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
作者:毛姆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适合。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样,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也是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妙事。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2019 No. 18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一、


非常喜欢毛姆,已经看过他的《月亮和六便士》、《刀锋》、《寻欢作乐》以及英文版的《面纱》。毛姆自称是二流作家,也许他算不上大师?但大师是什么?太过艰深晦涩的语言可能并不适合每个人,我很喜欢他小说里讲故事的方式,像一个亲切的叔叔在给你讲他认识的人身上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有趣的人物以及对人性和人生意义的探讨。


读这本随笔,正如作者在书里说的“按图索骥”,通过一个作家的作品去猜测他的生平和性格,或者通过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理解他的作品。


怀着八卦和瞻仰的心情,我想看看我喜欢的作家都读些什么书喜欢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一本书。希望看完后能收获一个长长的书单以及一些读书方法,好对抗作者说的诸如感冒时的不适和庸常生活中的无聊等等。



二、


毛姆认为阅读应该是愉悦的,起码在阅读小说这种不为考试和学习知识而读的书时。小说最重要的特征应该是讲故事,人类本能有听故事的欲望。所以一本小说好看的关键是要讲好故事,如果语言能简洁优美点,结构能紧凑点那再好不过。


好看的小说,正如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笔墨赞美简·奥斯丁的部分所写的。


“虽然小说中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发生,但是读完一页后,你总会情不自禁地翻过去,迫切地想知道下文的情节。下文中仍然没有什么大事,但你又迫不及待地翻开新的一页。


三.


毛姆说,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在这本书中,毛姆叔叔作为文学大师在点评作品的文学性之外,对作者其人进行了挖坑式的八卦。各位文学大师的相貌、性格、爱好、工作、写作历程还有各种感情经历都有详细描写。


虽然稍嫌啰嗦,但我凭着吃瓜群众的好奇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快读完了。嗯,我宁愿被他啰嗦死也不要去看其他无聊的书。


这里记录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作品和作者。


1.


狄更斯爱好广泛,精力充沛。他写作、经营周刊、骑马、跳舞、演戏、变魔术、设宴,“为了充实自己的精神与头脑,他也一直在沉下心思读书”。总之,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个有趣的人,并且还长得好看。


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在感情上好像不太顺利。被初恋甩,被老婆冷淡对待,非常喜爱的小姨子又早早死了……毛姆把狄更斯在感情上的心态揣测得特别生动,我看微信读书上很多人评论原来狄更斯是一个渣男以致于根本不想去读他的书了。我的感觉倒是相反,我正因为这些介绍确实有兴趣看看《大卫·科波菲尔》了。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才是一个正常人不是?


2.


像《傲慢与偏见》一样,毛姆对《呼啸山庄》的评价可以说非常高了。还记得上学时第一次读《呼啸山庄》,惊呆了!怎么能这样好看!在我心里,这本书的地位远远超过更有名的《简·爱》。以及后来看电影,也是特别特别喜欢。


毛姆认为这本书的男女主人公都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本人的化身。她把自己的激情、情欲、妒忌、愤恨、暴虐等等全部分开投放到两个主要人物身上。这两个主人公就是作者本人的两个矛盾面。


和毛姆的想法一样,我喜欢的也是这本书中传递出的“力量”。似乎相比平和的事物和人,我总是喜欢更生动更有力量的那一方。就像喜欢《呼啸山庄》超过《简·爱》,喜欢权游中的假小子二丫不喜欢端庄的三傻,喜欢《我的天才女友》中坏坏的莉拉远超乖乖的埃莱娜……


以下是书中文字摘抄:

它是很不完善的,但它有只有极少几个小说家才能给予读者的那种东西——力量。我不认为还有哪部小说能像《呼啸山庄》这样,将爱情的痛苦、迷恋和残酷如此执着地纠缠在一起,并通过这般惊人的力量描绘出来。


3.


司汤达,在毛姆笔下他简直就是一个无赖小人。要长相没长相要人品没人品。要说他有多少写作才能吧好像也并没有,然而这样一个人,他写出的自传性质的小说《红与黑》在文学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有人称其为自然主义之父,也有人称他是心理小说的创始人。


大学时我曾读过《红与黑》,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了。司汤达赋予了小说主人公于连很多他本人没有却梦想有的优点。也许文笔不佳,也许小说的情节和结尾走向有前后矛盾和不合理处,但毛姆仍然说这是一本让人惊叹的小说。


“每一位读者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像他这样诚实地暴露自己,我们能写得比他好吗?”


4.


巴尔扎克,真的是个很高产的作家啊,而且真的是胃口奇大啊,叹为观止。


他的小说我从来没看过,对其生平更是完全不了解。巴尔扎克生性豪放,挥霍成性。然而他却拒绝资助自己的母亲。似乎在那个年代的法国上流社会,男人都以拥有一位或几位贵夫人作为情妇而自豪。但巴尔扎克的“目的”就更单纯了。为了能和一个贵妇结婚以得到巨额财产,他可以等待好多年。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奢华的生活而不是因为爱情。啧啧,貌似又是一个人品堪忧的大师啊。


看完毛姆的八卦后,我对巴尔扎克的作品并没有产生兴趣,也没有看出为什么毛姆称其为“最伟大的小说家”。


 5.


对于福楼拜,我觉得毛姆是有着怜悯和尊重的态度的。


福楼拜是真正爱好并敬畏写作的。他视写作为头等大事,他勤奋,自律,认真,为了写一本书可以读一千五百本书翻阅资料。


“在他看来,生命的目的与其说是活着,毋宁说是写作。为此,即使是牺牲丰富、多样的生活也在所不惜。”


他写作也许不为生计,不为名利,只是为了表达,是不得不写。许多困扰他的问题,只有被确切地表达出来了,他的灵魂才得以解脱。就像思特里克兰德必须要去画画一样,有些事非做不可。


福楼拜的小说,客观、残酷,也许是因为他本人悲观厌世。虽然长相俊秀,家境良好,有父母的爱,但因为饱受疾病折磨而变得自卑和神经质,所以他“毫无怜悯心,亦无慈爱心”。


福楼拜的感情经历也很让人唏嘘,仅有的几段恋情也几乎都是精神恋爱。毛姆在这段的揣测好像有点没下限啊,似乎有揭人伤疤的意思。如果他老人家知道后人以同样窥探的的心态八卦他同性密友的秘密时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那个女病人竟是艾莉莎·施莱辛格——福楼拜生前曾那么热烈、长久而又如此徒劳地爱着的女人。” 读到这一句,我居然哭了。



四、


福楼拜从年轻时就喜欢上的女人,认识的过程有点像《寻欢作乐》中的“我”对于女主的感情。罗西是毛姆小说中仅有的形象完美的女性,据说原型正是毛姆的初恋。我特意去重看了当时的笔记。看看这描写,作为女人的我都快爱上罗西了。


“罗西身上的这种金黄的色彩确实给人一种奇异的月光似的感觉。她就像夏天傍晚阳光逐渐从明净的天空消失时那么宁静。她的这种无限安详的神态一点都不显得呆板迟钝,反而跟八月份的阳光底下肯特海岸外那风平浪静、闪闪发亮的大海一样充满生气。”


虽然罗西生性放荡,但是看看毛姆是怎么比喻的?


“她就好像林中空地上的一个池塘,既清澈又深邃,跳到里面去会觉得很畅快,即使一个流浪汉、一个吉卜赛人和一个猎场看守人在你之前曾跳进去浸泡,这一池清水也仍然会同样地清凉,同样地晶莹澄澈。”


罗西和拉里,是毛姆的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主人公。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率真和天性。


毛姆说,他喜欢研究人性也喜欢读哲学和伦理学。我也希望通过寻找到和自身的气质相符的作家和作品,去构建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寻找到生活的意义。


大师通篇都在讲述读书该是发自内心的享受,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但是我想说,身处忙碌工作生活中的我们,很容易懈怠、浮躁,如果不把读书当作一项强迫自己完成的任务,真的很难坚持。所以,当成任务又何妨?重要的是结果不是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愉悦了自己,那就是极好的。


书中记述的巴尔扎克,福楼拜等大师在写作上哪一个不是自律的典范?就连丑态百出的司汤达,也有长期写日记的习惯。这都可称之为一种刻意练习。所以我决定继续为了完成任务完成打卡而去读书。


看完全书我个人被种草的书单如下:

《堂吉诃德》

《汤姆琼斯》

《追忆似水年华》

《蒙田随笔》

《包法利夫人》

《战争与和平》

《卡拉马佐夫兄弟》

《傲慢与偏见》(重读)

《红与黑》(重读)

《呼啸山庄》(重读)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首先,非常赞同这本书的标题“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于我而言,阅读丰富了我的世界,也给了我一个逃离现实世界看看别人怎么生活的渠道,而通过这个过程,不管是自己冷静了,还是受到启发了,回过头来会更有勇气和耐心去面对自己生活的五味杂陈,这是阅读这个避难所带给我最宝贵的东西。

其次,很喜欢毛姆的写作风格,我觉得他特别犀利,可以写一个不那么让人喜欢的角色,却又让故事引人入胜让人拍案叫绝,这点可能像他说的《红与黑》吧。看他讲这些大师的故事或者八卦,讲大师著名作品的背景和缘起,是一个特别涨知识也特别有趣的体验,虽然很多大师其人让我有些幻灭,比如巴尔扎克,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

最后也就是解了我很长时间的一个困惑吧:记得大二看了老师推荐的林语堂英文版的《京华烟云》,被惊艳,之后毕业后看了《吾国与吾民》,被他的犀利和透彻折服,然后陆续看了别人口里的他和一些坊间传闻,直接崩溃,导致我之后就开始想,到底是不是应该把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割裂开来看。毛姆的观点让我也算是想明白了,大师们的经验、成长背景、性格等等绝对影响他们的作品,而不能因为他写出了卓越的作品而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有爱恨也有自己的优缺点吧。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读书随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毛姆的这本书真心不错,对于急性子的人,很适合看。一个作家一个小故事,每个晚上读一段,淋漓尽致,睡觉都香。

书籍里提到了好多文学名著,都值得我们好好看一看,今年我要看的书,可能要排到明年了。[偷笑][偷笑][偷笑]

我做不到一心二用,一心三用,明天起看刚买回来的《荆棘鸟》,又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感人至深的好书,晚安好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