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总体而言,作者是站在一个中间人的角度来叙述一系列历史事件,表述自己观点的。这一点,难能可贵,基于理性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共识。坦诚的说出了中美各自的心理变化,文化理念,价值观以及目的,从现实利益出发,向我们介绍了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很多地方,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足以窥见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心理的了解程度!
对我而言,了解了很多的历史信息,也理解了很多的历史事件,让我对中美关系有个一些更深刻,更全面,更长远的认识!
一言以蔽之,本书不失为理解认识中美关系的必读好书之一。
十分客观,十分理性,我很看重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作者并未将自己作为美国的代言人,而是把自己摆在了一个相对中立的角度!
作者最后提出的解决之道是要建立“中美太平洋共同体”,我认为真正实现起来,中美要克服的内外压力和要战胜的挑战着实不少,须慎之又慎,否则对于整个世界都是灾难。
衷心希望,中美两国的领导人有足够的智慧解决这一20世纪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人类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论中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书很长,但耐心地读完,感觉读快了就错过了作者的节奏,跟不上作者的思路,这是好书的魅力所在。
一直对基辛格博士很好奇,更怀有深深地敬意。不仅仅是他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也因为他为中美关系改善做出的卓越的历史贡献,更是因为他历经岁月沉淀凝结出思想智慧的结晶,成长为外交大家国际关系泰斗。
另一个角度,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从一个尘封记忆里,从一个美国利益坚定维护者的眼界中,如何叙述那段历史,如何解密外交风云,真是大不同。
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去看,凡事都有不同的解读,凡事之结果必有其根源。往者已逝,来者可追,以别人的角度、谏言、“政论”修正自己的方向,摈弃浮躁和盲目,实不为一剂良药。
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话虽浅显,却入木三分。但我相信:利益至上,还有道义,更有情怀,终有大同。未来之中国,只要保持战略定力,确保自己阵脚不乱,潜心发展,则未来前景可期,必不久远矣。
论中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断断续续看了一两个月总算看完了!这本书取名《论中美关系》或者《论中美关系框架下的中国》也许更合适。基辛格博士的渊博和远见卓识让人佩服,虽然因他个人的国家立场而不可避免地仍然带有偏见,但他对中国的文化和精神,历史和现在了解得太深入太透彻了,因而能够相对理性客观公正地评述他对中国的看法。他会见过中国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的五位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功不可没,对中国的国情和中美之间的合作点和敏感点了如指掌,这也是他作为“前国务卿”却屡次在中美关系重要节点被派往中国和谈的原因。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双方都是庞然大物决定了都不可能被对方所左右和支配,然而意识形态的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经济各领域的竞争又使得冲突和交锋不可避免。希望中美两国能像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基辛格所期盼的在一个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框架下加强合作对话,减少战略误判,实现长久的和平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