃饭的,一个是老天,一个是天子。如果风调雨顺,皇帝贤明又治国有方,农民还能过上一段好日子。可一旦遇到水灾旱灾蝗灾或者战乱,皇帝又偏偏昏庸无能,加上朝廷官员贪污腐败,繁重的徭役,兵役和赋税压下来,农民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印证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奸臣当道往往是皇帝的昏庸造成的,不读这本书不知道,原来明朝有那么多皇帝不走寻常路。有混世魔王,有修道的,有贪财的,有长期罢工的,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出了各式各样的奇葩皇帝,让人哭笑不得。
看这本书有特别多的感触。有许多大臣在年轻的时候都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心报效国家。可一旦到达权力的高位,却变得贪恋权势和荣华富贵,不择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和国家的安危。权力真的会让人迷失本心。
随着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的上吊自杀,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大明王朝落下帷幕。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崇祯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近,为了保住皇家尊严,便让皇后自缢,还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们。却让几个儿子换上平民百姓的衣服在混乱中逃走。帝王家最是薄情,妻子女儿也不过是随意丢弃的物品。想到这里一个激灵,还是生在法制社会好!
权力的游戏大体上都是这么个路径:君臣、父子、兄弟之间互相猜忌;臣子一旦立功便会引起皇帝的戒心,招来杀身之祸;皇帝为了巩固权力坐山观虎斗,扶植一个又打压一个;朝廷的人拉帮结派,互相算计……在国家危难之际,大家能同仇敌忾,而在太平的年月,又开始窝里斗了……放眼当今社会,大到国家之间,小到职场,这些现象都是常见的。常说读史使人明智,能在史书中看国家兴衰,了解各色各样的人,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一直以来不太喜欢读明清的历史,尤其是明代,感觉我们这个民族在帝国末期的这段历史充满了腐朽与阴暗,相对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那些朝气蓬勃的时代明清简直就是行尸走肉一般无聊且沉重!但随着这几年对历史的细节了解越来越深入全面慢慢的使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明清的没落是事实,但这些事实背后的深层原因我认为不是人为的,非得要说这些历史背后有深层逻辑那也只能用天命或者如本书作者所说的“气数”来概括了!当然在我的世界观里天命与气数也不是什么玄乎神秘不可知晓的东西!只是说来实在庞杂无比难以三言两语道尽其中内容!
读明史让我最感慨的还要数那些在黑暗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依然正义直言的勇者,如杨继,杨链,海瑞等!这些人物的出现是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代也必然有正义之光的闪现,他们或许不是徐阶,张居正这些政治领袖一样站在帝国的巅峰拥有掌控天下的权利与能量!但他们却是保持正义火种的那最后一点火星!从这重意义上说他们的历史地位未必就低于张居正这样的“政治明星”!
还有王阳明的心学圣火,在那个政治迫害空前剧烈的时代却能提出这样的良知之学并成功的植入以徐阶为代表的一部分帝国官僚的内心深处并付诸他们政治实践着实让人惊叹心学的魅力与人性的光辉!
历史已远去,我们的民族经过了神话传说的萌芽与夏商幼年、周的青春奠基秦汉的成人礼纪、隋唐的鼎盛与最后宋元明清的文明停滞乃至最后衰退终于在清末迎来了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维度和层面都足以匹敌甚至全面超越我们的西欧文明!即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还好我们挺过来了...
我时常把我们民族的历史想象成一个生命!清帝国灭亡之际它的前世已经过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难重生它再次将灵魂召回了它经过重组锻造的身体,前世今生虽是异体、实为一魂!无论如何这个生命得到了延续...这很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