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书有精华的点不多,不过在我真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我强烈想要说服妈妈想法转变成和我一样的时候,向外看看,才发现蒙氏幼儿园的小孩说的话:“父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越想改变他们,他们会越糟糕。”n其实说的点是:不接纳,就违背了自然,他们就会越加反抗。我们越不接纳自己,自己越糟糕;我们越不接纳他人,他们也会越糟糕。1. 接纳和表达正负面情绪的自己:n负能量比正能量更具有价值,当我们积极地追求所谓的正能量的时候,其实就割裂了和所谓的负能量的联结,这种割裂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悲伤、愤怒、恐惧、内疚、嫉妒和羞耻,我们要打开这些感受的管道。当我们打开这些管道时,生命力就会在我们身上流动。2. 四个常见的家教“磨难”n弗兰克认为,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常出现以下4种错误,它们导致我们出现分裂状态,他称之为4个分离。第一个分离:否定自然。譬如,有的女孩第一次出现月经时,她的母亲会告诉她,这是肮脏的。第二个分离:否定自我。父母只想“塑造”孩子,而无视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和独立人格。第三个分离:否定生命。不少父母在指责孩子时会说,“你怎么这么没用”“还不如不生你出来”……n第四个分离:否定领导力。父母要孩子听话,做乖孩子,却忽视了他自身的意志,这一点在女孩子身上尤其明显,结果,多数孩子长大以后就丧失了领导力。3. 关系的双面性:n(1)一切有效且持久的关系,是双方都要付出的结果。在朋友中,我付出了,对方没有相应的付出,那么,这段关系凉凉了。不必苛求,不必在意,时间精力朋友有限,只要和高质量,互相能产生价值的朋友持续互动就好。(2)作为一个凡人,你需明白事情永远是有两面性的,在一个关系中,对方永远有责任,你也永远有责任。4. 与传销者对话,关键是不要跟着他的话题走,一定要抓住最初的话题穷追猛打。5. 恐惧的作用:n我们最恐惧的,恰恰可能隐藏着我们生命中最关键的答案;恐慌程度越高,答案就越重要。许多恐惧所传递的信息是极具价值的。事实上,我们越恐惧一件事情,那件事情背后隐藏着的信息可能就越重要。从这一点而言,许多恐惧,无须战胜。相反,我们可静下来,聆听恐惧,从而发现恐惧给我们的提示。6. 接受自己,接受父母:n(1)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们都会把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期望别人为自己改变一下,那么自己就得救了。但任何一个独立的人,都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改变的。所以,这种期望注定会失败。(2)学会接受之后,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案。由此,我们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3)除非父母自己意识到,他们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必须改变,那样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极少有父母会因为孩子要求他们改变而改变。(4)在采访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时,她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在她的蒙特梭利幼儿园里,几个三四岁的孩子开会,最后,他们得出了几个结论,其中两个是:n父母是不可改变的!n我们越想改变父母,他们就会越糟糕!n(5)实际上,多数心理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拒绝接受自己的父母,拒绝接受这个生命中最大的命运。相反,我们渴望改变父母。这种渴望注定会失败,于是我们将这个渴望深埋在心底,长大了,再按照这个渴望去选择配偶,并像童年渴望改变父母一样来改造配偶。7. 判断力:n能在第一时间接受真相的人,都会特别有判断力。你的文章本来很棒,但你因为谦虚,非说它一般。或者相反,你的文章不怎么样,但因骄傲,你非说它好。那么,久而久之,你的判断力一定会受到损害。尊重你的感觉,接受你自己,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那么你一定会很有判断力。8. 好的妈妈:n完美妈妈不过是一个妈妈逃避自己责任的借口而已,好的妻子、丈夫也是如此,我都做得很好了,有错也是你的错。好的妈妈是这种:我随时都愿意承认我的教育有问题,承认我曾经对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情,我愿意承认我的错误,我还愿意改善。9. 给自己一个仪式,进入一个新的身份。结婚需要仪式,做妈妈也需要。如果,在刚生下孩子不久,就举行一些简单的仪式,她或许就不必非得等到孩子学会叫“妈妈”时才会真正有做妈妈的感受。仪式只是一道门,这道门,把我们的人生路划分成两段,前一段属于过去,后一段属于未来,但门仍是通的,属于门那边的过去并未消失。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象征,在提示我们,转变已发生。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升级版)读书赏析 第(2)篇看过不少心理学书籍,作者多数不是中国人。这几乎是第一次完整看中国人写的心理学。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一谈心理学或心理咨询师,就谈虎色变,敬而远之。中国心理咨询师少得可怜。虽然这两年有所改变,但人们的观念里依然根深蒂固,以为心理咨询就是疾病,甚至可能变态。
其实一个人的健康程度,是包括身心健康的。一直以来,经济条件决定了我们大多数人还在为物质生活奔波时,根本谈不上精神生活。即便物质丰富了的今天,中国文化为普罗大众准备好的东西也足够我们一辈子追求。自我或灵魂,似乎不是必须品。甚至可以算奢侈品。偶尔遇到问题时才会想起来。
我是无意间掉进心理学这个坑的。但愿能和武志红老师一样,享受心理学而不要被其负面的东西影响。借由心理学,你能看见太多别人看不到的。不好。特别是人和人之间,掌握好界限,否则伤人伤己。
回到自己。正视自己的不完美,你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升级版)读书赏析 第(3)篇这本书看了很久,看的很慢,会二刷。
心理学是个很玄妙的学科,似乎生活中无处不在,可按着书中的内容来对照,有点似是而非,这应该是没有成系统的缘故。
不完美的自己,是因为对内心冲突引发的不认可,自己的一部分排斥嫌弃自身另一部分。
学会感受愤怒,感受恐惧,感受内疚,体验悲哀,感受自身的流动性。
当你一旦深深地理解和接纳了这些所谓的黑暗面时,它们就是美,就是生命中最棒的东西,你会觉得它们根本就不是黑暗,而是从黑暗转化成了光明,从丑陋转化成了美好。
如果一个人不能直接对别人表达愤怒,而是绕着弯去表达攻击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被动攻击。
我在看完这本书后,才体发觉身上出现被动攻击,准确明白的被动攻击。
简单地逃避痛苦,必然会陷入自我欺骗。直面问题自身,会将你带向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