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直太爱这本书了!这本书的每章几乎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和感想
只有苦难才会让日后的自己印象深刻,看到这段文字我竟然升出一种羡慕之情,这是多么富有美感的悲痛啊
在一场盛大的狂欢节里痛哭,在牙买加混着酒精和荷尔蒙的雷鬼乐里对自己说生日快乐。那些美妙的时刻,如同里约热内卢升腾而起的烟火一样,照亮了我的二十几岁。
当时必然是十分悲伤甚至还会自嘲吧,但事后再回来看这样的经历却会有一种畸形的美感油然而生
不强,让我们只能抓住手上现有的,不敢冒险,不敢放弃。不强,让我们丧失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做着十年如一日简单、重复的工作。不要太强,过得真的就比较好一些吗?
所以只有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在日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别人的评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真心放下想奋斗的动力,甘愿做kinda of people
哪里是MBA没有什么用。不同的人对于MBA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是基于自己的见识和眼界的
当我们面对未知时总会有人提出各种消极的评论,而真正走出了舒适圈,突破了自己内心的恐惧,看到的未必是别人口中的那一面。
然后,青春就永远停留在她们自己说服了自己的那一刻。
所以自己才是决定了自己未来命运的那个人啊!
纽约最大的好,在于英雄不问出处。没有人问你从哪里来,你的过往是什么,你之前从事什么行业,爱过什么人,又或者你究竟是家境富裕还是拮据。身在纽约,大家都是客,所有纽约客关心的是,你现在在做什么,你未来想要去做什么,关心你当下是不是一个有趣的人,值不值得和你做朋友。
每个人都有不同理由的压力和数不清的事要做,因此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也许这就是大城市的好处吧,给彼此留了一个很大的隐私空间。
因为,在那些人生赢家的眼里,混乱有一个同义词。它叫作,机会。
混乱是建立一切新秩序的可能。简直太喜欢这句话了️
生活,其实有它自己的意志,有它自己的轨道和方向,甚至大多数的时候,是我们被生活推着走,是我们沿着生活给我们划出的轨道和方向,一路向前奔跑。而究竟在哪个路口会拐弯,我们并不知道。
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才对未来有美好期望
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读书赏析 第(2)篇有趣~不纯鸡汤,不是一味地说远方真的是天朗气清,万物易得。我们在各种地方,与什么人说话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心气儿。以前自己学习不是因为别人,因为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即使很多东西学不会,依然坚信,可是越长大越难相信曾经天经地义的坚信。原来自己是凡人,会不想上班,会嫉妒别人的优秀,会怀疑自己,可是我们可以好好的生活,每天吃饱饱的早餐,心情舒坦的工作,下班后好好照顾自己的胃,不一味地喂他垃圾食品,不一味的让自己的心情不好,真的很不错了。有健康的身心灵,为别人照亮黑暗,最起码自己看到的也是阳光。生活就是个路,你有关门向前走的勇气和魄力生活就真的敢给你美好的开始,后来,你会庆幸自己即使止损的思维。自断手脚的保命做法看起来残酷,但是又是大智慧。人也一样,耗费大量精力让你觉得自己在委曲求全的事情,及时快刀斩乱麻的处理掉,然后往前走,一切都会变好,找到自己,好好善待她,告诉心,你爱她,全世界也逃不出你的心,所以不要怕,也不用太用坏情绪坏心思去吓唬这个本来就胆子小的心。世界好小,无外乎心~心若安定,惊涛骇浪又能怎样?幸福都是自己给的,安定也是,愿你安定,愿你爱此刻的自己,自己将来的自己。美的心情美的事物都要~
二十几岁,没有十年读书赏析 第(3)篇这本书是在我找书时无意间看到的,看书名就知道正是我近期在寻找的。是的,即将迈入27的我又进入了迷茫期。按道理,25岁之后,应当有一个清晰的规划,为之奋斗的目标,可偏偏已经到了27岁的我却还一事无成。我曾幻想过的生活的样子被我过得一塌糊涂。人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没有目标,我的目标是什么?到现在自己心里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焦虑、不安涌上心头,究竟该如何迈向下一步,完全没有头绪,整个人是慌乱的,不敢想象到了30岁的我会不会还是现在这个样子…20-25岁的阶段,刚出校园踏入社会,每天让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到了25岁,每年就像按下了快进键,匆匆忙忙的就过去了,记忆好像在昨天,但现实已然停留在了今天。在每天拥挤的早班地铁里把这本书给读完了,有太多太多共鸣的感受,几乎每一条都能戳中我,这可能是每一个过渡到三十岁的人必经历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