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地球上找一块土地,给散落在全世界的你的民族,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是一项怎样艰难任务。没有资金,没有空地,没有武器,史无前例。以色列的建国史,是一部充满艰辛苦难、饱含血泪伤痕、路径曲折的历史。在不到180页里,我读到了国际利益的博弈——国家资源只是平衡欧洲国家间关系的筹码,千万民众的命运因一支铅笔的痕迹、一个草率的决定而改变。我也感受到了信仰和热爱——这个漂泊了几千年的民族,面对唯一的转瞬即逝的建国机会,表现出聪明智慧、卓越的执行力、与命运抗争的执着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我也似乎看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在联合国通过决议后的12个小时,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阿拉伯联军,以色列三面受敌,开始了顽强抵抗,经过漫长而煎熬的岁月,最终将其击溃。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的建国仪式只有不到30分钟,仪式过后就要回到各自岗位,拿起武器、电话、纸笔来对抗侵略者。每次回想起来,总感觉非常辛酸。尽管1949年以色列先后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签订协议,但也只是停战truce,而不是和平peace。于是,小时候每每吃晚饭听到新闻联播,但凡提到以色列、耶路撒冷、加沙地带、特拉维夫、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叙利亚...就一定是“发生流血冲突”、“造成多少人伤亡”、“表示对此事负责”。历史是群众创造的,却是少数人改写的,群众只是在被改变的历史的方向上用自己的生命填补别人的空白,无论群众是否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否出于自己的意愿。上世纪,以色列和中国先后建国了,它们各自面对着自己的命运,面临各自的挑战。一个普通人,可能会有种莫名的恐惧和无力感——“我”又在填补什么样的历史?n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书赏析 第(2)篇一个小时零六分钟,果真精彩,凝练,却酣畅淋漓。
在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中国踏上了复兴崛起之路。
而1915年,英法首相拿根铅笔随手一画就划定了中东的基本格局,二战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温斯顿之嗝”更具讽刺意义(虽说是个传言)。从此中东战火纷飞,巴勒斯坦承担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所应遭受的惩罚,毁国纾难,颠沛流离。
不得不说,历史虽然是由上亿的人类一点一点谱写的,但历史的拐角却是由精英或者统治者造就的。
犹太人的国家,从1948年5月14日诞生,伴随着血雨腥风,但屹立不倒。谁对谁错,无法评说,因为谁也回不到那个拿着铅笔随意一勾的时代,谁也无法反驳大英帝国“无利不外交”的理念,谁也无法阻挡一个民族对自己家园的热爱,这,自然也包括巴勒斯坦。
不知为什么,脑海里竟然想起的是《追风筝的人》还有《灿烂千阳》。战争离我们太远,可文字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把抽象的苦难以最有力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然后在心中默念,珍惜和平,爱我们日益强盛的祖国。
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读书赏析 第(3)篇以色列:一个国家的诞生nn先是从知乎上看到作者司洋关于萨达姆的系列文章,于是关注了篝火旁的故事专栏,并追着来到这里。很喜欢作者这种讲故事的春秋笔法,读来很舒服。nn以色列的诞生至今可谓是个神奇的故事,在现今一个世纪里乃至几千年来,围绕这片应许之地发生的故事一直接连不断。以前也断断续续的了解一些以色列的故事,但都是碎片没形成脉络。这次算是把以色列的建国史通俗易懂的过了一遍,很有感触。犹太人的团结坚强和不断斗争、凝聚力和民族大义都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尾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现状让人感到真实的世界确实无比复杂。看完之后除了对以色列的好感增加之外,对英国人搅屎棍的认识,还有对阿拉伯国家的不团结战五渣的印象一如既往。nn对了,在知乎上看到作者的《以色列2:在危机中生存》出版了,不知道微信读书什么时候能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