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小说以细腻、率真的文笔,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又是当时北京平民生活与民俗旧貌的写真。该书被《亚洲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入选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书目,其中篇目多次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多国文字。
城南旧事读书赏析 第(1)篇看了城南旧事的电影才来看书,电影基本还原本书的几章,现在的小说改编要像这电影一样也就不会毁那么多小说了。
书里看到了作者的童年,也看到很多读友的童年,也想起很多自己的童年,对我来说,这就是小学的一本语文课本。看到每一篇都想找找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段的描写都起了什么作用,尤其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是太经典的景物描写衬托气氛吧。。。
看这本书也像是打开了自己的另一个世界,看那些纯真和单调的玩乐,一点也不会担心未来和前途的样子,是啊,小时候多么羡慕大人长的那么高,要是自己像他们一样高就好了,小时候也特别喜欢高高的地方,夏天高高的草垛和麦摞,金黄色的麦香,可以做成辫子的麦秆,大人们像在合作社里那样合作碾麦扬场熬夜,甚至我可以明目张胆去别人家蹭饭,童年里的夏天大多就这么过来的吧,好像跟别人在夏令营啊少年班里的童年不一样。甚至到了初中我还很乖地会夏天去帮二妈做饭,有一次记得做饭没把猪肉盖子盖紧,好多蚂蚁爬进去了,不知是帮忙还是帮倒忙。。。
城南旧事读书赏析 第(2)篇-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三年一个轮回,大约也教了七八遍了,总是不经意的告诉学生,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节选,也会很随意的建议学生有时间去读读全书,可令人惭愧的是作为教师的我都没有抽点时间去认真的揣摩一下作者的心里想法,去感受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时间就是这么冲冲的如水般的流逝,日子也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如梦般的转瞬即逝,当教材改编了,却发现这篇课文竟然没被选入教材,这时我才发现,我好像对它有那么点留恋,总有一种失去了,才后悔没有珍惜的酸楚,最近痛痛快快的把它读了两遍,来弥补我曾经那么不在意它的不足,文中的小主人公英子,以一个孩童的稚嫩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是完美的,没有疯子和傻子,没有坏人与骗子之说,只有善良,纯真,和孩童特有的稚气,她能与疯子为友,小偷为伴,能巧妙的处理父亲与兰姨娘之间微妙的关系,心思细密,处事果断,在林海音的笔下,一个机灵,活泼,的小女孩,在这懵懂的世界里慢慢长大了,当爸爸的夹竹桃落了的时候,也是英子长大的时候,勇敢的去面对现实,去面对生活。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童年·冬阳·骆驼队》知道林海音,知道《城南旧事》。大学的时候读过这本书,后来又看了电影版的,很不错。此是第二遍拜读,真的感觉林海音的笔下小英子满满的纯真与善良。对秀珍,妞儿,偷东西的贼都好。在大人看来这可能是阅历太浅,涉世未深,真的是满满的都是爱。哈哈。《城南旧事》有一种老北京的味道,皇城根下的生活气息。打小就对老北京的玩意儿感兴趣(虽然我在一个十八线之外的小县城[捂脸]),也许上辈子是北京人吧哈哈。《城南旧事》不自觉的就会和萧红的《呼兰河传》和前一段时间读的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形成一个对比。一个是老北京的场景,一个是东北的场景,一个是江南水乡的场景,妙哉妙哉。本来是可以五颗星的,这本书不该称呼为《城南旧事》,后边还有“集外篇”很突兀。不过,不影响这本书在我心目当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