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作者:斯蒂芬·盖斯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而且具有超强的“欺骗性”,它也因此成了极具优势的习惯养成策略。微习惯策略的科学原理表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大多数主流成长策略的原因,也揭示了人们长期坚持微习惯策略的可能性。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这本书真的令人受益匪浅

因为这本书我开启了三个新的微习惯,并且将以前的旧习惯改造成了微习惯,目前已经坚持了一周了,自我实践起来比之前的完成度要高很多。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微习惯策略介绍

顾名思义,微习惯就是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如果你想养成一个新习惯,那么将它缩减到非常小的一步。

比如,你打算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那么考虑一下把这个目标换成每天背1个单词;

按照微习惯的这种策略行动,你根本无须耗费很大的意志力。

不仅如此,你还可能在完成你的微目标后,继续完成“额外环节”。

再者,你还会收获惯性。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目标,你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成为微习惯。


大脑科学对习惯的影响

  • 基底神经节(潜意识)

愚蠢的重复者

不断地重复 自动化执行动作 耗费的精力很小

  • 前额皮质(意识)

聪明的执行者

指挥着复杂的抉择 控制力

对抗自动化行为

耗费大量精力

很容易疲倦 不容易坚持


意志力和微习惯

动力和意志力

  • 动力就像一团火 刚开始熊熊燃烧 但很快就熄灭

动力无法预测 不确定性

  • 意志力

一旦养成就可以按照时间表执行

比较稳定 可以被强化

微习惯可以消除意志力的威胁

1⃣️微习惯需要很少的努力 对意志力消耗少

2⃣️设定微目标可以降低感知任务难度,从而避免拖延

3⃣️微习惯不会让你产生消极情绪

4⃣️微习惯引起的主观疲劳很少

想到完成的任务很微小 就觉得精力充沛

甚至在你身体或精神疲惫不堪的时候,你仍然有精力去完成你的微目标。

5⃣️能节约意志力 最大程度保留血糖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低,人会感到疲惫,因此意志力也会降低,导致我们没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由于微习惯策略目标小到不可能失败,几乎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因此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即使你因为血糖含量低而感觉疲劳,微习惯也能让你行动起来。


微习惯执行步骤

  • 第一步

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

①一周弹性计划

选择的微习惯要执行起来毫不费力

要使用打卡来监控自己微习惯完成的情况

②单一微计划

如果自控力比较弱,不能够执行多项计划,那就实行单一计划

③多项微计划

微计划的目标是100%完成

将你的习惯拆分到最小

  • 第二步

挖掘每个微习惯,内在价值

不断的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微习惯

  • 第三步

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有时间依据。比较严格

还有行为依据,比较灵活 在某一行为之后或之前完成习惯。

比如在坐地铁时就规定自己背单词

  • 第四步

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感提升成就感

在你锻炼完后,可以上网浏览一下你瘦身之后想要购买的漂亮衣服。这会不断激励我们重复行为,让习惯坚持下去。

  • 第五步

记录与追踪计划完成情况

可以使用手机打卡软件,也可以用日历纸制

  •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 第七步

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望值

如果经常超额完成目标,那也不要将目标定的太高

  • 第八步

微习惯养成的标志

首先。没有抵触的情绪,其次不需要做决定就能够行动,最后。非情绪化,也就意味着完成,习惯之后,不再会产生强烈的情绪。


微习惯注意点

  • 用微习惯唤醒你的行动

微习惯小到,不足以引起你的注意

一旦开始就不要结束

  • 保持头脑清醒

一种情绪是觉得任务很无聊,一种情绪认为很兴奋,这两种情绪都不可取,微习惯是消除情绪化的一个好方法

毕竟依赖动力去执行行动是不可靠的

  • 绝不要小看微步骤

有一位大师做过一个实验,在会场里面不断敲击一颗大球,刚开始丝毫不动越敲,时间越久,大球的震动幅度就越大

简单事重复做,专注于小事,每一件大事是由小事组成的,那么也会对自己生活产生巨大的改变。

  • 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刻意练习》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瑞典著名的中长跑运动员贡德·哈格,在十多岁时就热爱在森林中跑步。
 有一次,贡德好奇他能跑多快。于是,他和父亲在森林中找到了一条路线,大约1500米长。之后,贡德开始沿着这条路线跑步,父亲用一个闹钟来测量他跑步的时间。
等贡德跑完了全程,他的父亲告诉他,他一共花了4分50秒,这是个非常优异的成绩。
贡德后来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长跑运动员,曾经15次打破世界记录。多年以后,贡德的父亲向他透露,其实他那天的成绩是5分40秒。

有时候并不是事情难,而是我们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

微习惯所需要的意志力并不是很高。

所以行动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已经自我实验一周了。

我还是感觉这本书当中有一些点,我并没有涉及到

下一周继续努力哦 ٩(ัᴗั⁎)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总结:要想培养一个习惯,请先确保这件事所要求达到的频率低到大脑都觉得简单到无法拒绝。

笔记摘抄:

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它的对立面着手思考,看会有什么创意迸发出来。
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
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
引起自我损耗的5个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意志力就是思想的战斗,而且根据这些最容易消耗意志力的因素看,这种战斗似乎与你根据任务投入的力量多少有关。
人类的想象力非常强,甚至会改变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所以对工作量很重的认知也会影响精力水平,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
大脑天生抵触变化,而且大多数阻力会在两个特定时刻出现。
人一旦感觉受到控制,就会消极怠工。
如果你必须每天监控一件事,不管这件事有多微不足道,你的意识都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它,甚至在完成目标之后还想着它。
如果你觉得这么做很傻,那就太棒了,因为如果这个任务听起来很傻,就意味着你的大脑已经同意这么做了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该行为似乎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

●身份:现在你认同该行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说“我常看书”或“我是个作家”。

●行动时无须考虑:你不需要做出执行的决定就能开始该行为。你不会想:“好吧,我决定去健身。”你会自然地收拾好东西并出发,这是因为到周二了,或者好像到该运动的时间了。

●你不再担心了: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担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弃,可当行为变成习惯后,你知道你会一直做这件事,除非出现紧急情况。

●常态化:习惯是非情绪化的。一旦一件事成为习惯,你不会因为“你真的在做这件事”而激动不已。当一个行为变为一种常态,它就是习惯了。

●它很无聊:好的习惯并不会让人兴奋,它们只是对你有好处而已。你会因为它们而对生活更有激情,但别指望行为本身也是如此。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