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时代的芳华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芳华都是独立的!刘峰从开始的优秀,助人为乐,为人善良,人之初性本善,这个男主角就是这样在众人的手下活生生贴上雷锋的标签,然而,人都是动物,本性本来都是一样,容得下别人恋爱的军团集体,却容不下雷锋去喜欢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刘峰被认为玷污了类似"活雷锋"的称号,不配做见不得光的事情,因而在军团集体中宣起一场"偷摸"风波,而丟一一条手臂,从而转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本来可以在军团集体混个不错的职位,却因为受众人排挤,慢慢沦落街头,去卖报送杂志,辗转几个城市后,遇到发廊小妹,处于善良的他,花钱资助了小惠,并和她一起经历半辈子,然而心里装的仍然只有林丁丁一人。因自己看破社会,看透任性,加上本来自己的性格善良,不愿将自己经过的困难和坎坷向朋友倾诉,在自己患上肠癌之后,在北京偶遇多年不见的战友加朋友小雯,都没有向其透露自己一点儿生活现状,悄悄隐居了起来,甚至在离开人世之时,也就5人参加了追悼会。
文章中的小曼,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芳华。生于贫困家庭的小曼,从小吃不完的苦头,在歌舞团里面,因为长时间没有洗澡而引起身体发馊,从而成为孤独的代名词。身边没有亲近的朋友,每天围绕她的就是白眼冷语,小曼只有靠着自己的努力去想办法改变自己的人生,甚至到后面去嫁老外,去外国生活,去经历一些别人想不到的事情从而让自己看的高傲起来,到最后还是活在了别人的眼光里。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谁不是针扎到自己身上才觉得疼,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过是刹那芳华。
先看的电影后看的书,书更胜一筹,最引人入胜的是平铺直叙里对我心里震撼,是不经意间的于无声处听惊雷,哪个时代的芳华绝代。
比起电影,书里各个人物的结局貌似让人有善恶终有报的快感,却同时丢失了英雄陌路的悲凉凄惨,真实的世界应该就是电影所展示的,平凡的世界依旧平凡,灯红酒绿的依旧霓虹闪烁。
之所以对刘峰无法忘却,也许是因为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里,我们多多少少会发现有自己的影子,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刘峰也不是。
很钦佩作者,带着灵境的怜悯,静静地把所有的伤口铺陈开来,没有矫饰,没有道德上的卫道士嘴脸,而是把伤口重新撕裂开来,让自己再一次审视汩汩流血的伤疤,很残忍也很快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每个人都没有错,又貌似每个人都错了,畸形的年代总会有畸形的人,沙尘暴袭来时,人人自危。
小曼的妈和继父,真的不能不让人记忆深刻,适者生存现实版,没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是问题家长的存在。
过得好不好,要看和谁比,和死去的比,那就是好吧。看的过程中,每每心身境惧,凉意浸透四肢百骸,命运之手,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躲得过呢?也许,她们的或他们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也说不定,只知道呢,历史长河落日圆,盖棺定论的事儿,总是要由后人来做的,不是吗!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看完这本书的感觉,现实得太骨感。对于刘峰这个人物,在书中算是一个悲剧,一生中为了别人,从来不喜欢麻烦别人,但是却没有得到真正好的回报。而那些背叛他的人,自私的人,爱慕虚荣的人,最后的生活都过得比他好,可怜到被城管收走了赖以为生的小车,那种无助的揪心。好人到底有没有好报,在我们旁观者看来,我觉得好人都过得比较辛苦。也是活的比较累,历史中的忠厚者一般都被奸诈者所掩埋。而在真正的“好人”看来,他去当好人是不需要回报的,所以好人有没有好报这句话对他们根本不成立。电影里和小说里,最心疼的一句话是丁丁说得“谁都可以爱我,抱我,就他不可以”一个好人当到喜欢自己所喜欢的权利都没了,多么可悲。
其次说说那个时代,我虽没经历过。有过一点耳闻,觉得那时候或者说更早个年代,最恶心的那句话就是“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那时候把背叛当作正义,背叛他们有加入的机会,想想就觉得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