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作者:斋藤孝
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时代,读书稍显老套,但我们确实无法忍受没有书的人生。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乍看简单,实则难以回答。本书作者认为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澈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清流,唯有通过读书掌握了“深潜能力”,才能找到地底珍贵的宝藏。本书主要从根本上阐述“读书”的意义,更有作者力荐的创新性读书方法。透过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细细感受作者阐述“读书”的力量,找回生而为人最宝贵的财富。希望本书能带给你更好的阅读体验。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每天打开手机,关注的公众号或各APP,都会将最新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发送到我们面前,只需要选择到最感兴趣的那一条,轻轻一点,好像世界就来到了面前。

其实,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你点开的信息本就是你原先或现在依然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可能有投资理财、职业提升等;而你所不在意的那一部分知识,还是一直处于盲区。

所以,“我们也许正生活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剩’的世界”。

更何况,我们现在所接收的信息,是最具营养的观点或理念吗?

芥川龙之介在《河童》中则提出这样的看法:“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给旧柴添新火罢了。”

所以,关键的知识一直藏在书籍之中,我们只不过需要去寻找到它,把它以自媒体的方式再重新包装发表而已。

那么,如何摆脱网络信息的供养,探索到那原本就存在的知识财富;这便是走进读书的意义;来自于日本作家斋藤孝所著作的《深阅读》。

先来说一说作家斋藤孝,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而后,又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从法学部到文学部,不得不让人觉得,书读多了,对于文学的兴趣就无可自拔了。

而这一本《深阅读》正是斋藤孝多年读书总结出的心法。它分别通过讲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如何选择一本好?怎样养成读书的习惯?如何提升阅读技巧与如何强化阅读效果五个方面来阐明:只有通过阅读,身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才能透过信息流的表象,找到属于个人知识。

其实,一说到读书,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读书可能意味着安安静静坐落在那里,一页页翻动,直至读完,再换上另一本。

原则上,没有问题;但是,要是想通过阅读,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积累;则需要养成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与阅读进阶三个技巧。

而养成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其实于生活中,很容易实现:

1一边读一边自问与思考;

人们行事的原则,为因果逻辑;只有找到问题点,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而读书亦是如此,每一本书中都会埋伏着作者创作书籍的初衷,也有各种问题的探索。而我们吸收知识最快的捷径,就是边读边自问边思考,会不会与作者得出同样的结论?或者作者所阐述的理论是对的吗?靠自己去寻找答案,读书又怎会没有生趣呢?

2大声朗读;

关于朗读,大部分人的经历都发生在小学;每到晨读的时候,学校里就会传出来有节奏的读书声;现在,朗读已经以知识付费的面貌走进了我们生活,像得到,喜马拉雅;他们通过以朗读的方式,让你很快的读完一本书,且记忆深刻,这就是朗读的好处。

3扩大藏书量;

相对于纸质版的书籍,现在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电子书,便捷又快速。

但是,电子书,它缺少一种书香;每一种物品都有一种特质,而铅字版的书籍散发出来的特有的油墨香气,只是打开闻上一闻,让精神都会饱满;特别是装帧效果好一点、封面设计特别一点的书籍,都能引起爱书人的购买与阅读的欲望。

这也是作者所提出的让外因刺激去读书的一种方式;而对这些,电子书可能永远达不到。

况且,扩大藏书量,无形中会给人产生一种读书的压力;书就放在那里,花了你大把大把的银子,不读一读,岂不是太赔本了吗?

屋里堆满书,腹中自有才华。

4“一天一本”读书速度;

一本书,如果分开多个时间段去阅读,在读完以后,你依然需要再去重新阅读,这中间会产生信息断层;就像好久不联系的好朋友,再想聊起来,就会出现尬聊一样的道理。

一天一本的读书速度,能够让人有目的,有节奏,迅速吸收书中的知识。如果还不能达到这个速度,那也必须以这个速度为目标。

对于很多读书大咖来说,读一本书的时间,可能就是一小时。

5将书中的知识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输出;

提到输出,大家一贯的思维为书评;其实,读书笔记,思维导图都可以成为读书输出的一方面。更实用一点的,可能就是通过书中的观点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及在“读书会”进行分享。

我们不必执着于输出的形式,而是在于要有效地转化成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当然,如若以上五个方面对于你来说,实施起来有难度,或者还是不能解决你当下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在《深阅读》中另外提出了三个阅读进阶技巧:

第一,转换阅读;

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书中的知识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自己身临其境的去阅读,有代入感,会产生阅读一下去的欲望。

第二, 据点阅读;

如果遇到一本好书,当然,不能轻易放过它;要以它为原点进行画圈,与它相关的或者与作者相关的书籍,都圈成你的猎物,扩大阅读的知识面,从而也带动读书的兴致。

第三, 快速阅读,可跳读;

在阅读过程中,不是作者所有的描述,我们都能够识字通义;尤其在快速阅读的时候,不可能在某一段中反复挣扎。那就做好标记,迅速跳过去,直接往下读;等再往回看时,可能就会柳暗花明,不通的部分已经全部明了了。

当然,以上养成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与三个进阶技巧,也不是当下就能做到,它需要长时间的有步骤有目的去实施。

相信,只要一步步走进阅读的世界,你就会发现,你无法容忍自己只是漂流在这些信息流的表面,你需要不断去下潜再下潜,然后,找到真正可以供养精神的一股清流,那时,也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爱阅读的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重拾阅读兴趣8个月了,越读越欢喜。但隐隐的,又有些迷茫。

这几天在自我反思: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经过思考,我得出来的答案是:能够更快找出事物的本质,更好的解决问题及精进自己,让生活更美好。

因而当我看到《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提到的一段话时,深有共鸣。

“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这里所说的“聪明”,当然不是指学习成绩好,而是指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

的确,聪明的人更善于抓住事物本质,解决问题和处理压力。

而《深阅读》这本书,告诉我们读书能让人聪明。

在这本书里,作者斋藤孝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读书的意义,以及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斋藤孝是日本知名的教育学家,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的著作有《规划力》,《提问力》和《学会学习》。

1. 为什么读书

聪明的人更能应对压力,适应环境。

而读书又是让人能够变聪明的一个方法。

《太子少傅箴》中说过“近朱者赤”。

基因研究的权威村上和雄,在《启动的活法》,也指出,99.5%的人类基因,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不同,决定了每一个个体的,能力不同。启动基因的其中一种手段,就是接触一流人物。

我们没有办法时刻围绕在一流人物身边,但是,阅读一流人物的书,也是我们接触一流人物的思想的好机会。

读书,是让我们接触到一流人物思想的捷径,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的更远,见识的更多。

读的好书越多,受到一流人物思想的启发越多,我们也会越来越聪明,会更善于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2.读什么书?

斋藤孝认为,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一读。书分好书和坏书。好书是指容易读,有内涵的书。坏书呢,是指没有内涵的书。

在读书的初级阶段,为了体会读书的乐趣,可能会随意阅读,什么书都看看。但当读书进阶到更高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必须阅读优质的书了。比如说,古典名著。

虽然说古典名著,往往很难读,也有可能会非常枯燥。但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必然有其经过时间验证的,有益的思想和启发在里面。

斋藤孝鼓励我们不要避开这些古典佳作,因为“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当我们跨越阅读古典名著时的种种障碍,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思想深度,也会得到提升。斋藤孝在书中分享了如何读古典名著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先读难度比较低一点的解读书籍。等书的内容比较了解的时候,可以再读古典名著的原书;读古典名著的时候,也要注意挑选一本翻译好一些的书。

3. 提升阅读力的方法

斋藤孝在书中分享了很多读书的方法,习惯和技巧。

这一部分内容,个人建议可以把这本书结合《高效能阅读》一起看。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分享了89个读书的技巧,与《深阅读》可以互为补充。

《深阅读》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三个读书技巧是:

1. 用书评找到好书

电子书中,目前我最喜欢的是微信读书,也经常会看书友们的书评,从中学习。有时候,看完书评,会不由的感慨:原来这本书这么有趣啊!就也想看这本书,于是就收到书架上去了。所以用书评找到好书,对我而言,是很好的一个方法。

2. 用输出,来使读书成为自身的血肉

斋藤孝认为,“能否把内容向别人说清楚”是判断有没有把一本书读懂的依据之一。向别人讲叙书中的内容要记住两点:一是以自己的感悟体验为主,二是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这两点我觉得非常的受益。

现在每次读完一本好书,我都尽量写一篇书评。

但是在写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障碍,觉得好像写不下去。这个时候,我会又回头去看这本书。当我自己真正看懂了的时候,书评也就写得更顺利一些。

输出促进了我对一本书的理解,也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印象更深刻。

3. 转换阅读, 将内容融入自身

斋藤孝认为,世上所有现象,都可以用“y=f(x)这一函数式来解读。其中 y 是创意,X 是素材。”f“是一个人思考的轴心。

这一点有点儿像原酒纯一在《高效能阅读》中提的主场思维,如一个市场经理看什么都会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去喝咖啡,会留意咖啡店的广告词好不好等等。

但又不仅如此。

斋藤孝所推荐的方法, ”F“ 可能更多角度的变化和应用。比如连续读同一作者的书,可以了解到这个作者的思考轴心( F);阅读主题相同但作者不同的书,从而体会同一主题不同,不同作者之间不同思考轴心的乐趣。

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慢慢也能够确立我们自己的思想轴心(”F“),进而确立我们的思维体系。

这样,我们读过的书,就会慢慢融入我们,变成我们的骨血和气质,影响我们的人生。

总结

斋藤孝在《深阅读》这本书中,详尽和多角度分析了读书的意义,读什么样的书,以及怎样读书。

斋藤孝指出,“读书的目的本就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深化思想,增强判断力,能更快看到事物的本质。

而当我们的思想深度够了的时候,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才能够更加理智的甄别有用信息,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问自思

本书从读书的意义入手,讲述了一些故事,一些方法。不妨一读。

关于读书的书,最近一个月看的第四本。看的有点不耐烦。大概是因为方法太多了。关于阅读本书的建议,前3章更多的是一些论述性,后2章介绍比较多的,才是关于读书的方法,可以有选择的看书。

读书这件小事,说来是真的话长。作者介绍了许多方法中,对我最有启发的,是自问自思四个字。读书的时候,也是思考的时候,如果多问自己一些问题,会有很多的收获。如果读书,只是了解信息,那么没有人的大脑可以和电脑相比。

谈一些个人的感悟,和收获知识相比,如果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那对自己的帮助更大。前段时间读过一本《历史的拐点》,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从商鞅变法到维新变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历史,对现在也同样有很多启发。试着去思考事件的成败,有哪些因素,又有哪些可供借鉴。

另一方面,是去甄别。读不同的书,去看事物更全的面。

多问自己为什么,多思考为什么。

低头读书,才好抬头走路。

祝好,2019年即将走过的六分之一。


2019年02月25日

于福建晋江

2019年读的第21本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