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天收到了7月21号以后第二次网易关于Chester Bennington的推送,挺感慨,生命真的是很奇特啊,不禁对一个热评赞同到:一个人真正离去是被所有人遗忘的时候。
心境和熏子真的很相似,因为不舍得放弃,所以选择一次又一次地对抗现实,直到遍体鳞伤也不放弃心中执着的坚守。
心境是跟着读书发生变化的,因为读到一半,整个进程都是以一种压抑的氛围包裹,心里有点生气,觉得愧对于“《解忧杂货店》后又一人性救赎之作”的称号。其实东野真的很擅长把握情节,直到最后一刻揭晓答案,所有谜团豁然开朗。
我承认,我刚开始就对熏子这个母亲带有深深的个人主见,把已经“脑死亡”的女儿当成正常人去养,留在身边长达三年之久。在这三年里,她不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还强制身边人接受她的观念。这个身份真的很不讨巧,很遭人嫌弃,会有人包括我在内,认为她精神失常,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为女儿而疯。
在生人生日会上,所有隐藏的矛盾被抽丝剥茧的呈现,她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可即使是这样,她还是不接受,“无理取闹”,召来警察,为自己辩护。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处事的冷静条理,其实往更深层面去挖,支撑她的只是对于瑞穗的爱啊。
有一个情节印象很深,她假扮成新章房子去参加雪乃的募捐活动。当参加雪乃追悼会的那一刻她应该就明白了吧,要学会放手,去接受现实,可内心这个坎真的很难跨过。和瑞穗生活的这几年里,她早就把她当成生活的重心,即使沉睡也依然是她心头宝,她不舍得宣判女儿的死亡。
当她决定一个人独自面对的时候,身上有天下所有母亲的影子。在那晚她看到了瑞穗在她床畔的身影,她相信那是真实的,我也如此。我不知道在她真正独自接受女儿死亡的这几个小时里心里活动如何,三年来的时光在她眼前依依浮现,就像上天意外的礼物,其中充满艰辛,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懂。但她收获更多的是女儿的爱,光是看着她就感到由衷的满足,也许她一个人也曾在黑夜里迷茫:我做的真的对吗?有意义吗?不过只要一想到这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她就觉得自己义无反顾的承担下去。
当宗吾接受瑞穗的器官捐赠重获新生的时候,梦里经常浮现那座豪华又冷清的房子,沾染着玫瑰花的泥土气息。我相信天道轮回,熏子失去的终究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她用了三年,终究是学会了告别,直视未来。这个女人也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延续,她应该对于雪乃追悼会上的夫妇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吧。
看完后我为我一开始的想法道歉。就像开头说的,心境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熏子并不疯狂,也不变态,她是一位好母亲,有着对女儿绝对不舍一切的爱。
和昌问熏子放下的感受,她说自己不后悔,她用三年的时间全心全意的去爱女儿,即使生人出事,她也会这样做。
我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果然天下母亲都是一个样子。母爱温暖包容,一旦子女受到委屈,又会变得坚韧顽强。这种生命力让人震撼,带来奇迹,改变我们的一生。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书赏析 第(2)篇2019/4/23 周二 凌晨四点读完《沉睡的人鱼之家》(东野圭吾)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科学家成功复活死亡猪脑,一时引起社会对脑死亡的大讨论!好久没有读东叔的书了,机缘巧合下看了这本《沉睡的人鱼之家》,而在这个时刻才读了东叔的几年前的这本书书我是幸运的!东叔的小说总是那么的富有冲击力,探讨的话题总是那么的深刻,给人以无限的触动!结合当下新闻报道以及通读本书,我对脑死亡有了真切的认识,在此之前从未考虑过脑死亡的问题。读这本书时我也一直在思考脑死亡判定的真正意义,在身体器官还可以正常工作时,通过脑死亡判定决定是否可以进行器官移植,“死者”已矣,能够帮助他人无疑意义非凡!但如果有一天死脑真的可以复活,想必脑死亡必定重新定义!
对于疑似脑死亡患者的家属,看着跳动的心脏,让他们相信脑死就是死亡一定很艰难,非亲历者无法想象其中的痛苦。小说中,瑞穗在高科技手段的帮助下,面色红润皮肤光滑,心脏正常跳动,身体肌肉甚至面部肌肉都可以工作,身体器官统合性良好,她可以排便、她在长高,唯独大脑疑似脑死,就像是沉睡的人一样!这是一个奇迹,瑞穗就这样存在了三年,也只有母亲熏子会坚持这三年吧!熏子是坚强而伟大的,小说的结局是圆满美好的,瑞穗的心脏得以在宗吾的身上继续跳动更是令人唏嘘不已!
东叔的这本小说也许是在抨击日本父母的自私,可怜天下父母心,在那种场合下哪个父母又可以很理性呢?每一个决定都很艰难、都很痛苦!道德的评判、人性的拷问,发人深思!小说同样在讽刺死亡的定义吧,法律规定脑死亡就等同于死亡,法律还规定在二次脑死判定后才是死亡时间,但对亲历者而言怎样去接受外界规定的时间,谁又可以真正的定义死亡?也许应该相信科学,但如今科学也在被突破,也许有意识才是活着,可意识的问题始终是个迷,我思故我在,这是个哲学问题了~
连续两天失眠到三四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睡前看这本书的缘故,如今读完了,希望今晚可以顺利安眠~
沉睡的人鱼之家读书赏析 第(3)篇有些事情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
最大的感慨就是熏子对瑞穗的爱。为了瑞穗,她放弃离婚,放弃了那个爱她的男人,慢慢变得偏执,为了保护“女儿”,不惜与全世界对抗。很难说到底是为了满足父母的私欲还是因为太深爱而无法承认事实,但熏子已经竭尽全力了,当瑞穗走了的那一刻,她才能这么平静。瑞穗真的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如果真的有灵魂,希望她能生活在充满玫瑰香气的乐园里。
我们怎样去界定生死,不过都是用人类的意识给自然下判定,哪种是最正确的,谁又能说清楚?
脑死亡被法律和医学接受,心脏停止跳动被人们接受。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理上的死亡,当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认识他的人也死去时,那么这个人就真正完全的死亡了。这是从社会意义上的死亡。所以那些为社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永远都不会死,永远都活在万世万代的心中。瑞穗的意识消失了,但是她身体的一部分仍然存活着,这是不是另一种活着的方式?
生,死,爱,永远都是人类无法穷尽的话题,东野圭吾理智而温馨的笔触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引用一个书友的评论:大作家只是讲故事,小作家急于阐述他优秀的道理,大概就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