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关于一名婆罗门求道的故事。他懂得思想、等待和斋戒,于是走向了自己同时还获得了整个宇宙。所有的经历,“为的是学会不抗拒这种种,为的是学会去爱这世界,为的是学会不再把这世界与一种臆想的世界相比较,与一种想象的完美幻景相比较,而是接受这个世界,去爱它,为自己属于它而高兴。”
青年的悉达多踏上了三年的艰苦沙门之路,然而他却发现:沉思冥想、舍弃身体、斋戒绝食、屏息都不过是从‘我’中飞出,从‘我’的折磨中暂时逃脱出来,不过是暂时减轻生命痛苦、抵抗生命虚无的一种麻醉剂。原本想要逃脱循环的圈子,却发现自己还是在圈子中打转。悉达多了吾:
在这条漫长的沙门路上我的焦渴一点也没有减轻。我一直渴望知识,我一直满肚子问题。
我相信,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我们称为‘学习’的东西。世上只有一种学问,那种学问到处都有,那就是‘阿特曼’,我有‘阿特曼’,你也有,每种动物都有。因此,我开始相信,对这种学问来说,它最坏的敌人就是求知欲和学习。
随后悉达多遇到了乔达摩,在佛的点化下,他逐渐意识到:
我一直是在探寻梵,探寻阿特曼。我希望毁灭我自己,离开我自己,为的是在深深的心底找到一切事情的核心:阿特曼、生命、神圣、终极。然而正因为如此,我在途中失落了我自己。
这一刻他仿佛获得了新生,开始向他自己走去。他成为了一个苏醒了的人,不再拥有其他的身份:不再是父亲的“儿子”、不再是婆罗门、不再是一个宗教的信徒,此时他感受到无边的孤独,但这只是觉悟时的阵痛。
他又来到城镇,却逐渐迷失了自己,沉醉在纸醉金迷的生活里,感到空虚,慢慢衰老和死去。在这段岁月中:
他生活中没有任何高尚的目标,没有任何渴望,没有任何升华,只自得于小小的欢乐,而从来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在这些年当中,对于这些,他一点也不知道,他只是尽力要把生活过得像所有别的人,像所有这些孩子似的人们。
就这么过了20年,他意识到这一切都是昙花一现的空幻、肉体感官的欢乐、奢侈淫靡的生活和财富,他的生活变得陌生怪诞。他离开了城镇,来到了渡河,在这里他妄图通过毁灭肉体的方式以求平静,但他在冥想中又获得了一次重生。
在河边作为摆渡人的日子又这么度过了十余年,悉达多变得更加睿智和平静,因为他跟着河流学习,倾听了它的声音,明白了时间的真谛,明白了一切:
在同一时间之内,这条河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源头、河口、瀑布、渡口,还是在急湍漩流处,在大洋中,在群山中,处处它都同时存在。你是这样认为的吧。对河水而言没有往昔的影子,没有未来的影子,只有现在的境况。
一生也是一条河。孩童时期的悉达多,成人时期的悉达多和老年时期的悉达多只不过是被一些幻想隔开而已,实质上并没有分开。悉达多以往的生与重生不在过去,他的死,他在梵天的回归也不在未来。每一样东西,没有以前,没有以后,只有现在和现在的实在。
河水向着它的目标流去。悉达多看到河水向前匆匆流淌,看到河水包含着自己,包含着自己的亲人和所有自己遇见过的人。所有的波浪和漩涡痛苦地朝着目标流去;它们流向许多不同的目标,向着急流瀑布,向着琥珀大海洋。所有的目标都达到了,每一个目标后面又跟着另一个目标,连着另一个目标。水变成水汽和云雾向上升起,然后变成雨再落下来,再变成泉水、溪流和江河,然后重新开始向前流去。然而那充满渴望的水声已经变了。它仍然吟唱着痛苦和探求,可是又有了别的声音伴随着它,那些是欢乐与悲哀的声音、善良与邪恶的声音、嘲笑与悲叹的声音,以及千千万万种别的声音。
“一个人在寻求的时候,”悉达多说,“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寻求的东西,结果发现不了任何东西,吸取不到任何东西。因为他一心想着自己正在寻求中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他已经执着在自己的目标上了。寻求的意思是设定一个目标;而发现的意思是自由、包容和不设立目标。
最后,悉达多融进了时间里,带着慈爱的微笑。
这本书很深奥,深奥到很多话我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再解释出来,但是很精彩,感觉从这本书里获得了饱满的能量。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无法理解,但我也获得此刻的见解,也许今后再读这本书又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想法。
悉达多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悉达多》赫尔曼. 黑塞
情节并非跌宕起伏,却自有让人爱不释卷的吸引力。桥段并非悬疑难解,却自有催人深度思考的魔法, 语言并非煽动渲染, 却自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隽永优美的文字让人着迷,大段大段地划重点,但鲜有读书笔记, 只怕自己理解得太肤浅。迫不及待往前看,又再回到前面的段落细细品味。
意犹未尽,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从探索自我, 到探索世界,到爱上世界, 到忘我,到圆融。
知识可以讲解传播, 智慧却不能, 人在经历中获得智慧。悉达多有过多种身份, 婆罗门, 沙门,富商,情人,赌徒,摆渡人, 父亲, 朋友,圣人。。。 每一个角色, 及其赋予的经历 体验,包括空虚, 痛苦,快乐,厌倦,沮丧,醒悟。 一次次的倒空,重建, 犹如新生,但又不是新生, 因为所有一切从来就没有真正消失。时间,只是幻象。每一次看似回到原地,而实际上,出世,入世,再出世,那是一种螺旋式的认知境界提升。
我们须向这个世界的万物学习,用心倾听,一条河流能告诉你至真至善的秘密,仔细观察,一块石头能给你苦苦求索的启迪。求真神,求真我,求永恒, 求真理, 求爱。。。所有的意义, 并不在他人的教义里,而是在每个“我”的生命里。因此, 不要为求而求, 忽略了眼前能带给我们答案的事物。
阅读时,偶尔会浮现《百年孤独》里的一些句子。更奇怪的是, 脑子里一直循环播放<Riverside>这首歌。书中关于河流的段落,其深刻与精彩,无法言喻。
多米告诉我,他得癌症后,无论从天主教还是基督教都无济于事,最后在佛教中找到了让自己安宁的力量,因此他成了虔诚的佛教徒。这件事引发了我对佛学的好奇。这是第一本接触的与之相关的书,只是一个思考的开端。这也是第一次读黑塞,我觉得,他是一位智者!
悉达多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一个人在寻求的时候,往往只注意自己正在寻求的东西,结果发现不了任何东西,吸取不到任何东西。因为他一心想着自己正在寻求中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他已经执着在自己的目标上了。寻求的意思是设定一个目标;而发现的意思是自由、包容和不设立目标。在你向着目标不断寻求的路上,许许多多就在你面前的东西你却没有发现。”n(思想=智慧)+(等待=耐心)+(斋戒=自律)+ 一心一意的认真n人总要经过不断的经历、思考、冥想、领会、顿悟才能得到真正的‘我’,时不时的进行思考观心很重要。毕竟,每个人都要穿过属于自己的荒原,最好的摆渡人永远是自己,能拯救自己走出困境的人,也只有自己。一本值得每一个人生时段都阅读的好书,看完些许顿悟,还得不断进行思考才能理解更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