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陆铭先生的书,有种无力和希望相掺杂的感受,让人深思。和时寒冰先生一样,他也把当前中国的相关问题剖析得很深,且易懂。不过也有所不同,陆先生的语言相对“中性”很多。
陆先生非常“啰嗦”,他的核心观点在书中的各个章节不断重复出现。也许,是他认为这些观点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说上三遍。
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不能用户籍制度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动,中国的各个地区应该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而不是都忙着发展自己的产业。中国应该允许“低端”外地人口充分融入大城市,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能够同样享受当地的公共服务。大城市不应该只想着如何控制人口,而应该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让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因为农民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因为耕地是有限的,只有农民可以真正进城,剩下的农民才能有更多的耕地,而且,农民不用返乡做房子也可以让宅基地复耕为农田。中国只有进一步城市化才能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中国的发展同样也需要遵循经济规律。
我们对城市发展的认知有很多误解,至少我个人在看《大国大城》之前是如此。而这些误解导致了一些指向公平的政策形成了特权。当然,也会有一些认识清晰的人会因为享受这种特权而继续支持如此的政策。
书中提到就有,为了公平建设了保障性住房,但常住的非户籍人口无法获得。为了让留守儿童的爸妈回到身边,推进农民工返乡置业,结果是农民工依旧要在其他的城市务工,工资降低了,依旧留守的儿童能得到的教育投入减少了。
除了书中所说的,生活中的我还能列举很多。对于公平和平等的错误理解,带来的只有特权(一种更不公平的存在)。《大国大城》如果是放到现在写,也许作者会谈谈当前的扶贫。至少我觉得是“好例子”。
宏观上看,当前扶贫的出发点的确是好的,在单纯“输血”的同时还提倡搞产业,扶智又扶志。基层干事们为了贫困户忙上忙下,主动为他们办好各种保障措施,让他们了解有什么可以获得的政策补助,有志和智的还可以发动起来一起搞产业。这看上去特别和谐。
而这些带来的另一面是什么呢?未被划入贫困户的农村人口去哪获得这些社会保障呢?他们的收入真的就有所提高吗?这里我想分享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一线基层干事告诉我的,他跟我说,他在的那个乡里有一个养鸡的非贫困户跟他诉苦说,现在大家都开始搞养鸡场,鸡苗的价格涨了不少,而卖鸡和鸡蛋的收入又减了不少,家里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却又难以见得了。
第二个则是老家所在乡村发生的事,这里发展了一个猕猴桃产业,当问及这些猕猴桃销往到了哪去时,非官方的回答是,这些猕猴桃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按人头卖给了当地的农民。
(以上的两个也许是个别现象,因为我的眼界有限,没有能力像陆先生那样在全国进行调研)
我并不是一个高情操的人,我能列举的只是无关痛痒的特权(不平与低效),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也一样会去权衡。
我能做的只是推荐大家读读《大国大城》这本书。或许多一些相对科学的认识,我们国家就多一点进步的希望。祝愿祖国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走向富强!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本书作者: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客座教授受聘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日本一桥大学等多所高校,并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参加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
近期读的书都是连岳推荐的,《大国大城》是读的第一本。本书的副标题是: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开篇陆老师其实用了比较多的经济术语和欧洲使用统一货币的好处,解释说明中国的统一其实是非常有利的。中国就像一个大欧洲,但是我们已经统一,使用统一货币,这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好处等。
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是适合中国,那么是什么样的模式呢?即,让人口自由流动,不加限制,让市场来自己控制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但是这样一定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高房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等,作者则论证了,这些问题都不是不可以解决的,可以通过更有效地管理来改善,而且出现这些原因,也是因为政府没能预测到人口大规模的聚集,而制定了不适宜的城市发展规划。作者还分析了人口自由流动带来的种种好处,如大城市人口聚集,会让专业分工更合理化,高层人士做高层人士应该做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知识的则为有知识的人群提供基础服务;另外,人口的集聚也会让各种边际成本递减,降低了人均成本。
陆老师的想法与我校文法学院肖洪恩教授的观点正好相反,肖老师提倡就地现代化,肖老师主要是从人文的角度考虑,认为农村人口到外地可能不适应,以及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问题;陈老师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但也没有完全忽视人文。
第三部分则讲的是平衡。大城市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如何平衡,大城市如何解决外地流入到本地的人口的各方面问题等。陆老师认为偏远地区应该注重发展规模化的产业,如农业、景区等,从而让少部分留在偏远地区,但又有能力发展起来的人能够富起来。另外,陆老师外来人口在老家的宅基地可以进行评估,将其改造成可耕地,然后在去到的城市兑换成同等价值的商业用地,这样既增加了可耕地面积,同时也能为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提供住房等。
总的来说,我非常感谢自己能够阅读到这样一部有新思想的书籍,给自己带来了新的世界。陆老师的想法我很认同,但是在前行的道路上必定存在很多困难,要彻底改变一项发展路径,在中国这样体制下,这中间不知道要动多少人的奶酪,所以现阶段这个思想的可行性并不高。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这本书是罗辑思维推荐的,而且有不少人在看,吸引了我的注意。第一章读下来就觉得蛮有新意, 回答了我自己长久以来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可以说是说出了我想说的。作者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正是计划经济与自由经济之争, 既得利益者与觉得不公平的底层人之争,政府行为的短视与全局之争。说白了,自由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是让资源自由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 最大化生产效率,发挥出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市场的规模效益。中国政府对待农民的现行行为其实和特朗普在对待其它国家移民的政策有些类似, 都是怕现有的有优势的人群失去其优势。但是通过计划与人性做斗争其成本和代价巨大,这是逆势而为,所以中国的维稳费用越来越高,所谓哪里有不平等哪里就有反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皇帝用儒家的一套安稳民意,现在就算新闻联播也安抚不了躁动的心。这一点, 可以看看日本, 日本由于国民收入相对比较平均, 因此整个国家比较稳定。 本书提出的多种政策和解决之道都很简单, 就是顺应市场,让城乡差距自然消除,所以大大地与政府现行政策相悖,可以出版也算奇迹。本书是2016年出版的, 但从后记来看是2013年春节前完稿的。 好在,到2019年,经过了6年之久,政府在有些方面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纠正了,最近出台的中型以下城市的自由落户是第一步,我相信后面应该还有改进措施出台的。作为一个城市居民, 我要呼吁一下,城市人应该有城市人的胸怀,放下歧视就是社会的进步,请多多支持,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