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此次读完整本书后的笔记和今日广州同城共读此之感悟。先放一段当时听有书365天读书后的当日笔记:n“知道它是在书店的时候,貌似许多知道都源自那个时候。但是,真正对这本书感兴趣,记忆深刻的,是《北京爱上西雅图》,和很多人一样。本书是书信集,作者海莲和卖书人弗兰克的20年友谊承载体。终其一生,两人未曾谋面,但是那份友谊超越了时空,这本书也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查令十字街也因此成为了爱书人的圣地。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真诚、主动、大方、热情、信任、用心,是打开两个人相处的最佳密码。此本书对于现如今社会该有很深层次的影响。如何交友、维护友情,爱书、读书……更还有,科学发展进步下,整个世界的通讯更加方便。按照全球大脑的思路,后期每个人都会连接在一起,当然此刻已有雏形。如此这般,许多人你未曾谋面,但是你们每天的交互绝对不比天天见面的人少。那如何在空间大距离上建立良好的交流模式,得到对方的信任,维护双方的友谊?这该是当今社会的必备能力。了解它、感知它,收获必会良多。新年第一天,祝福亲爱的书友们,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收获自己想要的,成为期待的自己。珉炜大哥哥@2018年1月1日 08:24 于咸阳机场--嗯,该登机了。”n嗯,是在咸阳机场写的那篇笔记,今儿在广州的读书会上更是收到了初次见面的书友的好评。总觉得是某一种触发点,让我们相遇在有书,这种触发点或许就在此刻中。当时写笔记的时候,还未真正读书,仅仅凭着几十分钟的拆读和文字,谈了谈自己的话儿。后面格外喜欢,便拿出来,利用零碎时间,算是看完了。今儿的分享围绕着这个主线展开。很多伙伴说了许多有趣的观点,更有亲身的经历,让人惊叹。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开书店的老板说,因为查令十字街和岛上书店,有了做书店的想法;因为和雷文涛雷老师的聊天,坚定了做情怀的书店。把情怀做成生意,把生意做成情怀。高中小女孩说从里面看到了很多时代的东西。比如书店和女主的友谊,纸质书产业没落。但坚持艺术一定要高于生活,要有生活的思考。希望可以从某些角度得到对自己的见解。此书或许过于细琐,记录日常事儿,她不喜欢。Helena学英语,因缘际会认识了澳大利亚的朋友Wendy,后和她通信30年。时而意识形态相关的交流,亦有澳大利亚的风情、生活中琐碎,分享各地的旅程。偶尔email。14年中断,17年朋友去拜访到了Wendy。从前慢,人和人之间可以用很慢很温柔的方式去对待。细琐的生活,更或许是真实的亲近的平淡的幸福。她是高中女孩儿的妈妈。“如魚德水”说,男主和女主,因书结缘,因问候、因人性的关怀成为未见面的好友。女主对英伦的向往和对书的热爱,是她的切实需求,她有那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更有真诚的感恩。书店里的男主和其他人喜欢她,因为她是遥远的救世主,寄来他们所需的。女主的生活环境并不算好,但是她依然有自己细微的小幸福。人生本来就那么苦,不是这样苦,就是那样苦,可以选择快乐的方式活着。张彬彬说,在广州的第一个周末,是个温暖的周末。小学传纸条,那种情愫的传递和发酵,更加动人。谈及友谊,心有所归属,则距离不是问题。恰如海莲和弗兰克的20年的友谊。吖吖,女博士。她喜欢交换明信片,全球的片友。喜欢那种文化的传递。博士说:最短的时间把重点说出来,那是学术;但是生活小细节是朋友间的特权。感恩在细节中细说情谊的你我。但若是利益纠葛者,则摆清楚利益点,纯点谈事儿就中。读自己的书,看别人的人生,和智者交流,丰富自己的内心。时光如梭,而你也愈益丰厚。珉炜大哥哥@2018年01月14日 20:23 于广州东站对面xingbaban后说:n征集小伙伴,留地址,互寄信件。珉炜大哥哥微信:blue_zhangmw(备注“互寄信件”,添加后发送地址,随机匹配笔友)n
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四颗星。
1.一颗星给幽默风趣的H.H.小姐对书籍的热爱和激情。
一颗星给荒乱年代里一份不能和金钱比拟的友谊。
一颗星给漫长的20年从未间断过的书信。
最后一颗星给人生的遗憾,给爱情的怀恋,给彼此的祝福。
2. 海莲说。「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海莲说。「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海莲说。这个世界上。懂我的人。只剩下你了。
海莲说,我要去追寻英国文学,有人告诉她:“去那儿准没错!”
然后准没错的地方终究未去,准没错的人也一生未见。他们从未说过爱彼此,可是早已深知对方是自己的灵魂伴侣。弗兰克不在了。这个世界突然对于海莲来说。寂静而悲伤。
弗兰克说亲爱的海莲。
我已老态龙钟。
最后他说。
你要的书是否还要我帮你寻。
查令十字街84号里他闭上眼的时候。纽约一间房间里打着看书的灯光也熄灭了。
你深知万事万物持续流变,珍爱的东西尤其不可能一直存留,如朝霞,如春花,如爱情。
可是查令十字街84号还在那里。
3. 海伦之前念的邓恩散文选,“全体人类都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每一章都必须如此翻译。上帝雇佣了几名译者,有些文章由年龄来翻译,有些由疾病,有些由战争,有些由司法,但上帝会将我们破碎的书页再黏合起来,放到那个文库中,每本书都会在此对对方打开”。
4.人生太过于短暂了。
短暂到20年的书信匆匆一过,也抵不到你离开前的最后一眼。
而正因为短暂,人生才更显得美好与珍贵。
生活被时间鞭打着,但那些留下来的碎片,却被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书信,就是其中最让人生情的一种方式。
我又多久没有写一封信给我心念的人了呢?
书还是纸质版的好,照片还是冲印下来要保存,信和消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记录方式。我们沟通的时间越快,效率越高,就越是失去着我们原本的样子。技术的进步让我们拉近,又走远。怀恋和遗憾总是重叠交织在一起。
5.人和人之间的温情让人心动,也让人怅然若失。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这本书中,真正的《查令街十字84号》只占全书一半左右的位置,后半部分皆是他人的书评。从海莲的信中即可看出她是一位活泼、直接、爱表达自己内心的“书痴”。对素未谋面的书店全体人员都以一位老朋友的口吻“责备”甚至“训斥”,“你一定是懒死了...”,“我让你找的书你找了没有....”,乍看起来像是蛮横无理之人,实际却是快人快语简单直接的善良人。得知食物难以配给,她就从遥远的大洋彼岸邮寄火腿,鸡蛋,甚至书店眷属们的丝袜。把这一大家子人都当作是自己的至亲好友,如亲人般对待他们,着实令我感动!十分推荐爱读书之人阅读此书。阅读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欠缺读书,他们的书信中所提及的那么多书,我竟从未听过,着实羞愧,欲全数读之!n最后我也想如海莲般感谢一下这古老的书店,“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n令:微信读书上将这本书卖的太贵。读者主要想看的是信件原文而非大量的书评,而原文信件在全书付费后只有一两页就全部结束,这一两页竟要价16块。为了换取这16块,我阅读了很久其他书籍,以至于等了很久才继续看这本书,而兴冲冲的购买到全书后,发现只有两页可读实在是太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