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死的却是狗、这是男主细菌学家瓦尔特死前唯一的遗言,出自戈德史密斯《挽歌》中的典故,大意是好心人收留一条狗,后来人畜反目,狗发疯将人咬伤。大家都认为那个好心人会死掉,最终死的却是狗。凯蒂生性活泼,虚荣肤浅,随波逐流,在瓦尔特眼里是个二流货色,但是不影响他爱她,他的许多爱好在她眼里被称之为古怪,比如打桥牌、参观画展,为了得到他的爱,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也像个二流货色,耐着性子陪她去参加无聊的舞会、聚餐,甚至于在撞破凯蒂和查理的奸情之后,克制隐忍的他选择轻轻转动门把手离开,从此便心如死灰,带凯蒂到霍乱盛行的湄潭府以冷暴力相对,放任彼此的死亡,这是要同归于尽的节奏。但神奇的是瓦尔特眼看着凯蒂通过在修道院的工作一天天的焕发了纯净的生命动力,从查理的抛弃、自己的冷漠中走了出来,而自己还是不能放下爱恨情仇,既爱她卑微的像条狗,又报复她疯狂的像条狗。狗无望,选择了自我毁灭。二、凯蒂和查理、有种相爱叫臭味相投,相比内敛木讷的丈夫,查理同样肤浅虚荣,舞姿撩人,年逾四十还保持着良好的身材,会哄女人开心,想必床上功夫也是了得,凯蒂疯狂的爱着这个男人,并且相信查理也同样疯狂的爱着自己,在丈夫摊牌之后迫不及待地去找查理商量离婚的事情,却发现这个风月老手熟稔的游说着自己不要离婚,跟随丈夫去霍乱横行湄潭府吧,只要不喝生水不吃生菜应该感染不上霍乱,爱或是情欲的面纱无情的被揭开,好吧,用现在的话来讲只是飞蛾扑火的蠢女人遇到了套路男,无它。三、关于救赎、不得不说凯蒂虽然虚荣庸俗,但还是一个灵性很高的人,在所谓的爱情面纱被无情的揭开之后,凯蒂选择觉醒,修道院院长的能量等级应该在450-500之间,她是一个让所有世俗在她面前自惭形秽的人,拥有爱和宁静的光芒,凯蒂通过帮助他人得到了自我的力量,在结尾处她说到“我希望是个女孩,我想把她养大,使她不会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尽管再遇到查理肉欲占胜了理智,尽管未来的路上还有许多诱惑,,在此我要感谢毛姆没有让凯蒂华丽转身立马变成圣女,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面纱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看完毛姆的书总是愿意花点时间让自己向内生长一下,《面纱》好多年之前看过电影,这个周末又读了一遍原著,与电影相比原著更能揭露人性,毛姆说在《面纱》里他选择让人物来适应逐渐发展的情节,这是他写过的唯一一部以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的小说,但我还是能深切感受到女主凯蒂的人格成长之路。一个只靠追求外在条件来加持自己人生的交际花,迫于年龄压力,嫁给了一个不爱的人,于是背叛了爱情,背叛了婚姻,在经历了瘟疫之后,她终于挣脱了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的束缚,内心获得了救赎。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她认知边界打开的那一刻,她第一次到修道院拜访,从修道院出来,大门关系上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单是被关在修道院门外,也被关在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某个神秘的精神花园之外。当时,她发自内心的感叹到:“唉,我真是一无是处。”这种感觉,在我的人生中也不断的经历着,成长就是不断的打破认知边界。
面纱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唐生 一个出轨的男人既然能背叛自己的妻子,还有什么女人是他不能抛弃的呢?
贾斯丁夫人这一章交代了凯莉成长的背景,野心勃勃、爱慕虚荣、吝啬强势的母亲与胸无大志、兢兢业业、沉默寡言的父亲强烈碰撞,造就了凯莉自私缺爱的性格
二十五年来,凡是贾斯汀夫人邀请至府上的客人,无一人是因她内心喜欢而受邀请的
一个弱势的丈夫外加一个隐忍的父亲,毛姆这段描写可以说是很到位了。社会对男人女人一样苛刻,谁都不轻松,如果不能彼此欣赏,相互尊重扶持,真不知道漫长的婚姻生活如何度过。
嫁与平常人的不甘,注定了凯蒂会对丈夫的背叛,这也许与她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中,一直被灌输这样的思想,有紧密的联系。
狗咬了人,狗死了,,为什么?因为人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