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自控力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自控力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自控力》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作者麦格尼格尔教授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
自控力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本书结构清晰,从不同角度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对抗”,而且是从实例出发,反向推导,非常贴近生活。 

 作者首先从“成功的绊脚石就是缺乏自控力”开始切入,利用生活中的种种事例,重点分析人们的心理,教你如何改变旧习惯、克服拖延、管理压力、锻炼自控能力、避开陷阱等各个方面的实用知识。书里面涉及大量的心理学、神经学、经济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知识,足见作者洞悉事情本质。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欲望、冲动,有时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你是否在超市购物之后把购物车留在停车场?你是否有在公共场所吸烟或者大声接打电话?是否曾经随手丢掉手里的果皮纸屑?。。。。这些日常的种种,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为何我们没有做到?——因为“别人都这么干!”。。。。 

 你是否也无法拒绝各种油腻食品的香味诱惑?你是否曾多次戒烟无果?你是否无法自控的买买买?是的,我们都想戒掉,但是戒不掉的是“快感”与“满足感”。。。。 

 我们面对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充满的诱惑、欲望与冲动,经常是无力抵抗的,却在内心提示自己“今天暂且放纵,明天改正”,然而,明天的明天的明天,情形依旧。。。。 你是否有过莫名的火大?忍不住对同事甚至是上司发脾气?是否对家人态度恶劣,出语伤人?。。。。 

 所有的这些情形,我都有经历过,而且绝对不只一次。虽然每次事后都充满了罪恶感,但却还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蹈复辙,深陷在“放纵到后悔再到放纵”的恶性循环之中。。。。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内中原因了。其实内心的“两个自我的对抗”就是自控力表现出来的两个方面。生活中负面的传染永远比正能量的传染来得快,“光环效应”、“完成目标”、“每一次进步”、“道德许可效应”、“那又如何效应”。。。。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陷阱。 

 “压力”、“欲望”、“冲动”无时无刻不在试图撕裂我们的“意志力”防线,该如何应对?现在我已不再茫然——我要投资未来的自己! 想想未来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你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子?过怎么样的生活?面对种种“负面势力”,我只需要想想自己该对未来的自己做什么样的投资即可。培养好的自控力,不过就是培养好的“选择”习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选择什么样的“因”,就要承受什么样的“果”。你不能指望用吸烟酗酒来换取未来的健康,更不能用消极怠工换取未来的飞黄腾达。 

 一定要相信,好的习惯也会传染,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做正确的选择。更要相信,每个人内心的意志力,都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强大!

 —— by Allen

自控力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自控力,我们平时也叫自制力。这真是一个大家经常会提到的词。可是要做到却很难。所以我最近在看这本《自控力》。希望能从书中得到一些启发。

改变从现在开始,不要期望明天。我曾有很多美好的念头在脑袋里匆匆走过,可都没有实现。是因为我把他们都寄托在明天去行动,明天复明天,明天何其多,最后的结果是不了了之。

有一类人,他们的数量虽然少,但是生活中确实存在。而且可能在我们身边你也看到过。我把他们称之为“苦行僧”。著名的诸如乔布斯,比尔盖茨那些人,经常能听到他们如何自律的事迹。

坚持的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是的,所有那些让人变得更好的选择,执行起来都不会太容易。很多人羡慕别人的精彩和成功,但了解到别人背后那种近乎残酷的自我管理时又会打退堂鼓。这也就是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平凡普通的人占了大多数。自律,是成功的基石。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庸,那么请从自律开始,自我改变。制定计划,然后坚定不移地,执行起来!相信你的自律,相信你所做出的每一分努力,时光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以另一种美好的形式馈赠给你。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信用卡透支;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那么这本书就非常适合你。就从这一秒开始,从看这本书开始,行动起来!

自控力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颇具收获的一本书,观点清晰,论证有理,从神经学的角度让我感受到了前额皮质的魅力和无处安放的多巴胺;从心理学的角度让我了解到要如何管理自己的焦虑和冲动。总体来说,真正有效的自控力不是以自控作为手段,刚开始看到书名我就想此书是不是教授很多训练意志力的方法,其实自控力是结果,是我们处理好内心“我想要”和“我不要”的良性结果,快结尾时划线的那句话更是在结尾又点明主题:我们控制不了自己,但我们能做出选择。谈我自己的例子,显然已经是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用意志力控制自己显然不是良方,反而我应该重新梳理和分解自己的期望,让“我想要”的力量变成指引行动的强大兴奋剂,兴奋与刺激也一直是刺激快乐感受的中枢,做了事成了果兼顾人生乐趣,这才是人生赢家的状态不是吗?哈哈,加油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