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3)篇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
作者:菠萝
这是一本讲癌症的书,但和你以往见过的该题材的书完全不同。这不是一本“养生秘籍”,不会推荐什么神奇的保健品,但会告诉你,哪些生活习惯能致癌,哪些能防癌。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不会保证任何癌症都是可以战胜的,但会告诉你,哪些癌症治愈率很高,哪些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会告诉你,为什么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来了,为什么最近的免疫治疗新药能治愈晚期癌症。这不是一本“癌症生物学”,不会堆砌各种专业词汇,但会让你明白,什么是BRCA基因突变,为什么影星朱莉30多岁就主动切掉了乳房和卵巢。这不是一本“癌症临床指南”,不会指导你如何化疗和放疗,但会让你明白,为什么化疗放疗会有这么多副作用,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开发新的靶向药物。希望这本书把癌症的一些基本知识明明白白地讲给大家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希望患者和家属读完这本书能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推荐和选择;希望医务工作者读完这本书能更好地知道前沿的药物研究方向和成果;希望科学爱好者读完这本书能了解癌症的本质和社会上癌症热点新闻背后的科学。 希望大家知道癌症的真相,不再恐慌,不再盲从。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第(1)篇

前几天舞台剧里 男主说,

我们都在奔赴火葬场的路上, 排队前行. 而医生能做的, 有时只是把插队的往后面挪几格, 维持一下秩序, 而已..

虽然近些年癌症研究屡有斩获, 但似乎依然离攻克癌症遥遥无期.

癌症为人所惧, 所恨, 倒不完全因为其无解.

更因为其神秘, 以及无可躲避 -- 无助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我们至今不知许多癌症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避免. 这使得一切过往的医学成果看上去如此微不足道.

我以前就常百思不解:

为什么美国人肺癌高发, 比中国还高一倍? 为什么一些常得炎症的部位, 比如心脏, 关节, 牙龈, 不得癌症?

此前一直未刨根问底求甚解, 还是周围的案例少.

直到最近, 身边好友的家人长辈朋友, 不断确诊入院, 离他们而去, 见到他们的不知所措或伤心欲绝, 才发现原来自己对人类最大的敌人几乎一无所知.

匆忙翻看本书: 作者 菠萝, 五理2001级. 难道此作能解我惑? 能定我心?

~

[cancer / tumor]

cancer = malignant tumor + leukemia(blood cancer)

tumor = malignant tumor + benign tumor

benign cancer = theres no such thing

..

.

[why]

机制: 基因突变.

持续细胞分裂, 无干细胞补充, 染色体端粒消磨殆尽: 基因突变.

细胞受损, 不断的更新/分裂, 最终引发突变.

~ 皮肤: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伤害, 修复

~ 肺: 抽烟, 或空气污染, 损伤肺部细胞, 修复

~ 肝脏: 乙肝病毒持续伤害肝脏细胞, 修复

~ 食道, 消化道: 过渡辛辣, 高温食物, 溃疡修复

概率?

p = a*b*c*d

a: 细胞分裂的速率

b: 分裂产生的基因突变比率

c: 突变是致癌基因的概率 (DNA属性, 对于所有人是常数)

d: 免疫清除癌细胞的能力(失败率)

who & why:

~ 老年: 端粒耗尽, b增大; 免疫变差, d增大 (癌症的首要相关因子, 是衰老.)

~ Angelina Jolie: 因某个家族基因(x染色体)b高于常人百倍. 因而, 乳腺癌概率87%, 卵巢癌50%.

~ 苍蝇: 寿短 不癌

~ 猫狗: 宠物高寿, 必有癌症.

~ 儿童: 后天因素(污染等)需要时间积累. 儿童癌症必有先天因素(遗传突变, 遗传坏基因).

..

.

[threatment]

良性肿瘤, 虽大不危.

良性肿瘤 = 没转移, 切之即愈

(扩散, 比如淋巴, 会转移多处, 无法根除.)

致命: 核心脏器甚至全系统功能衰竭.

~ 乳腺癌: 扩散前, 切除即止(关门打狗).

~ 肺癌: 无法切除, 治疗保守.

病因可查么? 并非总能, 经常无法.

不明原因之症状: 体重迅速下降(未查明), 肌肉脂肪迅速流失(like Steve Jobs), 即 恶病质 (cachexia). 不可治, 不可逆. 系统衰竭.

.

治疗之难:

1 内源性疾病. (不像HIV, 细菌感染等外源性, 找到源头, 针对药物.)

2 不是单一疾病, 而是组合. (纷繁不同.)

3 癌症有抗药性. (如超级细菌对抗生素, HIV等)

部分癌症(比如3%的肺癌), 有靶向针对药物 (十年研发, FDA批准).

研发成本 = 10年 + 2B$

..

.

[children]

父母的基因检验, 已趋普遍. 但胎儿的检验(羊水穿刺), 有发育风险.

癌症是儿童第一杀手: 全球现在50万儿童罹患.

第一位, 血癌, leukemia. 治疗: 骨髓捐献, 手术+化疗+放疗.

儿童治疗效果比成人好, why:

1 突变少于成人, 数量和区域集中, 2 剂量高, 自愈强, 可承受副作用高

(但依然有极大的副作用, 后遗症, 甚至二次癌症.)

后天因素(污染等)需要时间积累. 儿童癌症必有先天因素(遗传突变, 遗传坏基因).

具体:

1 父母精子卵子有基因突变

2 怀孕过程出现基因突变 (大剂量辐射, 核弹级别; 母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 母病毒感染如HIV).

(而天气不会影响此过程)

柴静的暗示: 空气与儿童癌症的关联. 事实: 目前尚无任何证据显示如此. 儿童癌症不能错怪之.

(作者认为, 流产是身体筛查不健康基因的正常过程. 除习惯性, (属于功能故障) 不是坏事.)

虽然缺乏足够的研究, 但理论上, 水污染的严重性远高于空气.

(另一个证据: 儿童几乎不得肺癌. 肺癌分4: 小细胞, 肺腺, 肺鳞, 大细胞. 与吸烟相关的, 是肺鳞癌 -- 与空气污染关联最高的类型.)

..

.

[肺癌]

吸烟

9成患者, 吸烟.

吸烟者, 罹患肺癌几率提升 男23倍, 女13倍.

吸烟与否, 换癌症的种类是不同的.

前者(吸)是对肺部的全面, 多元破坏.

后者(不)主要来自几种有限的基因突变, 更容易研发靶向蛋白(抑制并杀死癌细胞), 至少能延长生5年阳寿.

空气/雾霾

无论我们如何想象, 学界目前的结论是: 没有证据.

why? 1,缺乏对照组 2,研究时间尚短

靶向 vs. 免疫

靶向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有更好的效果;

而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 对突变更多的癌症(因吸烟引起的肺癌)临床效果更佳 -- 因更多突变, 更容易被免疫发现并消灭.

冷热肿瘤

学界的新划分标准. 将完全骗过免疫系统的肿瘤, 称冷; 而被免疫识别, 却因激发了免疫抑制, 而没有动手, 称热. 这类肿瘤中间, 充斥免疫细胞, 因而, 免疫检查点抑制 疗法, 仅对 热 有效.

作者比喻为 岳不群 & 西门庆, 颇形象.

问题是, 免疫如何识别 西门庆 却不能发现 岳不群 呢?

两个条件, 1因突变产生的功能性突变蛋白, 且2突变蛋白呈现在细胞表面 -- 也就是说, 免疫系统完全 看颜值.

这也解释了, 为何免疫疗法对吸烟患者更有效, 因为突变越多(大概是100:1)越容易产生 突变蛋白并呈现 -- 无法无天的西门庆; 而绝大多数突变细胞都是会逃过免疫的识别的-- 岳不群.

..

.

[谣言 & 真相]

转基因致癌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中医治疗癌症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

.

[富人癌 & 穷人癌]

同国, 贫富对发病率无影响.

不同国家差异(穷-富) 最小 -50人 (/100k), 最大15.7.

五小强(肝癌, 食道癌, 宫颈癌, 胃癌, 鼻咽癌): 拜中国贡献所赐.

原因: 1 细菌病毒感染 2 生活习惯.

.

肝癌

病毒: 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患癌概率是非携带者100倍. 肝癌患者中80%是病毒携带者. 中国是携带者最多的国家, 50%的发病和死亡在中国.

生活习惯因素: 喝酒伤肝.

药物: 针对乙肝病毒药物, 无.

治疗: 服用抗病毒药物+提高自身免疫.

疫苗: 第一个被FDA批准的 癌症疫苗 (其实是病毒疫苗).

.

食管癌

病毒: 最多HPV(人乳头状瘤病毒), 占患者1/3

生活习惯因素: 1烟, 2酒, 3高温食物(开水, 火锅), 4 腌制食物(盐)

.

胃癌

细菌: 幽门螺旋杆菌 (提高胃癌发病率3-12倍), 中国70%成年人携带.

(而 消失的微生物 作者认为, 幽菌与我们, 并非完全敌对, 而是亦敌亦友.)

.

鼻咽癌 (广东癌)

..

.

[辐射]

癌症源于基因突变.

辐射分为:

1 电离辐射: 核污染, 医疗仪器(CT, PET, x-ray), 自然放射源, etc.

2 非电离辐射: 手机, 微波炉, 高压电, wifi, etc.

研究方法: 1统计(基站工人癌症发病率) 2实验(把手机和微波炉绑在老鼠屁股上).

发现, 非电离都没影响.

..

.

~

打小就听过禽滑厘与杨朱争论 拔一毛以利天下 , 那时只是当故事听听, 笑笑, 而已.

读到作者末章讲述骨髓捐献始末和纠结, 无尽感慨.

自问: 当我, 作何? 可会 捐一髓以活一命?

自问: 事到临我头, 又如何?

末章让我想起此前读过的 当呼吸化为空气. 是一位神经外科医师身患肺癌后的自述, 直到生命最后的时刻.

其对心灵的震撼, 不在于厄运的突然, 病痛的折磨, 亲人的心碎, 或希望的逝去 -- 而是主人公面对死亡的无比乐观, 和他对全过程及挣扎心路极尽逼真的再现.

逼真.

读之仿佛就站在死神面前, 与之对视.

那夜, 周芷若给蛛儿做法事, 问少林方丈空闻: 她(的亡魂)会回来么? 空闻答曰: 世上哪有鬼魂, 法事是超度活人的...

是的,

我辈研读绝症, 或许并非妄想永生. 只是希望将来某日一朝顿悟, 醍醐灌顶, 从此看破人间兴衰荣辱, 再无得失挂碍, 无忧无怖..

而当那位灰发黑袍巨镰使者悄来时, 可以愉快的拍拍ta肩膀:

来啦? 走吧~

..

.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第(2)篇

书的后半部分写了好多想法,感觉书评已经有点没有必要写了。

回头翻了翻书签,有雾霾、脐带血、质子治疗等章节。从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同意作者“以事实为依据”的观点。作为中国人,想必都对“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十年浩劫时期持否定态度,甚至深恶痛绝,但是作为现代的“政治正确”,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多少有些头疼。具体来说,临床上宁愿和十个表示自己能力有限的家属打交道,也不想面对一个满口“不惜一切代价”的,反而越是调门高,最后越是斤斤计较。

魏则西已经是典型代表了。人力有时而穷,否则至少美国总统就不会死了。在能接受这个最坏结果的前提下,才谈得到(对癌症)怎么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再进一步斟酌性价比决定取舍。只花两个鸡蛋灌饼的钱就想救命,那你的命也未免忒不值钱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奥巴马连任期内,对外打仗不说,对内也不过搞了一个医保改革,而且还是几经波折、勉强推行,现在也是骂声不绝。药品售价到底是不是就是原料成本,可以参照书中的印度;“空口白话”的问诊到底有没有价值,也可以看看带父亲到美国复查的过程,记得把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哦。

别的不多说了,国内的医疗环境可吐槽的地方太多,估计多数人都不爱听。不过缴着中国水平的医保,疗效和服务向美国的中产以上阶级看齐,恐怕梁静茹也给不了如此的勇气。说到底,哪怕自己多翻翻书,或者请教下靠谱儿的人,别轻易就听了别人的忽悠,免得不仅没有“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后连最起码的治疗都没得到,那就太亏了。尤其不要盲目迷信一些“新”疗法,当初欧美孕期女性服用“反应停”导致大量海豹胎的悲剧,谁也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

最后再强调一遍,最基本的科学素养就是“不极端”。

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读书赏析 第(3)篇

非常通俗非常客观非常理性的科普书——大概我很少阅读科普或者医学类的书籍,所以这是我对本书最直观的评价。

鉴于一些原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立马放下手边所有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阅读当中。我对很多知识都有着一定的好奇心,但对于癌症几乎到了一个迫切了解的状态。这本书基本做到了简明扼要的科普和科学合理的辟谣,至少对我这种对医药领域毫无了解的人也相应的明白了最基本的常识和道理。所以,我非常乐于推荐给更多离癌症极遥远的普通人,只是不知道会不会显得触霉头,毕竟谁也不愿意和这俩字搭边儿,但我总觉得对未知事物的基本认知是相当有必要的。

对本书的感想分布在不同的章节,这是我第一次使用这个app的评论功能,足以见得本书带来的触动。但等到纵观全文后,基本也没有更多的观感可言,因为从最初到最后好像经历了一次艰难的旅行,恐惧绝望希望无奈……所有的情绪走完一遍以后,剩下的就只有好自为之了。

任何宣言和感悟都是无力的,因为我只是读者不是患者,对求生的渴望并不强烈。所以,我只能要求自己,多看一点多了解一点多学习一点,做一个预防性的筹备,仅此而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