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怎样来评价这本《牡丹亭》呢?美是毋庸置疑的。若以词曲论,前有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后有折桂令,山花子,昭君怨。《西厢记》《桃花扇》《牡丹亭》各具风情,平分秋色。若以情节论,才子佳人,离合悲欢,不负义仍情之至一论,情爱之美,情爱之真,皆在其中。若以主题论,则早有定论,以情爱为主题,歌颂自由恋爱。若以美学论,比美更美的是把美打碎,丽娘身死,是美学意义的圆满。之后的死而复生,蟾宫折桂,敕赐团圆,既是读书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美好愿望,也是义仍的一片慈心,更是他情之至一论的体现。
毫无疑问,《牡丹亭》里最负盛名的要属第十出《惊梦》,游园惊梦都出于此,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亦是属于这折。这折里,丽娘游园梦柳生,芍药栏前成云雨。这折之前可算作铺陈,这折正好是柳梦梅和杜丽娘故事的开端。杜丽娘游春伤感,有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有了良辰美景奈何天。古人说《牡丹亭》诲淫诲盗,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惊梦》里也不乏香艳之处。
《牡丹亭》里处处有来历,处处付会前人,丽娘是杜子美之后,丽娘之母,杜宝之妻是甄宓之后,柳梦梅是柳柳州之后,连他身边的老仆也得是郭橐驼之后。虽则雅了许多,却难免落入窠臼。若说丽娘游园惊梦,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是前无古人,那杜宝官至一品平章,柳梦梅蟾宫折桂,杜丽娘得封诰命,却是走的才子佳人故事的老路子。《西厢记》里即是张君瑞蟾宫折桂,不忘前情,宰相女崔莺莺得状元为夫。还是没出读书人眼里的完满: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读书人在落魄时得官府千金青眼,自荐枕席,你侬我侬,而他们也总在发达之际不忘佳人。蟾宫折桂之际还要娶得高官之女,做得高官之婿,功名娇妻,富贵前程都得牢牢的握在手里,颇有些孟郊诗里的志得意满: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但现实呢,现实里的他们既不会遇见高官之女自荐枕席,也不会富贵之后不忘前情。而崔莺莺们呢,自然也不会是宰相之女了,否则借张君瑞们十个胆子,只怕他们也不敢对宰相女戏之再弃。张君瑞,柳梦梅是古时寒门仕子的梦想,而杜宝则是涨潮眼里的全福,《幽梦影》中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智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杜宝虽膝下无子,一番遇合后却得了天下文章魁首为半子,补了无子之憾。
后记:柳梦梅是醉心功名的穷酸秀才,一朝得势,志得意满,做不得柳柳州之后,杜宝清正廉洁,然则迂腐刻板,也不配给老杜做后人。[调皮]
牡丹亭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最精彩的部分当是:
肃苑、惊梦、寻梦、冥判
拾画、玩真、魂游、幽媾、冥誓
闹宴、硬拷这几出。真真的惊为天人!
肃苑中对“关关雎鸠”的曲解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冥判中枉城死里的丽娘竟然是一梦而亡,慕色而死。花之过也
玩真中得将小娘子画像,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小姐小姐,则被你有影无形看杀我。
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最后一出的圆驾,大团圆式的结局可是减了不少的感染力!否,则六月飞雪,夏日严寒、冬日酷暑,恸哭千古!
最后谈一下《牡丹亭》之所以被禁过,
一是死而复生,怪力乱神之语,妖言惑众!
二是女权意识的展露
三是对部分经典的藐视,比如歪曲过《诗经》、调侃过《乐府诗集》和《千字文》、戏谑过孔夫子和庄周
我自己再添一条
上不可安邦治国,下不可修身齐家,词藻华丽,古文诗词信手捏来,肆意堆砌。仗着自己骨骼惊奇,装了一肚子墨水就骚言骚语、摆首弄姿。不像话!
牡丹亭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谁的窗台 种满鲜红的盆栽
固执等待 谁踩碎夜幕爬上来
不梦幻的不精彩
不狂烈的不想爱
谁在人海 随波逐流的感慨
陈奕迅的一首《时光隧道》,突然让我想起莎翁笔下爬楼的罗密欧。而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出生间隔十年,一个在西方忙着创作他经典的悲喜剧,一个在东方的舞台上演绎着他的临川四梦。
莎翁的经典,我只能说只读出来朱生豪笔下翻译文字的诗意的美感和节奏感,却因为缺乏对背景的了解,读的只是故事。而如果说汤显祖的《牡丹亭》只读故事只惊诧于生而死,死而生的爱情,那就是对作者,对时代的一种辜负了。
这本书,因其作者的才华,反映的主题,当时的时代背景,已经文学样式的演变,已然耳熟能详且文学史的官方解读各种透彻到位,我就不再多说。
只是个人觉得,此书用典太多,读完只能说读完了字数和故事情节,而作者引用和埋下的典故,很多没有读透彻甚至都不知是典,无法与其会心神交,有点遗憾。如果自己的古文化知识储备再深一些时,会再读,来体会汤公各种花样炫的才情。
愿与其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