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真的令人受益匪浅
因为这本书我开启了三个新的微习惯,并且将以前的旧习惯改造成了微习惯,目前已经坚持了一周了,自我实践起来比之前的完成度要高很多。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
微习惯策略介绍
顾名思义,微习惯就是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如果你想养成一个新习惯,那么将它缩减到非常小的一步。
比如,你打算每天背100个英语单词,那么考虑一下把这个目标换成每天背1个单词;
按照微习惯的这种策略行动,你根本无须耗费很大的意志力。
不仅如此,你还可能在完成你的微目标后,继续完成“额外环节”。
再者,你还会收获惯性。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目标,你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成为微习惯。
大脑科学对习惯的影响
- 基底神经节(潜意识)
愚蠢的重复者
不断地重复 自动化执行动作 耗费的精力很小
- 前额皮质(意识)
聪明的执行者
指挥着复杂的抉择 控制力
对抗自动化行为
耗费大量精力
很容易疲倦 不容易坚持
意志力和微习惯
动力和意志力
- 动力就像一团火 刚开始熊熊燃烧 但很快就熄灭
动力无法预测 不确定性
- 意志力
一旦养成就可以按照时间表执行
比较稳定 可以被强化
微习惯可以消除意志力的威胁
1⃣️微习惯需要很少的努力 对意志力消耗少
2⃣️设定微目标可以降低感知任务难度,从而避免拖延
3⃣️微习惯不会让你产生消极情绪
4⃣️微习惯引起的主观疲劳很少
想到完成的任务很微小 就觉得精力充沛
甚至在你身体或精神疲惫不堪的时候,你仍然有精力去完成你的微目标。
5⃣️能节约意志力 最大程度保留血糖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低,人会感到疲惫,因此意志力也会降低,导致我们没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由于微习惯策略目标小到不可能失败,几乎不需要消耗意志力,因此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血糖。即使你因为血糖含量低而感觉疲劳,微习惯也能让你行动起来。
微习惯执行步骤
- 第一步
选择适合自己的微习惯和计划
①一周弹性计划
选择的微习惯要执行起来毫不费力
要使用打卡来监控自己微习惯完成的情况
②单一微计划
如果自控力比较弱,不能够执行多项计划,那就实行单一计划
③多项微计划
微计划的目标是100%完成
将你的习惯拆分到最小
- 第二步
挖掘每个微习惯,内在价值
不断的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坚持这个微习惯
- 第三步
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有时间依据。比较严格
还有行为依据,比较灵活 在某一行为之后或之前完成习惯。
比如在坐地铁时就规定自己背单词
- 第四步
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感提升成就感
在你锻炼完后,可以上网浏览一下你瘦身之后想要购买的漂亮衣服。这会不断激励我们重复行为,让习惯坚持下去。
- 第五步
记录与追踪计划完成情况
可以使用手机打卡软件,也可以用日历纸制
-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 第七步
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望值
如果经常超额完成目标,那也不要将目标定的太高
- 第八步
微习惯养成的标志
首先。没有抵触的情绪,其次不需要做决定就能够行动,最后。非情绪化,也就意味着完成,习惯之后,不再会产生强烈的情绪。
微习惯注意点
- 用微习惯唤醒你的行动
微习惯小到,不足以引起你的注意
一旦开始就不要结束
- 保持头脑清醒
一种情绪是觉得任务很无聊,一种情绪认为很兴奋,这两种情绪都不可取,微习惯是消除情绪化的一个好方法
毕竟依赖动力去执行行动是不可靠的
- 绝不要小看微步骤
有一位大师做过一个实验,在会场里面不断敲击一颗大球,刚开始丝毫不动越敲,时间越久,大球的震动幅度就越大
简单事重复做,专注于小事,每一件大事是由小事组成的,那么也会对自己生活产生巨大的改变。
- 提醒自己这件事很轻松
《刻意练习》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瑞典著名的中长跑运动员贡德·哈格,在十多岁时就热爱在森林中跑步。
有一次,贡德好奇他能跑多快。于是,他和父亲在森林中找到了一条路线,大约1500米长。之后,贡德开始沿着这条路线跑步,父亲用一个闹钟来测量他跑步的时间。
等贡德跑完了全程,他的父亲告诉他,他一共花了4分50秒,这是个非常优异的成绩。
贡德后来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长跑运动员,曾经15次打破世界记录。多年以后,贡德的父亲向他透露,其实他那天的成绩是5分40秒。
有时候并不是事情难,而是我们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
微习惯所需要的意志力并不是很高。
所以行动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已经自我实验一周了。
我还是感觉这本书当中有一些点,我并没有涉及到
下一周继续努力哦 ٩(ัᴗั⁎)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总结:要想培养一个习惯,请先确保这件事所要求达到的频率低到大脑都觉得简单到无法拒绝。
笔记摘抄:
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它的对立面着手思考,看会有什么创意迸发出来。
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
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
引起自我损耗的5个最重要的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意志力就是思想的战斗,而且根据这些最容易消耗意志力的因素看,这种战斗似乎与你根据任务投入的力量多少有关。
人类的想象力非常强,甚至会改变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和听到的内容。所以对工作量很重的认知也会影响精力水平,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
大脑天生抵触变化,而且大多数阻力会在两个特定时刻出现。
人一旦感觉受到控制,就会消极怠工。
如果你必须每天监控一件事,不管这件事有多微不足道,你的意识都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它,甚至在完成目标之后还想着它。
如果你觉得这么做很傻,那就太棒了,因为如果这个任务听起来很傻,就意味着你的大脑已经同意这么做了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该行为似乎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
●身份:现在你认同该行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说“我常看书”或“我是个作家”。
●行动时无须考虑:你不需要做出执行的决定就能开始该行为。你不会想:“好吧,我决定去健身。”你会自然地收拾好东西并出发,这是因为到周二了,或者好像到该运动的时间了。
●你不再担心了: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担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弃,可当行为变成习惯后,你知道你会一直做这件事,除非出现紧急情况。
●常态化:习惯是非情绪化的。一旦一件事成为习惯,你不会因为“你真的在做这件事”而激动不已。当一个行为变为一种常态,它就是习惯了。
●它很无聊:好的习惯并不会让人兴奋,它们只是对你有好处而已。你会因为它们而对生活更有激情,但别指望行为本身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