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
作者:周梅森
“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周梅森潜心八年、六易其稿,写就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根据本书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被誉为“2017开年大剧”、“中国顶级政治剧标杆”,由陆毅、张丰毅等40余名实力戏骨联袂出演!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最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H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行动中遭遇离奇的车祸。为了完成当年同窗的未竟事业,精明干练的侯亮平临危受命,接任陈海未完的事业……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绝对值得一看!看了2 3集,把参加汇报会的季检察长、李书记、高书记、祁厅长给怀疑个遍,依然不能确定向外透露信息导致贪官丁义珍的卧底是谁!这么注重细节和质量的国产反腐剧,真的令人很惊喜。

千里河堤,毁于蚁穴。赵汉德是这部小说(戏)中前腐后继、小官巨贪的典型代表。前任领导就是在这个位置因为贪腐而被拉下马。赵是非常清楚的,但还是抵御不了第一笔行贿财物------丁义珍的“进贡”!从此,再也收不了手,最终也无法收手。可悲的是,贪腐得来的钱却不敢花,成为他眼中成熟的稻谷要是稻谷能那么值钱,中国农民可就过上好日子!

祁厅长真是应了一句-----麻烦都是自找的!他脑海里每天就想着“进步”,各种算计,是拉帮结派的主力。为了得到职位上的“进步”,先是娶了他不喜欢的人梁璐,然后为赵立春哭坟,接着向李书记讨好(最终没能得逞),最后还当陈老的花农(陈老的一句话就让沙书记知道他的为人,最终也是升官无望)!他虽然在职位上不断“进步”,但在思想上却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从他建议李达康书记趁着“九一六”事件,把大风厂給拆了,就知道他是那种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把人民放心上的人。

这部戏中,比较有趣的就是高书记了。明明跟吴淑芬是“夫妻”,却互称老师!看到后面,就明白怎么回事了。高书记真的是个能量巨大的家伙,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能向侯局长进行反击,险些把人给办了!

在这部戏中,我最先怀疑的就是季检察长。他的车这么及时地就把陈海的车给拦下了,明明不需要开什么汇报会偏要汇报,最终导致黄花菜跑了!不过,季检察长的党性和原则性还是很强的。要不他为了侯局长争分夺秒,硬气了一回,侯局长真的要被陷害停职查办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要把人民放心上…”陈老就是这么一位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奔走呐喊,把养老院变成“第二人民检察院”的老党员。一直没有放弃对贪官赵立春的举报。网上有质疑陈老年龄和经历的,表示没想到这点我觉得这漏洞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共同利益献身是共产党员的特权。这应该是陈老想要传达的精神吧!

李达康书记应该是个性最鲜明的角色了。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好在做事正派,具有原则性。但有点搞不明白,这样一位厉害的一把手怎么就被丁义珍给架空了?居然对这位下属做的事一无所知。

这部戏中,除了兢兢业业反腐的侯局长,还有陈海、陆亦可、周正等一大批充满正义的检察官。还有,赵东来厅长,赵厅长的智商可不比侯局长低呢

看完这部小说,感觉有点遗憾!丁义珍还没抓到,赵立春也还没处理,陈海情况也还没交代呢这利剑行动还不能结束吧,意味着反腐也还没结束?!期待电视剧是怎么交代的

这样一部尺度巨大的反腐小说能被搬上荧屏,社会真进了一大步了。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童年时看电视,第一句就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看这本书,童年的你也可以一猜即中,不带悬念。

优秀作品,让人感受的是世事无奈,种种选择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恰恰历史也是如此。记得当年明月在一个采访中说,历史书本里一句揭竿而起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苦楚,太多的不得已而为之,谁愿意放着好好的生活不做,去做杀头、诛九族的买卖!所以他要写出事件背后的原因。这些情形,这本书似乎没有,好人好得太纯粹,坏人也是。

当然,这样的电视剧,让大小官员看看还是能起到暂时性作用的,会暂时抑制一些贪赃枉法的想法。但是好比许多励志书籍,看完后能让你在两天内鸡血满满,药效只有两天,因为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套用老俞评 中国合伙人 时说的话,“电影很真实,现实更残酷”。之前想和纸牌屋做比较,却发现主题不太一样。这边格局稍小,贪腐主题,局限在一个省市个把人之间。那边是无限膨胀的野心,政治势力的角逐,甚至到了国家的层面。比较出彩的是加入了刑侦推理的桥段,一度感觉在是看侦探小说,可惜前面前面伏笔略明显,中间情节推进太快。加入的对家庭内部,对下岗工人,对民营企业家的描写,也让人感觉更贴近生活,不仅仅是各种政治斗争。书中几次提到 万历十五年,私以为也是作者很喜欢的一本书。现在回过头看,书中似乎有了张居正和戚继光的身影,和黄仁宇的一些观点,比如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也不该越过法律和程序,比如探讨选拔官员应该更注重能力还是清廉,etc.n而数百年之后,中国还是人治重于法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