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书赏析(3)篇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
作者:黄有璨
在互联网行业内,“运营”这个职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往往更需要有成熟的知识体系和工作方法来给予行业从业者们以指引。《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尤其难得之处在于:它既对“什么是运营”这样的概念认知类问题进行了解读,又带有大量实际的工作技巧、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还包含了很多对于运营的思考、宏观分析和建议,可谓内容完整而全面,同时书中加入了作者亲历的大量真实案例,让全书读起来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书赏析 第(1)篇

2018-05-19

最近出于想要试着运营一下自己做的小程序“见证打卡团”的需要,打算看一些运营相关的书,这是第二本。

这本书应该是关于运营比较经典的一本书了,我在很多不同的场合都听朋友推荐过。看完之后,觉得真的名符其实。

这本书的内容,自然是关于运营的。从运营的不同工作内容分类和不同维度讲解,不仅讲了运营的“术”,还讲了“道”:思维、原理等等。配合具体案例,让人读起来不觉得空洞或大话连篇。

此外,作者的思维有逻辑性,有条理,叙述也很流畅。更让人感动的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作者能坚守自己相信的一些东西,从内容和实质出发,而不是追求一些短期和表面的数据而哗众取宠,欺骗甚至强奸用户。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分享三个我觉得很受益的书摘

注意,这不一定是最让我觉得受益的书摘,只是这三点比较简短,受益比较大,整理起来方便,适合在现在这里分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内心认同的事情

我相信,你更应该围绕着你发自内心相信的、喜欢的东西来做内容。让你的内容与你的人,尽可能是“合一”的。以我为例,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我喜欢写长篇大论式的认真表达,不太喜欢短平快的段子,这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其实有点儿非主流。尤其是,好久以前就已经不断有人在跟我说,现在已经是读图时代了,已经是短视频时代了,已经是表情秀、冷笑话、黄段子时代了,你那种长篇大论的东西没人看,你要跟上时代。然而,我仍然在一篇接一篇地写我的长篇大论认真表达,仍然动不动三四千字。
理由无它,只因我从很小开始就被很多认真的文字打动过,从那时开始我就很坚定地相信,认真的表达和文字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力量。我相信,既然它能打动我,也一定能打动很多像我一样的人。而当我以一种自己更加认同、喜欢的方式做内容,我发现,我更容易发上力——其实这个逻辑很简单,如果一个东西,你自己都不能相信它、喜欢它,你又如何能把它介绍给别人并让别人喜欢上它?重要的是,这种状态下的我,是“合一”的,也是内心平静的。相比天天都在追随别人和摇摆,这样的感受会让我更能做出来一些好内容。

说实话看到这一段,觉得挺感动的。现在这个时代,整个网络环境太浮躁和虚假了。而我这段时间也一直有这个矛盾:要不要用一些我自己不是很喜欢的方式,给自己的小程序导点流量?看完这段话,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后的选择:只要饿不死,我就要以我喜欢的方式来做一件事情,哪怕做不大,做不成功,也不要以我不喜欢的方式来做,哪怕那样看起来更容易做大。

还不完善的产品,应该打造优秀的品牌,而不是吸引用户量

一款产品,如果在它自身的核心用户价值点还未明确、产品体验也还不够完善的时候,就要贸然去追求大量的用户增长,这对产品往往是一剂毒药。
产品体验很烂,产品功能不完善,甚至产品的主要操作都保证不了,这些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比如说,百度外卖这样的产品,在其刚刚上线的时候,你觉得你有多大几率每次都能用它订到餐?假如产品处在这样的背景下,运营要去大量拉入新用户,会出现什么后果?答案是:找死。因为,一大群用户进来后,纷纷得不到良好体验,然后他们对你又没什么感情、没什么牵挂,他们一定迅速跑掉,而且跑掉还不算结束,他们很可能还会跑掉后满世界去骂娘,从而带动其他人对你的产品也形成负面认知。一旦用户变成了这种状态,你几乎再也没有机会把他们拉回到你的产品中来了。
那么早期如果不应关注用户增长,应该关注什么呢?答案是口碑。有了口碑,表示现有用户已经充分认可了你,表示你的产品基本体验已经足够完善,也表示你已经拥有了更好的服务能力去服务更大体量的用户了。最为重要的是,有了口碑,你的新用户获取成本会大大降低。

获得对方的注意力和说服对方的说话方式不一样

假如你需要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注意力,那你可能需要先抛出一个可以让对方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或十分好奇的观点和结论,瞬间击中对方,然后再去逐一论证你的观点是否可以成立。例如:前天我参加了一个会议,有一个著名基金的合伙人聊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颠覆性观点,叫作:教育将死,学习永生。
而假如你面临着的问题是要说服对方接受一个你的观点,那么你可能更需要先从大量事实和一些细节的刻画出发,通过事实和细节引发出对方的感知、共鸣和认同,再逐步引申出你的结论。例如:我昨天刚刚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播放的全过程中,我先后4次被感动落泪——这是我5年来第一次被一部电影感动得落泪。另外,在电影播放结束时,我们那个全场爆满的影厅里,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完全自发地起立为这部电影鼓掌。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书赏析 第(2)篇

最早的互联网,是属于技术的,只要别人做不到,我们做得出来,就足以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之后的时代,属于产品,我们说体验为王。百团大战,美团的胜利,则标志着运营时代的正式到来。

一、如何理解运营

任何一项业务都有三个要素:产品,用户,运营。

①所谓运营,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穿针引线式的行为让一款产品或一个事物能够良性运转。

②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更好的建立起来关系,我们所需要使用的一切干预手段。

③运营,往往就是通过很多看似琐碎无趣的事情,最终赋予了一个产品闪耀的光芒。

二、运营的种类

①内容运营:围绕着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搭建起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内容相关的数据,如内容数量、内容浏览量、内容互动数、内容传播数等。

②用户运营:围绕着用户的新增—留存—活跃—传播以及用户之间的价值供给关系建立起来的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各类跟用户有关的数据,如用户数、活跃用户数、精英用户数、用户停留时间等。

③活动运营:围绕着一个或一系列活动的策划、资源确认、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流程做好全流程的项目推进、进度管理和执行落地。

④产品运营: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比如活动策划、内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深度、用户访问频次等。

三、不同产品运营的职能重点

①工具类产品:工具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推广渠道建设、营销事件策划等,基本以增长和对外清晰传递产品价值为主。

②内容类产品:内容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内容生态的构建、内容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持续对外传播,核心逻辑是如何让内容质量更高,以及如何让我的高质量内容得到更多传播,依靠内容的积累和传播形成拉新。

③社交类产品:社交类产品的运营可能更重用户的分级运营、相应规则、玩法的制定以及营销事件策划,以玩法驱动用户参与,重点抓住核心用户形成标杆效应,然后再通过海量用户对于某些玩法的参与形成话题、事件,借此拉动产品增长。

④社区类产品:社区类产品的运营要求最高,需要同时关注用户分级运营、核心用户拓展&维系、社区氛围&文化的构建、社区规则的制定&事件话题等的策划等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工作。做好一个社区的运营,完全是在构建了一个小生态,生态的成长前期靠种子用户和氛围,后期可能依靠持续不断的话题、事件、用户关系等。

⑤平台类产品:平台类产品的运营要求也不低,往往需要关注重点用户的拓展和运营、运营策略的不断调整与落实。平台类产品的增长前期靠人肉+种子用户运营,中后期靠策略+业务匹配效率。

⑥电商类产品:电商类产品的运营其实更加注重流量建设、老用户维系、品牌建设和营销。

四、一个运营的成长路径规划

P1:纯新人,刚刚入门,小白或半小白状态。

P2:有经验的入门型/成长型从业者,通常1~3年经验,已掌握部分专业技能,但对行业、对用户、对业务的理解还比较浅。

P3:业务骨干,通常3~5年经验,某方面专业技能突出,对行业、用户、业务的理解逐渐深入,开始从单一的执行者更多转换到策略&计划制定者。P4:专家,通常5年以上经验,可能需要有一定天赋(如情商、逻辑、领导力等)才能到达这一层级,对于产品、业务、用户、行业等的理解都已经比较深入,善于制定策略和推动执行。

P5:高级专家,通常5~8年以上经验,综合能力出众。同时,会特别擅长连点成线,把各种细碎的运营事务串联为一个整体。

五、“运营”与“市场”的区别

①“市场”在做的事会比较务虚,比如市场通常会做大量的传播、发布会、事件、活动等,但这些工作最后往往不会被落实到具体的产品数据上。

② “运营”在做的事情似乎更加务实一点,任何一件“运营”在做的事,一定需要落实到相应产品数据上,比如流量、注册用户量、用户留存率、用户活跃率等。

六、如何写出易传播的内容?

①选题策划

②资料收集&整理

③内容加工生产

④内容组织&呈现

七、打动用户的8个原则

1、物质激励

2、概率性事件:比如抽奖

3、用户对于充裕的东西天然无感,但具备稀缺感的东西却往往能带给用户更强烈的刺激。

4、激发竞争意识:弗洛伊德:“一个人有三大硬性需求——求生本能、性冲动和渴望伟大。”

5、赋予用户某种炫耀、猎奇的可能性。

6、营造强烈情绪&认同感。

7、赋予尊崇感&被重视感。

8、通过对比营造超值感。

八、一个苦逼运营的日常

●老板往往都是不靠谱的

●年假来袭,老板给了我一个需求

●没钱、没资源、没主题,但是要爆

●活动还没爆,恐怕我TM先得爆了

●但是,为了年终奖,劳资忍了

●所以我想了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我要自掏血本

●它就是××××××

●为了我的苦逼,你参与一下又不会怀孕

运营人,唯有爱与用户不可辜负。
我是霹雳君,一个快要走遍新疆的九零后,欢迎各位书友(同行)加微信(xjsy0116)一起碰撞思想。

运营之光:我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与自白读书赏析 第(3)篇

一,运营是什么

连接起产品和用户,搭建能够让用户成功实现转换场景的一切手段。
主要目的就两个:拉新客户;维护老客户。
与市场部的区别:市场可以说是运营的一部分。
与产品经理的区别:产品经理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二,运营理念

  • 精益理念

一个基于某种假设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得到用户真实、自发的认可”。
用最低的成本去搭建起来一个真实的用户应用场景,并去验证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是否会真的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

  • 基本素养

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
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 运营思维

流程化思维

拿到问题,不要先急着解决问题,先梳理出一个标准的流程。

精细化思维

魔鬼都藏在细节中。

杠杆化思维

好的运营需要层次感,做好最核心的一个点,并以此撬动更大的资源。

生态化思维

理解一个生态间的各种价值关系,都需要些什么,都能满足对方一些什么需求。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