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赏析(3)篇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作者:王小圈
有趣是对个人魅力的极高评价。我们能判断什么人有趣,却很少能说出有趣是什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旁征博引深入剖析“什么是有趣”“为什么有趣”“如何有趣”三大命题,把“有趣”重构成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真正做到“开卷有趣”。《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融合历史、人文、心理学、认知科学等知识,行文流水,有趣有料有干货。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赏析 第(1)篇

当我们说“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时,我们在说什么

1.有趣=interesting,即如何“让人觉得有趣,让别人对我产生兴趣”。

2.有趣=interested,即如何“让我认为活着挺有趣,让我对生活感兴趣”。

所以,“如何成为有趣的人”下就有两个议题:

1.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有趣的人?

2.如何让自己觉得活着挺有趣?

有趣是一种技能

一位优秀的演奏家、舞蹈家、画家、运动员在他施展这项技能的时候,施展的不仅仅是技能本身,还有他对世界的认知,他对人生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有趣”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一种技能。

是技能就可以学习。

有趣是一场愉悦的意外:我知道你原来是这样,但是我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

有趣和逗逼的区别

逗比有个“逗”字,这个字往往和“笑”联系在一起,比如“你这人很逗”的意思是:“你这人很容易让人发笑。”“发笑”是一种生理反应,往往在人们看喜剧、小丑,听相声、段子,或看到可爱的小动物时触发。“逗比”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而“有趣”是一种精神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

所以有趣和逗比,最终差异在于品味的外显。真正的趣味差异,在于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在于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什么都知道,但现实中却一事无成

先不讨论“知道很多的道理”和“可以变现的道理”是不是一回事,单从知识结构的角度讲:松散的知识点再多也只是一盘散沙,平面的、孤立的,无法给自己带来绵长而持久的快乐,也无法增加一个人思想的深度——这是“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的根本差别。

那么健全我们的知识结构呢,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着手。

知识结构的“广度”是一个人“有聊”还是“无聊”的关键,而知识结构的“深度”是一个人“肤浅”还是“深刻”的关键。

“深刻”与否正是“有趣”和“逗比”的核心差别。

一个深刻的人不仅仅需要知道这是什么,还要知道“这为什么是”“这和其他信息有什么关联”“这个知识点在我的知识结构中处于什么位置”。

知识体系纵深的程度,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人的“深度”。

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作换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同理心并不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几分认同,却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几分理解,以减少戾气。我有同理心,不意味着我愿意妥协,但同理心能让我在保持立场、保留意见的同时,最大化平复心情,看清真相,保持心情。

无聊

高付出高回报:称之为“正事”。

•低付出低回报:称之为“消遣”。

•高付出低回报:称之为“倒霉”。

•低付出高回报:称之为“幸运”。

正事往往需要长期持续的付出,其中还包含相当程度的风险——你不知道你的付出有没有回报,只能认为付出多得到回报的概率更大。但正事的回报也非常巨大,考上一个好大学能让数年的人生道路更轻松,学会一项技能能让几十年职业发展更顺利,而学到一门深刻的学问、练习一项门槛不低的技艺能让人受益终生。

消遣的回报则来得更明确也更迅速,很多消遣的回报基于感官刺激。当人接受的刺激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烈时,对感官刺激的敏感度就会下降,变得迟钝,这时就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引发快感,导致人对刺激的反应更加迟钝,陷入一个死循环。

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有些人会用消遣来代替正事。消遣的时候有事可做是不无聊的,但等到消遣完正事一点未动,deadline又近了一步,此刻积蓄已久的无聊感裹挟着愧疚感如开闸放水奔腾而下,我们称之为——拖延症。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赏析 第(2)篇

很喜欢这本书。相对于大部分心灵鸡汤来说,这本书的三观体系更完善。不知道写什么来评论它,复制了阅读过程中很认同的文字,聊以纪念。

[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人的视野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你能看到的视野;二是你能达到的视野。一个终生在桃花源里的农妇会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大都市花花世界打拼的年轻人却觉得寂寞空虚冷,因为前者所见如斯,所得如斯,而后者所见的是天上人间,所得的却只是出租房单人间。]

[​有趣是个厚积薄发的东西,以林黛玉十几年读书写诗的功力,化用到一句玩笑话上,那句玩笑便有趣了。逗比则是一个人瞬间反应的取笑,相对缺乏深度,也更缺乏回味的余地。]

​[在柴米油盐中守护诗和远方。]

[​不要为了作品的格调去强迫自己读,阅读首先是愉悦的体验,而不是痛苦的。这年头愿意看书本身就需要很大的意志力——我们有那么多游戏可以打、综艺可以看、微博知乎可以刷——拿这种“痛苦”去折磨自己,太残忍。]

[自嘲的底线是拉近距离,把双方扯进同一条战壕内即可,万一用力过猛拉得太低,只会让对方觉得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反而被看轻。]

[每个人有自己的感知世界。找到一个能反驳我的人,互通有无,我就拥有了更多的世界。这种愉悦感,比起直接开拓新世界的愉悦,更为强烈。]

[每个人的三观都是由外界经年累月的信息积累、消化而成。我们收到的信息不一样,消化方式不一样,我们的三观就不一样。当我们观察其他人的时候,很难避免把自己代入,很难避免以自己的立场、视角去判断他人,这就需要我们尽量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力求避免偏见。]

[当大多数人追求“非主流”的时候,就意味着“非主流”已经成为“主流”,此时不甘主流的我是投入到“非主流”的主流中,还是保持主流状态不变,成为滚滚时尚中的“非主流”?]

[寂寞也好,热闹也罢,或忙成狗,或懒成猪,或积极上进,或消极抵抗,或矫情造作,或将心比心,或浪迹天涯拍照片,或死宅成性拆快递——

没什么状态不可以——除了穷。]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书赏析 第(3)篇

王小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n有趣是个厚积薄发的东西。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要跟见识广博的人在一起,才能聊出滋味来。你自己见识广博,才能有聊不完的话。有趣人的情绪感知。一个敏感的人,对这个复杂多样的世界有着细腻的观察。看点好书,看点经典电影,才能有洞穿力,才能与他人分享,感同深受,有共鸣。当你饱览诗书,游历山川,结交挚友,自我丰富以后,你就是一个有滋味、有品位、有趣味的人了。一个有趣的人,往往给周围的人带来笑声。自嘲是一种幽默。自嘲不是自卑不是自谦,更不是妄自菲薄自轻自贱,这是一种与人无伤的幽默,一种自信到骨子里的放达。聊天的有趣,不是“如沐春风言笑晏晏”,而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观一致。一个人的三观,是在外界大量“阅读”和“体验”下,通过思考获得的。由于阅读和体验的制造者设计了形形色色的套路,我们的思考深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三观的深度和自洽度,最终形成一个人“有趣”与否的根基。有趣不是“搞笑”,不是“逗闷子”,甚至不是“幽默”。有趣比这些来得更为深远,有趣是学识的广博,思想的深邃,观念的透彻。有爱好的人会更有趣一点。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