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了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旖旎多思呢,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在心里在梦里百转千回。一直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很胆小又很勇敢,很怕黑却又独自一人握紧拳头、咬紧牙关穿过一个又一个暗夜,见到曙光的那刹那又会哭的一塌糊涂;既外向又内向,在人群里是热闹开心的那一个,不会觉得尴尬无趣。又发自内心的享受安静的独处时光,静静地做喜欢的事情不会觉得孤单与枯燥;有时候感性幼稚犯傻二到没朋友,有时候独立冷静成熟……看似极端的特点完全融合在身体里,和平共处。很认同书里的观点:我们不是神性,也不是魔性,而是处于中间灰色地带的人性,这注定了我们既有神性光辉美好的一面,也会有魔性黑暗丑陋的一面,至于哪一面主宰要看我们的成长经历豢养了哪一面还有自我自性的发展程度。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爱和无条件接纳,那也没有关系,还有第二次成长机会,我们可以在长大成人以后自我抚养一次,去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找到照亮自己的星。很喜欢一首歌《微光》,歌词如下:
微光
我在黑暗中
化作一个火种
想为你
点亮整片的星光
追随着微风
住进了美梦
你笑着
躲在我心中
不要烟火不要星光
只要问问内心的想法
在我的世界
可有个角落
是你不曾懂的远方
也许我是一道微光
却想要给你灿烂的光芒
宁愿让我受伤
在黑暗的夜晚
静静地为你
去孤独的照亮
就让我是一道微光
能让你拥有灿烂的锋芒
在寂寞的时分
无论飞向何方
我也会绽放
给你无限微光
不要烟火不要星光
只要问问内心的想法
在我的世界
可有个角落
是你不曾懂的远方
也许我是一道微光
却想要给你灿烂的光芒
宁愿让我受伤
在黑暗的夜晚
静静地为你
去孤独的照亮
就让我是一道微光
能让你拥有灿烂的锋芒
在寂寞的时分
无论飞向何方
我也会绽放
给你无限微光
光芒再微弱也可以照亮暗夜,不要怕,世界和我爱着你~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这个书名“人间失格”的意思大概是:当人,我不够资格了。
如果你看过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本书可以概括为《被嫌弃的叶藏的一生》。
表面上看,这本书极其消极,是我读过的最消极的作品,读过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压抑。
但又意外地生出无限共鸣,在主人公叶藏身上,我们好像终于找到了那个无法用言语去描述的“烂”自己。然后,不可自拔地爱上这个被社会排斥的“边缘人”。
为什么一本书会给人这么复杂的心情?
我百思不得其解。
思考很久之后,我有了答案——《人间失格》以最极端的形式,唤醒了我们麻木面孔下的真实灵魂。
为了适应社会,为了和他人一样,我们经常给自己裹上各种伪装,抹杀自我,压抑灵魂,甚至忘却了它的存在,泯然众人。
而看书的过程中,主人公叶藏的挣扎和沉沦如此真实,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一起沉沦,迈进黑暗的深渊。
反而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才缓过神来:原来沉沦的只是叶藏,不是我。不由地按住胸口默默惊叹一声:好险!然后重新打量自己的灵魂。
作者太宰治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后,选择了死亡,投河自尽,年仅39岁。
他用死,给了读者挣脱伪装的勇气。
我走在学会独立思考、认识自己、听到内心的声音的道路上,但是黑塞先生告诉我这条路会越走越孤独:“如果人只追随自己的命运,它就不再有同伴,它会完全孤立。”这也许是对的,但也许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让我能同时追随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拥有很多同伴,只要这两者不是对立的,我就有可能同时兼得。“我们是清醒者,或正在清醒的人,我们永远在追求更清醒的状态,而其他人的追求和幸福却在于让自己的见解、理想和义务、生命和幸福向集体靠拢。那也是追求,也有力量和价值。然而我们认为,其他人生活在固步自封的意志中,而我们这些有印记的人却要将自然意志表达为全新的、个人的、未来的意志。我们和其他人一样热爱人性,在他们看来,人性是完善之物,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而对我们而言,人性是遥远的未来,我们还在路上跋涉,人性的面目是未知的,它的法则无处可寻。”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