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读完了,虽然有许多音乐知识以及当时的阶级立场不太理解,但全书都流露出父母对在外孩子的关心。傅雷对孩子的生活甚是关注,小到生活琐事,到底为人处世都给予孩子正确指导,父子俩人更像朋友一样,能一起谈论音乐、人生的艺术。我很钦佩傅雷,家书上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小时候没有给孩子太多关爱,但他能与远在海外的孩子一直写信,为孩子排忧解难,我认为这已经足够伟大了。同时,我也从家书中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最细腻,最无私的。孩子在海外,数年不见,只能靠写信联系,就连声音都很难听到,这对父母无意是煎熬的,痛苦的,但傅雷夫妇却一直站在孩子立场,不过分要求孩子,我觉得他们足以称得上典范父母了。
傅雷家书读书赏析 第(2)篇体验了一番白岩松老师说的,有时看过是一种错过。四年前翻阅过《傅雷家书》,颇有不屑之感。因上课所需,又重新翻阅。当时若自己仔细聆听教诲,身体力行此能少走弯路。再遇见,洗耳恭听。
因政治原因,不能看到傅雷夫妇与傅敏的书信往来,是一大遗憾。本书看来收获满满。傅雷夫妇对儿子的教导事无巨细,读的过程中也在自我检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虽不能像傅聪一样,有个处处指导他前进的导师,能遇见本书也是一种幸运。何时学习都不算晚。本书读下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傅雷夫妇、傅聪投入到工作的时间都很长,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都来不得半点虚的。工作在忙,都要保持学习的姿态。定好自己的原则来保证学习的时间。原则在上,不参与应酬,不是针对谁,是一种习惯。为人一点要谦虚,为自己取得成就骄傲,就会固步自封。
傅雷家书读书赏析 第(3)篇以前看过刘墉写给他儿子的书,对照《傅雷家书》里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有相似之处。文中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艺术培养、为人处世都写得真诚至极。中国人的教育与家庭观念导致亲子关系并不十分亲近 ,尤其是大部分的父亲跟孩子的关系,都有一种距离感。哪怕心里爱的热烈也不肯表达出一分的关切。
然,从傅雷给傅聪的家书中深刻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虽远隔万里,恨不能至。但是从对孩子身体情况着想,精神状态调整上,父亲都以自己的经历真诚去沟通交流。喜欢凌霄出生后的一段,明显感觉两位老人对于生活和小生命到来的喜悦与激动。放佛是人生最后几年的光照。读到最后两位两人自缢前的交代不禁泪目。是到死都不愿意麻烦人,不愿意给人带来不便的刚正性子。夏天该很好,若你们尚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