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变身(第2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变身(第2版)
作者:东野圭吾
《变身》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小说。苍井优、玉木宏主演同名电影原著小说。东野圭吾在谈及《变身》的创作缘起时曾说:“距今约十五年前,我将住家与工作室分开,每天早上搭公交车转电车前去工作室工作。有天在公交车上突然冒出一个灵感,那就是:‘人类有左脑和右脑,要是其中之一和别人交换会怎么样?’当然,灵感不是凭空而来,当时我对人类的脑很有兴趣而看了好几本相关书籍,我想是因为这样,这个疑问才会浮上脑海吧。后来这个疑问化为小说的灵感,到我下公交车时,整个故事已经在脑中完成大半了,前后大概只花了二十分钟左右。对我而言,灵感极少像这样浮现,甚至可说这是唯一的一次。平常我总是得绞尽脑汁,想得满头大汗。”
变身(第2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1.关于“身份认知”

脑中有两个思想在打架,一个喊着“快去运动、快去学习”,另一个却哼唧着“想刷剧嘛,再点份炸鸡”,这种情况我们遇到的多了。但这种条件下,我们不会出现身份认知失调的问题,因为这些差异局限在某件事的态度上,而不是对“我”从本原上的否认。

还记得纯一康复,重新与阿惠再一起的那一段。一个心中抱着埋怨和不满,装作感情一如初,一个看到关系中的裂痕,却还是假装亲密。那该是多么得令人伤心啊。(当然因为京极的性格,纯一的伤心或许是时而涌现的那一种)这是对爱人的“变”。到后面,京极的大脑控制权越来越大,纯一可以对令自己不爽的动物和女人痛下杀手,原本懦弱、内敛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人格/性格(不知该用什么词称呼才合理)之间的打架,很痛、也很难被外人所理解吧。其中主治医师算是很好的例子,口口声声说“我会帮你”,但因为的确不能感同身受,所以这个“帮”迟迟不能兑现。

2.关于“死亡”

最后,东野叔借医生之口提出“死亡”的定义和解释。京极有一段时间没有死,他作为纯一的控制体而存活于世;脑补切割后,京极便死了。

但反观,京极好似也没有死,他的存在借由直子家人失去女儿的伤痛、借由对纯一生命的损耗又得到了某种延续。

还记得电影《寻梦环游记》的主旨核心之一:

当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记住你的时候,你也将从这里彻底消失,每个人都不是孤岛,与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互相铭记关心,赋予人生温度,才是生命的意义。

也就是说,肉体的死亡不是真正的死亡,或者说肉体的死亡只是初阶段的死亡;只有当被现世遗忘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从此来说,纯一没有死,京极也没有死。

3.关于“重生”

纯一的身体在京极大脑的影响和控制下,性格和行为不断“恶”化,但他时常回想起幼时被同学欺凌、被父亲严苛几乎残忍的对待。所以总假设,是否纯一本身身体里就有“恶”的引子,京极的大脑只是点燃了它,像催化剂一样促使掩藏在心中的“恶”发挥出来。原本的纯一受到欺负,总是默默地、闷闷地,忍忍就过去了;而京极则是有会立马反击的那一种。其实看到最初纯一突然奋勇直起,成为一个更有担当的人时蛮开心的。但一如现实,没有什么事是只有利而无一害的,善良的纯一慢慢地侵蚀,掩藏的恶却都被激发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最后那个杀人的纯一,一部分是京极,还有一部分是被诱发出报复心理的纯一。这可以算作是“部分纯一”的重生吗?

变身(第2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如果有一天,换脑就像换其他器官一样简单,我们的左脑和右脑的其中之一,换成别人的,这部分脑除了能延长我们的生命,会对我们的思想造成影响吗?我们是否会拥有别人的性格,变得逐渐不像自己?如果性格改变、喜好改变、看法改变,尽管身体绝大部分还是我们的,但是,原来的“我”还活着吗?“我”究竟是谁?

主人公成濑纯一意外获得了罪犯京极瞬介的脑,性格从逆来顺受变成主动挑衅,擅长的技能从绘画变成钢琴,喜欢的口味变了,智力和听力都达到了京极才具有的优秀地步。甚至感情也发生变化:之前对叶村惠情有独钟,换脑后对橘直子一见钟情;他还“继承”了京极和双胞胎妹妹的心电感应能力。

从生物上来说,成濑纯一无疑是活着的。但是从实际来看,他似乎是“替代”京极瞬介活着。这在穿越里面叫“附身”,在修仙世界叫“夺舍”。不管能不能继承原身的记忆,尽管有原身的身份、地位、环境,但是新来的就是新来的。与《变身》区别在于谁是主动谁是被动:穿越女主控制意识是主动行为,不难理解;京极瞬介死后,尽管意识再从未出现过,却被动藏在自己的脑中赠送给另一个人。

我们怎样理解精神上的死亡?对于“我”来说,性格、拥有的技能,不是我们主动变化的,那我就不再是“我”了。“我”正在被别人吞噬。对于身边的原本认识“我”的人来说,只要“我”的壳子还在,那“我”永远是我。如果只能选一个,你是想意识永存,还是肉体长生?

你猜,如果京极瞬介有意识,他会认为自己活着吗?记忆丢了,毕竟可以找回来。

“换脑”研究的起源,在于某些政客想对抗脑死亡、延长寿命,继续管理日本的愿望(和某些皇帝想统治国家千秋万代一样)。你猜,如果必要的时候做手术,该把政客的脑换到别人身体里“附身”,还是把别人的脑换到政客身体里延长原身的寿命?选择哪一个,才是让自己真正活下来?

我并不想歌颂这本书里成濑纯一和叶村惠的爱情,与我的价值观相悖。我认为,写爱情这条线,也只是为了证明成濑纯一意识的存在而已。

我喜欢小说的原因是,高超的写作技巧可以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之外掺杂其他深刻的观点。这本书除了要探讨死亡的问题,也对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现象做出了批评。人们为了掩饰实验的结果,将橘直子的死亡说成是“意外”,也体现对政治凌驾于人权之上的指摘。

变身(第2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变身》较之《分身》,多了更多生理学和脑科学的专业知识,真的佩服,写出这样精彩的故事。移植他人的脑,会发生什么?n将一个已死的人的脑移植入他人脑内,两者运行正常且被移植者正步步受到捐赠者脑中意志的影响,一步步“变身”,失去原来的自我,那么这个捐赠者究竟算不算“已死亡”?n书中最可怕的是堂元博士,他是个认真的研究者,热爱他的研究到有些无顾人性。即使阿纯已经变成后来那样“面目全非”,博士首先想到的还是“这个现象值得好好研究”。也是因为这位博士的研究,他的助手橘直子不择手段地接近阿纯,目的仅是得到数据,继续见不得人的研究,最终也因此被杀…n我觉得这样的科学已经失去了意义…n和《分身》《梦幻花》一样,其中涉及的科学研究都触碰到了人性和道德伦理的问题,这使得研究者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影响不相干的人一生的事情,当然都是坏的影响。所以禁止毒品、禁止克隆人,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但脑移植呢?n东大又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n幸好故事的最后,阿纯的意识还是恢复了主导,哪怕只有那一瞬间,让他停止杀死最爱的人的手;哪怕他自己亲手把自己送向了死亡,也总比原来那样一步步变身为一个可怕的恶魔更容易接受吧。在一次意外中,阿纯的右脑遭受枪击刺穿,后经脑移植手术恢复脑机制健康。堂元博士救他这一命,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