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追问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追问
作者:丁捷
比《人民的名义》更真实震撼的反腐纪实文学,正部级落马高官口述实录!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序强力推荐!中纪委提供内部素材,作者调阅600多件腐败案件卷宗,并深入秦城监狱一线,与28位落马高官面对面长谈,大量第一手资料首次集结,其中有落马高官口述实录,讲述与女明星安娜的疯狂往事,也有生活奢靡的国企巨贪,信奉“宁可得最君子,而不得罪小人”的整人歪理。与其说这是一部与所谓“落马者”正面交锋的心灵碰撞实录,不如说是一部哲思蕴含于理性追问之中的“醒世恒言”。
追问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当站到了权力的顶点,面对着更加真实的世界——光怪陆离的,五光十彩的,缤纷璀璨的,阴暗丑陋的,暗流涌动的,卑躬屈膝的。到那时,我们还能否拥有底层窥探高层时的那份敬畏,那份仰慕和那份责任;我们还能否不忘却曾经年少时自己的肆意轻狂,恃才放旷和壮志凌云;我们还能否看清如迷雾般的未来背后那波涛汹涌的残忍,无常和利诱?


年少时,我们带着书生气冲闯进了社会,单纯,幼稚,不谙世事。待到重锤暮鼓,我们还能否保有童真心告别人世,依旧真诚,依旧热烈,依旧不觉风尘?


我们所要追问的,就恰在于此。


但追问不是审判,不是全然的否定和难堪。追问的过程就是一个洞悉的过程,从中发现最真实的自己。


所以,就要更急坦诚和真实,虚假的追问只不过是自我的搪塞和安慰。有比没有更加恶毒。


我们追问过后,答案可能是不尽人意的,面对诱惑,我们或许会低下高昂的头颅,得到令人不耻的答案。但,这本身,并不羞耻。


因为生性而已,有人贪财,有人好色,有人热衷权术,有人眷恋奉承,人非完人,总归是有缺点的,遗憾的美最有意蕴。


但如何将其变成遗憾的美而不是遗憾的丑,这才是追问的艺术和目的。我们通过追问自己,发现缺憾,然后去克制,去疏导,去弥补,进而再去提高。


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过程,也即是最高人格的体现——自我反思。

追问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太散的一本书。内容也没多大意思。都是贪腐时春风得意,落马后悔不当初或者执迷不悟。且,这些官员很多心灵已经扭曲,三观也未必正确,让一些用户读了,未必输出的是好的价值观。


倒不是说书一定要说教或者导人向善,但是基本的价值观走向还是需要有的吧,任由出了问题的人说。那本书作者的作用是什么?组织一下语言,让他们的说话更能吸引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是谁?

白头百姓读了,能得出什么结论?是做老百姓平凡是福 还是唏嘘一番?

一把手,有时间读吗?读了之后,岂是靠一本书就能触及他们灵魂的?且不受约束的权力,岂是靠一本书就能让他们自觉去约束自己的权力?别闹了。

这本书,快餐文学,没营养,没内涵,满足普通人的猎奇心罢了。知道曾经的一把手曾经多么荒淫无耻,然后发出一番唏嘘罢了。

我天天在一群穿着bikini的姑娘身边,这些姑娘还都求着收了她们,你告诉我要坚守自己的内心,嗯,凭什么?

我天天在一群对我唯命是从的人身边,予取予求,没人管,你告诉我,要克制,嗯,怎么可能?

官员又不是圣人,又不是比普通人的更能坚守自己的内心。

制度层面不谈,只谈自我修为,这不是耍流氓嘛。


追问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追问》是一部丁捷创作的一部描写反腐的纪实文学,文章中记录了八名比较有代表性的落马官员的口述实录,有着非常强的警示性、教育性。

按照往常的思维惯性总觉得贪官污吏是非常丑恶的形象。但是,最近我通过对于这本书的阅读,觉得落马高官们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了。他们有着三分之二的奋斗历程,所以他们是比大多数普通人要出类拔萃的,从而拥有了权势和地位。只是到后来三分之一的人生中被欲望蒙蔽了双眼,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从而犯下大错。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基本上每位高官在事业成功之时,总有那么一群投机的人,一步一步将其拼命推向抛物线的最高点,然后导致其迅速堕落。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是很大问题。做人能独善其身已经不容易了,出污泥而不染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人越是处在显眼的位置更应该严于律己,谨防诱惑,既要懂得察纳雅言,也要理性对待他人的“建言献策”,时刻提防诱惑,切忌为欲望打开缺口。否则,必将一发不可收拾,免不了道德舆论的谴责以及法律的制裁,最终必有牢笼之灾,到了那时候后悔就迟了。

最后总结一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