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书的语言全是感叹句,满满的激情彭拜。
我好像坐在会议室的角落,看一群斗志昂扬的人在开会。模糊听到什么,‘吸引力’,‘想什么,就得到什么’,‘脑子是电波发射器’,‘命令宇宙实现你的愿望’之类的句子。
翻来覆去的各种比喻,自我感慨可以吼一天。
人的思想要积极向上没错。老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可是土地不会自己耕自己,总还是要你动手干活的吧。
人敢想敢做,不但想得美,还得要做的好呢。
再说了,这理论本身就不严谨,它选择的样本就有问题。他找了许多成功人士发现都有这个共同点,那么普通人就没有这个特点了吗?
假如有一天,又有人发现一个惊天秘密,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吃过饭。
于是他采访了名流巨星,无一例外。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吃过饭。
作者十分激情彭拜的阐述了吃饭对人体的好处。如何健康的吃饭才能保持好旺盛的精力和脑力。
吃饭,确定也很重要,这理论没毛病。但和成功没有必然关系。
普通人,不吃饭吗
普通人,不YY吗
阿Q不服气了,他无数次的幻想自己是多么有钱,多么高高在上。几乎是通宵达旦,每天念经一般在自我暗示。最后没吸引到财富权力,倒是吸引到一颗处决的子弹。
我说的这些话,可能会让有些朋友跳起脚来破口大骂。
刺激到了他们的美梦。
在这里,我有必要补充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也只是个一般人,没什么大富大贵,吃穿靠自己辛苦挣来。
我钱不多,所以尽力节约不浪费。
但节俭,不是低头。
生活可以降低品质,但不应该放弃品味。
比如门口的花坛,有的人种菜,有的人种玫瑰。
王小波写过真正的‘穷人’,他们老了之后,即便吃穿不愁,却还是喜欢收集破纸板堆在门外,为了增重还要往里头洒水。长年累月就发霉变臭。附近的邻居饱受垃圾堆折磨,跟他提意见,他总是嘿嘿傻笑。
这是王小波写的,大概在《我的精神家园》里。
我可能就觉得,有钱固然好,就医教育衣食住行都能提高。
但这不应该是生命的第一目的。
有一句话,流传很久:‘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渡过一生。’
想要什么,尽力去做,不要等,不要拖。
人生是等不起,想不完的。
秘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什么是秘密,秘密就是吸引力,等同于万有引力一样不变的定律。
秘密有个特点叫‘同类相吸’,多想‘我要’,不要想‘我不要’。
比如我要想成为怎样的人,完成怎样的事,那吸引的都会是相关的人与事,助你完成。
如果情绪是负面,只会吸引更差的处境。
思想是发送频率,感受是一种反馈机制。
就是说你感觉开心了,那你的思维发送出去的频率是我今天一天心情都非常愉悦。那么感受的就是开心。反之如果早上忘了带钥匙,感觉不开心,那大脑发送的是今天一天都倒霉。
渴望越强,思维发送频率越强。
怎样创造秘密?
1.要求。想要什么,写下来,特定某种事物或结果。
2.相信。相信这个法则的存在,相信结果。
3.接收。接收所达到结果的真实感受。
怎样能让发出信号更强,让愿望快点实现?
1.感恩。
想要什么就感恩什么,每天感恩建议,可以加快打成目标。
2.视觉化。
把心中所想,用图片等实际物体显示出来。
3.实际应用。
如果想买房,买车等,把你的写出来,按照前面的方法去执行。宇宙会让你实现一模一样的愿望。
也许听起来有点可笑,这就像是佛一样,信则有,不信则无。
好好利用吸引力法则,成为一种习惯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做一次就算了。
秘密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看这本书的缘由,是因为家妹的推荐。看完这本书后,紧接着看的是罗伯特.希勒的《简单统计学——如何轻松识破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于《秘密》而言,不管信或不信、想或不想、做或不做、成或不成,从统计的角度来讲,始终存在幸存者偏差。就像一副扑克,从中随机抽取5张牌,抽到黑桃3、红心5、方块8、梅花A及黑桃K这个组合的机率是300万分之一。而当你拿到时,它出现的机率则是1,即100%。因为,它已经出现。而想象、描绘、沉浸、体会的秘密,其价值在于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充满希望的个体,更能体会阳光、更能理清目标、更能明确路径、更有状态逐梦。而梦想要成真,都与其休戚相关。无论怎样,有梦想总是好的!n还是那句话:哪有那么多的无心插柳,更多的还是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