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自卑与超越读书赏析(3)篇

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自卑可能让人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自卑也能成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而阿德勒心理学,就是要带给人超越自卑的“勇气”。谁都不能代替你过你的人生,谁都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但是拥有了勇气,我们就有了克服困难的活力,超越自卑的强大内心,任何时刻都能成为你人生的新开始。
自卑与超越读书赏析 第(1)篇

当遇到棘手的问题,而我们很难解决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一种心理状态:自卑。克服各种各样的自卑,是每个人都得费心去做的事情。自卑是人生阻力,应对其方式不同,可能造就了三六九等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此时的每个表情,思考的方式方向,都是人生刻画出来的意义。身边那些看手相,或许还真能看出岁月划过的痕迹,因为,人一生的工作没有不经过手的,人一生的细节或许都涂抹在双手上,但是手相最多只能看懂过去的丝丝缕缕,而后建议未来。

人出生时对父母的依赖比其他动物要强得多。正是如此,我们的学习能力才能完好地由外界注入,而不像其他动物,一出生就具备了死亡时的环境适应能力。也正是人类出生羸弱,发挥了无助时的潜能激发。

貌似是叔本华说过这句话:人生大部分问题可归结于社交,两性,及职业这三个领域。也就是说,有的人,或许专于技能,两性、社交能力弱,或者忠于两性,而弱于其他二者。三者皆强,可谓是人生赢家啦。

后面作者又通过“梦”来说明心理学上的问题。梦中的细节是个体的性格的表达。再后面,就谈到了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性格养成在四至五岁,家庭的任何细节都将影响孩子,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家庭这章节感受即可。再一章,学校对个体的影响。这本书重点在于讨论未成年人的个体心理学,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从自卑,作者后面论述到了个体犯罪心理学,这里长篇论述了“合作”对犯罪及心理问题群体的重要性。罪犯也是一般群体,囿于家庭因素居多,他们通常缺乏合作能力,并因自卑逃避正经行当,策划残酷或者证明自己。同样,最重要的罪犯心理生成期,是在童年,他们难逃下面三种特征:1、生理缺陷2、被宠溺3、被冷落。总而言之,这几类人都是过分关注自身,而未能认清社会的形状。再加上缺乏合作能力,自我设限,从而与整个世界抗衡,最终走向失败。

有多少工作狂借助工作忙的缘由,逃避婚姻和爱情,又有多少不正当的工作是为了金钱,人一生解决的三个问题:1、成为一个好的劳动者。2、和平友善的对待身边人3、成为一个好的伴侣。

阿德勒是一个尊重孩子的人,与孩子交流应该以朋友的身份,本书的英文名字是《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直译为你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收集以下关键字:自卑,合作,儿童,教育,个体,心理学,婚姻,性。

自卑与超越读书赏析 第(2)篇

最初听到这本书是樊登读书会对于本书的讲解,让我感觉兴趣,所以就买来读读。

本书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自卑是什么,它产生的原因以及最重要的“超越”自卑。其实,自卑情节每个人都会有罢了,只不过应对自卑的方法各不相同而已。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他看来:对于个体的人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于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全书也从这三个问题展开,而贯穿全文在我看来最好消除自卑情节的办法是培养和不断提升个体的合作能力。无论是职业还是婚姻爱情或是社会交往都是如此。正如阿德勒所说“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有时,我们会看到有人逃避,有人自以为是,有人犯罪,很可能是他们试图在掩饰自己的自卑情节。当然这些都是让自己走向孤立的方向,并不能真正超越自卑,他所总有的优越感只是假象而已。正真有效的是,保持我们的勇气,直接面对并改进环境,使自己脱离自卑的感觉。

书中多数笔墨用在了,个人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和环境,即童年时期和家庭及学校的成长环境,这些都是个人形成最初“生活样式”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也是个体心理学分析一个人最有效的出发点,及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能反应个体汲取的“生活样式”,帮助分析个体行为的原因和目的。书中以案例为基础论述作者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读者能由此联系到现实生活的实例,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我们必须接纳自己的“自卑”,不必要苛责自己,我们需要的不过是正面它,并想办法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从而超越自卑。谨以此书,分享给你!

自卑与超越读书赏析 第(3)篇

文不对题的一本书,改名叫《论合作的重要性》可能好一些…n全书最看得进去的第一章,讲了人会追寻意义、何为自卑(自卑情绪,即面对问题却无能为力的感受),为了摆脱自卑人有变好的欲望、会追求超越。然后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要与他人发生联系、要合作。全书内容包含家庭关系、学校教育、青春期、犯罪、职业、朋友和同伴、爱情与婚姻,但是无一不讲合作。过分强调与人合作 论述往往只有论点或者说从论点上就存在很大问题。还是以犯罪一章举例,确实存在着反社会人格,这不全是因为合作之故。but如果换言之合作与否意味着这个人的亲社会性稍微可以理解一点。书中例子很多受时代局限,不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尤其罪犯一章)。论据注更多从作者本人的经验出发,重个体早期经历(尤其4-5岁)的影响、家中序齿、与母亲关系。书里不知道为什么很多弗洛姆语段,让我一度怀疑是编者夹带私货or阿德勒是弗洛姆迷弟…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