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赏析(3)篇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
作者:黄仁宇
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到《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这么多人研究这本书呢?此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读黄仁宇的书,你会深刻体会“历史给人以智慧”。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史景迁、牟复礼、杨联陞、刘志琴、陈学霖、赵世瑜、朱学勤、杨念群、江晓原、萧功秦、商传、樊树志、毛佩琦、厄普代克、王小波、王朔、谢冕、易中天、吴思等国内外众多名家一致推荐!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赏析 第(1)篇

我是不喜欢读史书的,但人又贱贱的,喜欢逼自己做点不喜欢干的事。至于为什么不喜欢读史书,是因为克制不住用上帝视角去看待这些先人(zhizhang)们,当然啦,自己很清楚这要不得,脱离时代背景的审视都是不合理的,但我就是克制不住啊!戴着这种明知故犯的有色眼镜看史书,有个好处就是容易生气,气得想穿越。

说书。

难以深切体会万历的心境,虽是一国之君却又备受掣肘,啥也干不了,憋屈,但这种高位的憋屈程度不是我等屁民所能体会的。

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突然不想写了,气头上来,说到底都是时代局限,无奈啊,nationalism强得想穿越。突然就想到前两天考试的一个题,“分析19世纪的中欧政治关系”,答中国别无选择,战后被迫大敞国门。(鸦片战争的鸦片还不怎么知道说,尴尬,咦,才发现这是个音译词)。心里买买提,GDP第一竟然还窝着不去开疆拓土。

历史知识浅薄,只能另辟蹊径谈见解。

假如我穿越了,甚至是直接成了万历,有没有可能改变一切?首先得培植亲信啦,那就有文官阻挠;丈量土地以便统计管理,但执行起来落到地方,效果估计会很不理想,还是得回到第一条,得有靠谱的人去干;注重科技,提升工部、匠人地位,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过来的;发展商业,进行海上贸易,对于一个农业社会,经济基础似乎又还没完全达到,转变太快动荡估计不小。仅凭一个人,想去彻底改变一个国家,就算是皇帝也难。文化虚,却是根基,只能像忒修斯之船一样慢慢改变,想换弹夹一样迅速更替,继续突突突,不存在的。

一定程度上我是决定论的支持者,大刘在《镜子》里有一段话——“如果奇点爆炸前的基本参数确定,所生成的宇宙中的一切也就都确定了,一条永不中断的因果链贯穿了宇宙中的一切过程……”所以对于万历张居正申时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就没有评价的必要了,他们只是宇宙刚好演化到那一时刻罢了。

道德。道德,文中最大的观点便是道德与法制之争,道德的控制导致社会一潭死水,变革无望。如今尚且如此啊,道德与规矩界限不明,法治成空,不该有道德的地方却硬塞进来仁义,不以规矩行事。最恶心的莫过于感动人物了,感动不起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却要鼓励后者济天下,以之为道德,奖之以道德,愚不可及。最蠢的则是牺牲家人成全别人的,拜托,请不要有家人。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赏析 第(2)篇

【萬曆十五年】已问世40余載,今日讀来犹覺書中觀點獨到,不同於其他歷史類研究著作,所謂佳作也!曾看到書友感慨:讀黃仁宇先生的著作,常有不知作何評論之感,意猶未盡卻不知從何下筆!黃先生為歷史研究學者中之異類,然遍讀全書,卻深感一位飽經滄桑的忠厚老者將胸中溝壑娓娓道來,無有說教,更無偏激及猥瑣,其中冷靜及用意值得敬佩!或許因之作者不同於其他人的複雜經歷和性格特點,亦因處於上世紀動盪多變的年代,才造就了黃仁宇先生以不同於常人的視覺與觀點來看待和闡述歷史變革和事件,也才有了歷久彌新的【萬曆十五年】!在浮躁和短視的社會中,如黃仁宇者保持了一位學者的純淨,實為社會之幸!

黃先生說,萬曆十五年,實為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不點,毫不起眼的一年,然則卻也是影響後市深遠的年份,以大曆史觀才能挖掘!那麼, 我們現在所做的,於歷史和社會而言也是毫不起眼甚至毫無意義的,幾百年後,千萬個我們這樣的小蝦米有可能影響歷史哦[坏笑]清末滿街的大煙鬼,使清廷几無可用之兵,所以,你懂的[得意]不囉嗦了,去看書吧[机智]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赏析 第(3)篇

曾经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有个疑问,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刚开始以为这是历史书,现在看完了更像一本政治书,哲学书。其中的内容逻辑严谨,学问深奥,如果不去深究仅能读懂皮毛。万历十五年确实发生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件,但历史的长河从来都是慢慢推进,并不存在节点。我的理解标题是书本的噱头,更是线索,也是明朝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一年,能充分反映以德治国特色的一年,很多书评都提到,这也是让明朝衰败的一年。书中不断提及的阴阳学说,一直在论证以自私心做无私事所产生的问题。文极一时的明朝,衍生出来的问题包括管理效率低下,封建传统死板,整个社会是缺乏活力和效益的,就连天子也是“被传统所逼”,荒废朝政。作者一直尝试深究明朝衰败最核心的原因,可见答案是复杂的,一本书的篇章都解释不完。而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用很多非常具体和细节,去描绘不同人物的想法和生活,代入其中角色所面临的问题,用逻辑推导出结果,这种写作手法很像西方学者写书的习惯。另外我还发现一个细节,就是作者也认同国家发展是地理的产物,不同类型地理环境的国家有类似的发展历程,总而言之是不断调整,起起落落,中国不会一直落后,也不一定会永远最为强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