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参者》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温情的推理小说,平淡的故事有着太多惊喜。而加贺是我看过的最有人情味的侦探。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独居女子在家中被人勒死,而了解死者的生活状况的人却很少,甚至于自己的儿子和离婚的丈夫也是如此。于是,加贺把调查方向投向了比邻而居的人们。他认真调查案件的每一个细节,死者生前走过的每一条路,去过的每一个商店,买过的每一件物品。而后发现,每一条线索都有人在说谎,但是谎言的背后都是在维护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人。
或是父母子女,或是夫妻婆媳,或是朋友同事,让人在案件中感受到意外的温情。
前方有剧透,非战斗人员阅读请谨慎
- 仙贝店隐瞒胆管癌的祖母
“比起跟她妈妈,那孩子跟她奶奶更亲。她从小就失去了妈妈,整天跟奶奶撒娇。在她成为称职的美容师之前,我不能跟她说……”
- 陶瓷店互不理睬的婆媳,其实私下在精心得为对方准备礼物。
女人是很复杂的。表面上看起来关系不好,实际可能正好相反。
- 钟表店断绝关系的父女,父亲会为了能看到女儿而绕道散步
暗中抱有期盼是很幸福的,我不想破坏别人的这种幸福感。
- 与被害人共事的友人,因自己要嫁到英国而可能使被害人失去工作而自责。其实被害人已经原谅了她,并且为对方准备了新婚礼物
有人会因案件而留下心灵创伤,他们也是受害者。刑警的职责就是寻找能够拯救受害者的线索。”
长年无法沟通的被害人的丈夫和儿子
直弘一口喝干杯中的酒。一直以来,他都想和儿子一起喝酒,倾听儿子的烦恼,从父亲的角度给他一些建议。但实际上,他们只要一说话就会吵架,根本感受不到父子间的心灵相通。
你们寻求的都是自己的家人,都渴望家人的情感。家人的纽带是扯不断的
- 从凶手身上看到自己类似的错误认知,用自己亲身经历让凶手说出实情,也让自己释怀的刑警
但疼爱和重视不一样。所谓重视,是考虑孩子的未来,不断为他做出最好的选择,我却没能那么做。我只是为自己有了一个可以倾注爱的对象而极其高兴。”
即便被孩子恨,父母也要将孩子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只有父母能这么做。
你杀了人,当然要赎罪。但如果你的供词中有谎言,将达不到赎罪的目的,还可能导致新的错误发生。
有些人比我们想象中更关心自己,有时生活比我们看到的要好。
很喜欢网上的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真是不可预料。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因为他们所牵挂的东西,最终交织成彼此的结局。在不被察觉的地方一定有个人在默默为你付出,我们这一生,会认识很多人,会去到很多地方,做一个正直的,温暖的人,干净,纯净,好好生活,好好爱这个世界。
“加贺,你到底是什么人物?”新参者读书赏析 第(2)篇
加贺打开放在旁边的扇子,扇着风答道:“我不是什么人物,在这条街上,我只是一个新参者。”
日本桥的小传马町,七点到八点之间发生一起凶杀案,一个女人的死牵扯出一系列的人和事。看起来很平凡的凶杀案在东野的笔下变得立体,而案件背后的人性也让人感动,受到鼓舞。
这是读东野的第三本小说。我有一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跟这家伙认识这么多年,我清楚的知道他是一个色色的,贱贱的人。身边同学换了一波又一波,我们两个一直在一块。朋友们说我真应该和他在一块过,他就贱贱的回复到:那我必须得是强攻啊→_→
你们以为我在此时会表现出小女生的娇羞吗?那可能要失望了,如果真这样,那我必须得在上面啊→_→
之前这家伙给我推荐东野圭吾,我没当回事,因为十几年的相处让我认为他的话没有一句可靠(他不会看见吧,看见的话会打死我的)。
后来看了几本东野的书,就入了日本文学的坑。就像打开一个新世界一样,之前我就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啊,没想到文学这样丰富。我承认中华文学博大精深,但高中那些古诗词背诵真的让人头痛。
仙贝店,日本料理餐厅,陶瓷器店,钟表店,西饼店……围绕这些店展开的故事真的很暖心,原谅我词穷。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小时候大夏天在家门口老槐树下一边乘凉吃西瓜,一边看着喜欢的人在眼前晃动的满足与舒心。
仙贝店的文孝为了隐瞒聪子的病向刑警说谎;日本料理餐厅的赖子识破丈夫出轨却又用玩笑的方式提醒而不戳穿;陶瓷器店铃江和麻纪的婆媳关系“风波汹涌”的背后却是彼此之间独特的关心;钟表店寺田玄一对女儿香苗冷漠的背后是默默付出的父爱……同样,三井峰子以一种默默守护的方式走尽弘毅的生活,在对生活充满期待的情况下被杀真的令人惋惜。
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我认为加奈重新定义了“刑警”概念。如他所说,警察要做的不光是为一起凶杀案找到凶手,更重要的是找到凶杀案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缠和情感纠纷,为他们指一条明路,以旁观者的身份,这样的工作更有意义。
我觉得加奈一定很帅,他就像走街串巷,兜里装着“幸福”的人。当人们对于当下境况感到不满或者生活出现困难,他就会用童话般的“魔法”抽丝剥茧,剔除重重伪装后,留下的只有善念和良心。
我记得当时上行策课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如何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回答了〔我是被点名叫到的〕:我觉得每个人就像一个独立的点,在人生几十年中我们会有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于是不同的点就连成一个圈,这个圈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我们的经历不断变大,中间也许会有人退出,有新的人加入。这样不同的圈之间连结,就构成了世界。
这和这本小说挺合啊我觉得。老街〈请原谅我忘了叫什么街〉上的每家店看似独立,但又不独立;每个人看似是独立个体,却又不是独立个体。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牵连,虽然会有恶,会有一些我们不期望发生的事情出现,但相互之间的沟通相处,是以内心最真实的渴望为基础的。只要出于真实,那就一定是善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新参者读书赏析 第(3)篇读完这本书,脑海里浮现的是高中一趟公开课,一位外校老师给我们授课。印象最深的是他提的问题,让我们去找找湘西小城是否所有都与世隔绝,分外美好。老师等了很久没人回答,可能因为不是自己老师,也可能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怪吧,主旨就是《边城》沈老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而这位老师却要让我们在文中找出湘西小城并不是桃花源的佐证。老师等了很久,也很尴尬,我也就趁这个时间去找了,结果还真有几处,能说明湘西小城也并不太平,在动荡的社会里需要担心和考虑的,在此也得考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似的隐晦。在我看来,不是这位老师想破坏那些美好的东西。而我想的是桃花源外的人是写不出源内人的生活的。在动荡的年代里,即使内心再纯净的人也会有波澜,只是内心纯净的人能更少的受环境影响,写得的景象更接近于那样美好纯真的生活。相反,读这本书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美好,是温柔。发生了世间最可恶的凶杀案,每个人都会觉得恐怖,觉得想远远躲开,觉得不想提起也不想被提起,似乎凶杀案的起源就是我们活在不那么美好的社会,时代。但这部书给我们的温暖不比那些鸡汤书少吧,一名新参者的举手投足,无微不至都在给我们暖意,我觉得不无美好。生活在这个世界,不祈祷像桃花源人家一般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也不想被不好的东西所包裹。只求内心纯净,自身的行为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也有感受温暖的能力,足矣!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