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波老师的这本书可以当作初探社会学的作品。很难想象90年代的许多观点可以说是超前。
关于为什么研究同性恋:
就整体而言,这个研究的出发点是对这个社会视力缺陷的忧虑,以青蛙的视力来打比方,青蛙的视力也有类似的缺陷。它能够看到眼前飞过的一只蚊虫,却对周围的景物视而不见,于是在公路上常能看见扁平如煎饼的物体,它们曾经是青蛙。它们之所以会被车轮轧到如此之扁,都是因为视觉上的缺陷。
关于“血统”文革的家庭成分论:
总起来说,人生在世应该努力,应该善良,而血统这种说法对于培养这种优良品质毫无帮助。
关于理性与科学:
人应该不断地努力,拼命地想问题,这才是自己的救星。
这是一本披着碎碎念和离经叛道的外皮的励志书。小波老师就像我爱的纸片人,颓废,提不起劲,却在小酒馆里用戏谑又认真的眼神说一些大道理。在你若有所思的时候转头回去继续喝酒的怪大叔。
这是个又温柔又不认真的人啊哈哈哈。
看不懂他的小说可以推荐先看杂文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王小波的语言特点:言辞犀利,观点独到,思想深刻。
在于 《黄金时代》的比较中选择先看这本。看他的书看到一种中毒的感觉,同时我也在看渡边纯一《红城堡》我总是要带着他的说话节奏去读这个,顿时趣味十足。因为本书是一本杂文集,没法对整体故事脉络进行评述,但他的很多观点我接受,介绍的书我都会一一去看(希望不是说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对《鱼王》的评论,越来越体会到读的书多了,一些原本不明白的东西自然就理解啦,或许还特别深刻。
最后谈一下对《老人与海》中的失败: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
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鱼来咬他的钩,于是他常常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这个也是我常说的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如果一直在其中,慢慢你的生活讲无法继续,与你们共勉。
2018年6月8日于校园雨(淋成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凡是不可信的东西就不信”
“对于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
“我总觉得长期、固定、有感情的关系应该得到尊重,这和尊重婚姻是一个道理”
“沉默地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另一面”
“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生出知识和美”
“坦白不光是浅薄,而且是勇气”
#写在后面#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前面的章节启发我去思考了一些此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东西。这本书最不好的地方是,后面的章节没什么可读性。
(我是说于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