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作者:郭建龙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乍一看这书名感觉很教科书式的,但是里面的内容、角度还是挺新颖的

总结起来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个王朝的开始各有各的传奇,但是每个王朝的结束都是一样的——因为没钱,也就是收不到税了。

不管是汉朝还是唐朝,抑或是明朝。

现在政府的收入手段,在古代也是一直存在的

1、正常税收:土地税、人丁税、关税(主要是内部货运)

2、国营企业:盐铁专卖、甚至茶叶

3、金融垄断:铸币税

书中从财政角度将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秦汉到南北朝

这个周期的特点是: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财政税收最初以土地税为主,并辅以人头税,并逐渐开辟出国有企业、金融垄断等

第二个阶段:从北魏到南宋

这个周期的特征是:土地收归国有,朝廷将土地按人头分给百姓,百姓死后朝廷收回重新分给新生人口,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北魏在冯太后与孝文帝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起土地公有制,这种制度通过北魏传承给了西魏、北周,之后被隋继承,并最终成了唐代的制度样板。

税收上实行较为复杂的租庸调制

第三个阶段:从辽金到明清

这个周期的特征是:土地制度重回私有制,官僚制度上建立起了具有无限控制力的集权模式,并依靠封锁人们的求知欲,形成了巨大的稳定性。这个周期在财政上是保守的,以土地税为主,并逐渐放弃了不稳定的纸币体系,回归更加原始的货币制度——银本位。

不管是哪个阶段的王朝,最终的灭亡都有财政崩溃的因素,不外乎以下原因

1、土地大量集中在免税或者低税的王族、官僚和士族手中,税基越来越少,导致不断地在自耕农头上加税,而农民为了避开繁重的赋税自愿成为官僚和士族的佃户甚至农奴,形成了恶性循环,形如东汉、晋朝。

2、繁重的税负,使得农民家中无存粮,遇到天灾便形成饥荒,导致农民起义,战争的爆发更加使得朝廷税基越来越少,最终垮台,形如隋朝、唐朝。

3、朝廷开支日益庞大,但税基没有明显增加,为了应对赤字而不断加税或者超发货币,当外族入侵,民众不愿为了朝廷卖命,最终灭亡,形如南宋、清朝。

这里不得不说说经常被演义、小说误解的朝代

1、隋朝:

根据书中所讲,隋朝是典型的国强民弱,也因此亡于“大跃进”,也就是隋朝地方官员虚报土地数量,以至于朝廷征税的效率太高了。隋朝不过三十几年,但兴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东征高句丽。隋炀帝期间的人口户数直到唐玄宗时间才重新接近。

2、宋朝

宋朝的金融是非常发达的,特别是南宋,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宋朝发明的。

也正因此,宋朝是世界上第一个亡于因滥伐纸币而导致通货膨胀的,这个甚至在达瑞欧的《债务危机》中也有叙述。

3、清朝

清朝是中国封建集权历史上管理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个高峰。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效疆域最大的朝代(包括现在),解决了困恼两千多年的外戚、宦官专权,地方藩镇割据,北方游牧民族军事入侵,在其期间是看不到的。

清朝的财政到咸丰时都是盈余的,即使是太平天国及捻军叛乱也是如此,直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割地赔款,开始出现入不敷出。

也正是其令人窒息的内生控制,导致社会进步的缓慢。

如果不是鸦片战争,或许2019年我们还留着鞭子。

是不是很讽刺。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没被封也算是一种奇迹。以前我虽然知道国企,房产(土地)这种涉及国本的东西,不管改革得口号喊的多么响亮,都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吃皇粮的继续吃皇粮,亏损的继续亏损,房产价格虚高的继续虚高n但又说不出为什么,仅仅是对一种历史轨迹的总结预测。而这本书则是很好的解答了我这些问题。之所以给三星,是因为作者把历史事件的原因(不管是根本原因,还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通归于财政,虽然经济问题基本也是所有问题的根本,但是一件行为背后,不一定都是因为经济,太过于绝对。打个比方说,夫妻很穷,经常为柴米油盐吵架,有一天丈夫打了妻子,妻子愤怒而离婚。那么,经济是根本原因,而打这个动作是导致离婚的直接原因。那么为什么我认为房地产=古代的土地呢?现在社会,土地的概念与过去农业时代有所不同,不再是直接的土地生产,而是以另一种姿态出现,那就是房地产,政府拍卖土地给开发商,换取财政收入,开发商拿土地的价格远高于土地的实际价值,层层叠加下,房产价格虚高,最终转嫁到人民身上。而买房,还要再交税,所以土地仍然是政府财政控制的第一大来源,商业税企业税等,倒不足挂齿。这就是为什么放假一直降不下来的原因,之前看了一个笑话,说深圳房价降了,降了16块钱。深圳这种都市,供需市场还能撑起放假,二三四线得放假,就高得毫无道理。美元30年累计通胀115% 而人民币30年累计通胀超700%,民间的负担其实没有减轻,看似税收一直在优惠,但加减乘除实则价值还是不变。于是我国就有一个称号:国富民穷n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不错的一本书,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历代王朝更迭!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字里行间看出作者不仅懂经济,而且深奥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功底之深厚让人着实佩服!本书最大的收获有三点。一,历史仿佛在重演,我们当前遇到的问题,其实千百年前,老祖宗就遇到过,争论过!这一方面让我更加坚定了读史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使我有些恐惧!一直认为现代社会应该会逐渐摆脱封建王朝几百年一轮回的更迭命运,但是读了本书,感觉很多制度层面的东西一直沿用至今!将来社会是否仍然难以跳出历史周期律,让人心忧!二,对清朝的论述观点非常新颖,从小到大对清朝的认识经历了从向往到憎恶的过程!这本书却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清朝的财政状况,似乎也很有道理,这与前些时候读过的《饥饿的盛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目前看来,我更倾向于本书作者对清朝财政的观点。当然,从思想控制和社会发展上 ,饥饿的盛世说的更有道理!三,本书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顿感生于此世,必须要懂点经济,大的来说,有助于关注国家的发展,对个人来说,有助于更好的生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