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
作者:火币网 张健
区块链的优势在于能够用非常低的成本解决网络交易的身份识别和个人征信,以及使用点对点的交易避免了传统集中式的清算结构,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除了区块链的诞生背景及本质,本书还围绕区块链的各个方面分别谈了区块链带来的新机遇、各种应用场景以及具体的技术原理等内容。比如谈到互联网金融,作者提出了“区块链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技术”这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提及物联网与共享经济,作者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它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引出区块链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价值与意义。虽然本书涉及的领域非常宽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书中所讲的各种观点以及独立思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读书分享:《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作者:张健。火币网技术副总裁、快钱包CEO。

区块链的优势在于能够用非常低的成本解决网络交易的身份识别和个人征信,以及使用点对点的交易避免了传统集中式的清算结构,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

区块链不仅仅是一项技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思想。开放、共享、去中心化。

知识可以长久存在,但机会往往转瞬即逝。我们可以学习过去的知识,却无法抓住过去的机会。

香农作为信息论的开创者,解决了“如何用数学方法定义信息”这个关键的问题,让信息有了量化的单位“比特”并可以被精确计算,从而奠定了数字通信的理论基础。

区块链的诞生给了我们解决另一个宏大问题的机会——如何用数学方法定义信用。

在经济学的语境内,作为一个风险要素,信用被定义为一个主体评估另一个主体将采取某种特殊行为的主观概率水平。

在区块链这样的系统中,可以精确计算发生违约(欺诈)行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可以预期的收益。

区块链的诞生,正是人类构建价值传输网络的开始。

区块链通过构造一个以竞争-记账-奖励为核心的经济系统,解决了去中心化记账的难题。

公有链,是指比特币区块链这样的完全去中心化的、不受任何机构控制的区块链;而私有链则是指存在一定的中心化控制的区块链。

为方便数字资产在不同区块链间互相转移,侧链(Sidechain)技术应运而生。

未来的区块链也将会在一个统一的底层协议基础上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应用层协议,从而构建出多样化生态的价值互联网。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预言,物联网与共享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一个零边际成本社会的诞生,我们熟知的资本主义社会将不复存在。

只要是和价值有关的信息,都和区块链有天然的亲和性,可以结合在一起发展出新的方式来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区块链+”的实质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让市场交易的去中介化成为可能,进而带来交易效率的提升及社会成本的下降,并为市场经济中的各个行业与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其中在结算、清算和审计方面的应用是当前各大金融机构探索的重点。

智能合约这种新的契约制订和执行的方式,会与区块链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发展。

区块链数据里最基本也是重要的几个概念是地址、交易、区块、网络。比特币用地址来标识一笔交易的支出方和接收方。所有的交易最终需要被记到统一的账本上,而这个账本是通过区块确认并完成的。每一个新区块的产生,都会被打上时间戳,最终生成按照时间前后排列并加以记录的电子交易证明。每个独立节点之间又通过比特币网络来建立联系,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电子交易记录时间戳服务器系统。

时间戳服务器对以区块形式存在的一组数据实施随机哈希处理,加上时间戳,并将该随机哈希值进行广播。

所谓“侧链”(又称楔入式侧链),是相对于主链而言的,是平行于主链的另一条区块链。它们通过“双向锚定”(Two-Way Pegging)来建立关联,实现主链与侧链之间价值的双向转移。可以在侧链上使用主链资产,并通过侧链来弥补主链功能的不足。虽然它们具有双向转移的能力,但它们是隔离的,即使侧链中的加密被破解(或恶意设计),所有的损害也都只限于侧链本身。

使用点对点的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对发生的交易按时间顺序生成计算证明。只要由诚实节点控制的CPU算力总和大于由有合作关系的攻击节点控制的CPU算力总和,这个系统就是安全的。

由于增加了图灵完备性(Turing-Completeness)、价值知晓(Value-Awareness)、区块链知晓(Blockchain-Awareness)和状态(State)等特点,以太坊所能提供的智能合约比比特币脚本提供的(智能合约)功能强大得多。

比如企业内部可以做一个区块链,用于内部清算,那这能算是区块链吗?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区块链,因为你没有连任何东西,你只是在连你自己。正如同你不能说把自己家里的3台计算机连起来就是互联网。内部的区块链系统只能算是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

根据梅兰妮·斯万的观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0是货币(如比特币);2.0是合约(如以太坊);3.0是超越金融经济外,特别是在政府、文化、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机制这个基础协议便通过分布式的信用公证,使互不信任的节点进行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这可以激发共享经济和协同治理的巨大潜能。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从08年出现到最近看这本书,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认识才听到区块链一词。本书介绍了区块链的出现原理及未来的应用。

    人们从物与物的交换,逐渐过度到通过一个双方都认可其价值的物品(贝壳,银,黄金,)交换,纸币的出现是需要国家来背书的,这些都促进着价值交换,而信息的不对称却严重的限制了价值传输,所以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打破信息壁垒,这时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的满足了这一要求,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可以传输信息(香农以比特作为信息单位),但没有统一的价值传输层,即价值互联网的诞生,这就需要一项技术去促进价值互联网的产生。中本聪08年提出区块链满足了这一要求。

价值互联网的诞生将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让以货币及数字资产为代表的数字化价值无需借助大量的中介机构,就能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区块链本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就是不需要第三方存在,低成本,效率高,实现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其中有工作量证明,哈希算法,共识机制等具体怎么实现的还没弄明白[捂脸]。最后提及区块链在未来的应用。如金融医疗,物联网等。特别佩服最后的读者们竟然把人性和区块链的出现联系在一起。

未来已经来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我们要捕捉那些信息点,去迎接这个未知而又期待的未来。

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1. 当我们还在村里赶集、城里逛百货大楼时,我们根本不能理解互联网、电商是什么怪物;当我们还在粮店购粮时,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不用粮票也可以买到粮食。。。。。区块链也许也是如此,或许将来软硬件技术更加成熟时,区块链也不许不一定会叫区块链(云计算的定名也是技术和时机成熟后才形成的,如何称呼是与其发展阶段密切联系的),毕竟目前来看,区块链仍处于初生阶段,将来或许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回头看,区块链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2. 无论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任何信息技术的发展都是围绕提升“效益”为核心推进的,区块链也是如此,区块链可以理解为某种尝试,尽管从资源、人力耗用来讲,区块链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3. 目前来看,区块链仍然处于理念阶段,比特币的出现也与传统货币挂钩,当然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仍然是驾驭市场发展的“魔绳”,也要铭记,区块链也是不能脱离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