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穿越百年中东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穿越百年中东
作者:郭建龙
现代中东问题的起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 在一战前,几乎整个中东地区都在奥斯曼帝国的羽翼之下,随着帝国的崩溃,一系列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但由于新建国家的政治不成熟、经济不平衡、宗教冲突频发,导致了近百年来纷争不断。 本书以游走、研究的方式,讨论了百年中东纷争的来龙去脉。以历史的脉络为经,将中东问题总结为几个大的题目进行分章,穿插以作者的现场观察,以故事的形式再现百年中东的矛盾和冲突。
穿越百年中东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穿越百年中东——郭建龙

这本书是微信读书中搜“中东”搜来的,却不料是最为解惑的一本。当然,从“以色列系列”的好奇心伊始,有了《大中东行纪》的几千年历史知识、《我是马拉拉》的普通大众生活现状、《利比亚战地日记》的外国记者亲历观察和《千年一叹》的文化名人寻访游记做底,这本书看起来就更容易理解了。

郭建龙,百度很少他的资料,网易专栏这么说:“旅行者,文字作者,曾供职于it企业做技术,又在报业找过栖身之所。对于多变的现象世界着迷,以至于忘却了归途。现为网易科技专栏之‘IT丛林笔记’专栏独家供稿。”俞敏洪的随笔“在愚昧中沾沾自喜,我们没有希望”说得还多一点:“郭建龙基本已经把中国周边一圈的国家都写过了(除了俄国、日本和韩国外)。《穿越百年中东》写了中国西边国家的事情;《骑车去元朝》写了中国北边蒙古帝国的事情;《漂浮的次大陆》和《三千佛塔云烟下》写了中国西南边和南边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事情。郭建龙的写作手法,是用历史纵横作为主线,以亲自考察作为观察,以个人思考作为总结,把一个地区的历史、宗教、文化、习俗串联起来,最终给人地区的完整陈述。前面几本书我也进行过评点,在文化旅行的写作方面,郭建龙是难得的有深度的人才,所以对于他这样的人,有了一个新名称:文化行者。”

这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

而且,他是一个学理科的文人,因此写出来的文字就带了显而易见的理性,这对于分析中东的纷乱局势是必要的。本书写于2014年,作者在中东地区几个国家游历,以他在黎巴嫩首都所遇到的两个马麦德,引出中东地区不同的宗教派别、不同的政治团体、不同的国家人民以及参与其间的世界力量之间纷繁芜杂的关系。

中东的乱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就已经注定,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西欧对中东地区的瓜分,满撒了这一地的碎片。原本在奥斯曼帝国时期,阿拉伯人可以自由往来、随意迁居,然而英法等国瓜分殖民地时,根本不顾不同宗教派别的属地不同,谈判桌上大笔一挥,就为后世埋下了一堆炸弹……

在英法强力统治下,局势也还不至于多么混乱,二战时期,他们自顾不暇,无力顾及海外众多殖民地,各个国家纷纷独立。可是,中东并没有准备好,对于国家主义、对于世俗化社会,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分裂的,最后造就了一批强势独裁者。权力过于集中,则必然带来极度腐败以及权力滥用的问题,社会分化严重,底层的人民看不到希望也没有尊严,压抑久了必然引起反抗,加上宗教派别之间几千年的斗争,还有世界大国之间的博弈,渐渐完成了从形成民间组织到信奉极端主义的演变。

“在第一代组织穆斯林兄弟会时,还拥有一个较为和平的宗旨,但之后,一代比一代更崇尚武力。第二代哈马斯已经赞成可以用武力推翻以色列、驱赶犹太人,对犹太人可以使用任何武力,这一代已经组织起职业化的武装集团了。第三代基地组织则认为可以用武力对待任何伊斯兰的敌人,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他们对于军事武装的训练也更加系统和高端化。然而,基地组织仍然坚持他们的行动是针对外教的‘圣战’,不得伤害本教的平民。而从基地组织孵化出的第四代,也就是ISIS,就连这一点儿底线也抛弃掉了。”

作者的分析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从国家、民族、宗教、阶层各方面进行了分析,读完全文就会对中东局势有一个清晰了解,可是这样复杂的局面又要如何化解呢?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到:“我只能观察他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却提不出任何可能的路径来化解仇恨和冲突。这是我为什么相信,中东的冲突在未来还会延续下去。”

无解……

要把他其他几本书也找来看。

穿越百年中东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一直对比如“巴以和谈”,“约旦河西岸”,“加沙”,“穆巴拉克”,“阿拉法特”,“真主党”,“哈马斯”,“伊斯兰国”,“海湾战争”……这些中东名词非常耳熟,但是真要叫我说详细的内容,我可能憋不出三句话——直到我读了《穿越百年中东》(郭建龙著)。

一百年前,那时没有以色列,没有巴勒斯坦,没有叙利亚,没有伊拉克,没有黎巴嫩,没有沙特阿拉伯,现在被我们所熟知的这些名字都还归属于一个叫“奥斯曼”的大帝国,“一战”打残了奥斯曼,使他龟缩为土耳其,而其余的领土则纷纷被英法等国所瓜分。在这片土地上,民族、信仰和派系已经不能用“乱”来形容,由此而产生的矛盾——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纷繁复杂。比如穆斯林与基督教,独裁与民主,世俗与宗教,犹太人与穆斯林,而光是穆斯林,就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更遑论每个派别下面还有几十甚至更多的分支;就连恐怖组织也分了一代(兄弟会)到四代(isis)。

读完这本书,你会了解到中东各种民族、宗教和矛盾的历史与发展,了解到狭缝国家的艰难,了解到民族生存的不易,了解到战争带来的痛苦。

本书只发现一处错别字,但相对于精彩的内容,完全可以忽略,是我近期阅读和收获最多的一本书,非常推荐对中“中东”感兴趣但不了解的人阅读。

穿越百年中东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代表了一个典型中国人对中东问题的看法。中东问题确实是一战二战的遗留问题,但是把帐算在欧洲帝国主义身上只是一种简单的做法。阿拉伯世界内部的勾心斗角、宗教冲突,其责任也不小。亚洲大部分国家也是在二战后独立的,但并未走上如此动荡的颠簸流离,可见核心仍在阿拉伯文化的内部。另一个证明,以色列建国之初,人少器差,居然能顶住了周遭伊斯兰各国的集体围殴,不是以色列太强,而是伊斯兰太散。据最新报道,ISIS在叙利亚最后一个据点已被美国支持的“叙利亚民主军”消灭。但是,推翻一个独裁者并不能马上实现民主,消灭一个极端势力也并不意味极端势力的灭亡。如果中东不能尽快结束动乱,解决难民问题,对欧洲对世界,恐怕会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路还远,世界恐难和平。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