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理想国读书赏析(3)篇

理想国
作者:柏拉图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理想国读书赏析 第(1)篇

不得不承认,在读书日这天结束一本书的阅读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尤其是细致地读完一本书,当回头再整理读书笔记时发现,原来,读过的没一本书都是自己的Utopia ,在那里,我们观天地,观众生,观自己。


柏拉图通过《理想国》这样一本对话语录体著作,把自己心中对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阐述的淋漓尽致。

  • 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其实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它对每个试图去读懂它、试图去接触哲学的人都是极其友善的。

全部西方哲学传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可见,《理想国》犹如中国之《论语》,是一部不可不读的经典。

他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以德报怨”,又叫“报怨以德”,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 孔子也曾被弟子问及“以德报怨”,《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可以看出,老子和孔子对“以德报怨”持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老子是肯定,而孔子是否定。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如果对怨的行为我也回报以德,那么对德的行为,我又该拿什么去回报呢?

那么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朋友啊,我们何尝不想得到真理,实在是才智有所不济,不如你聪明,你应该怜惜我们的愚笨,对我们进行开导才对,怎么可以这样怒气冲冲呢?
那么,凡名实相符的治国者终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其一言一行都在考虑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什么其他的利益。
正义就是最有利与最有害的折中,而所说的最有利,就是做了不正义之事而没有接受惩罚;所说的最有害,就是接受不正义之事而没有反抗的能力。
我可以确切地说,不知道美和正义也是善的话,绝对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因为不明白善是什么的人,对于正义和美也绝对不会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

  • 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我们国家当中,应当有一种知识,不偏重一件事,而念念顾及国家的整体,使人能够以此维持国内的安定,懂得在国际交涉中应当如何应付。我们的国民中真的具有这种知识的人吗?

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正义城邦——各部分达到和谐,大家根据各自天性所适合的职业各司其职,共享城邦的整体幸福。柏拉图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政治权力必须和哲学完全相合,要么哲学家成为统治者,要么统治者哲学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城邦最接近“正义”。


“理想国”不会实现,但充满了希望与奇迹。

其实,人的一生也可以是一本《理想国》。

理想国读书赏析 第(2)篇

《理想国》2019.1.20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还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它影响深远,是“乌托邦”思想的源头。

柏拉图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融合到一个追求正义本质的故事之中,探究了正义对城邦和灵魂的意义,同时构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美丽城”。

主要的收获有三:

一是,《理想国》的创作背景

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雅典城邦危机四伏。这时,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更加尖锐,而且奴隶主民主派与奴隶主贵族派之间也开始争权夺势。柏拉图坚决反对民主政体,极力主张奴隶主贵族来把持国家政权。柏拉图为了巩同奴隶主贵族派的统治地位,从而设计了理想国。

 

二是,《理想国》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正义的日常理解

1. “伤害”就是让某个事物变差,也就是损害一个事物的优秀品质,或者说损害它的“德性”。比如说,你伤害了一匹马,就是让马失去了它的德性,也就是让它跑不快了。2. 伤害一个人,就是让这个人的德性变差。3. 正义是一种德性。作为一种德性,正义不该造成与德性相反的结果,就像冷不会让一个东西变热,热也不会让一个东西变冷。4. 因此,正义不会伤害任何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

正义的政治现实主义观点

1. 一个事物的功能,就是只能由它完成或者最好由它完成的事情,比如刀的功能就是切东西,眼睛的功能就是看东西。2. 一个事物要很好地履行功能就需要相应的“德性”,而与它相反的“恶性”会让它无法履行功能。3. 人是有功能的,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灵魂的功能上。4. 灵魂的功能包括关心事物、统治、思虑等等,但最重要的功能是让人活着。5. 灵魂需要德性履行这些功能,而恶性让灵魂无法履行这些功能。6. 正义是灵魂的德性,不义是灵魂的恶性。7. 因此,正义的人活得更好、更幸福,不义的人活得很不幸。

 

三是,理想国的成因与希冀

城邦的出现和演化

城邦的起源在于,任何人类个体都没有办法实现自足,而是相互需要,因此他们需要共同生活和彼此合作,这就让人类产生了最早的政治共同体。

“美丽城”中的德性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被称为“四主德”

用灵魂对城邦进行三个等级的划分:理性对应着城邦中的统治者,意气对应着城邦中的护卫者,欲望对应着城邦中的生产者。

男女平等

在讲男女平等的时候,再一次运用了狗的比喻,用这个来论证男女平等其实是有自然基础的。他认为,虽然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生养孩子的责任,而且在体力方面更弱,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承担起军事和政治责任,可以和男人一样成为城邦的护卫者,甚至统治者。《理想国》也因此成了西方最早系统讨论男女平等的著作,被誉为女性主义运动的先声。

取消私有制

书中针对城邦中的中间力量护卫者,提出了“共产、共妻、共子”的主张。类似马克思说的“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不过柏拉图走得更远,他不仅要求财产公有,甚至要求女性和孩子也要公有。以后不光是咱爹咱妈,还有咱娃咱媳妇:)

《理想国》是柏拉图以老师苏格拉底为代言人,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并且希望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用一句话结束本次阅读:没有理想就没有未来!

理想国读书赏析 第(3)篇

《理想国》哲学王统治

印象 理想国是哲学王的统治,还没有翻开这本书,怀有深深的敬畏。刚开始看,持批判怀疑态度。看完这么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不完全赞同的观点。
道德与伪善   何种行为是道德的呢?在哲学领域中,常常会面对这样的道德困境: 一辆电车驶来,因为电车故障,将会导致5个人死亡,但是如果电车换道,往另一个方向行驶,会撞死一个人,如何选择?    有两种理论流派,John Stuart Mill 结果主义再加上效用主义,认为只要道德与否取决于结果。但是康德却不赞同牺牲一个人去挽救五个人。
灵魂与等级 书中提出灵魂的三部分,理智Reason,激情Spirit,欲望Appetite 。极度推崇节制,理智控制欲望,这样才能达到灵魂有序。由此联系到苏格拉底对于理想国人员组成的分析,他认为国家中有三种人,统治者、守卫者、工匠,他们生来不平等,相对应的体内有金、银、铜铁。当然,等级或者阶级,目前来看,是任何体制都无法去除的,我也认为这是无法避免,自然选择的结果。汉谟拉比法典也对公民、平民、奴隶区别对待;印度的种姓制度;古代士农工商……
教育 要培养合格的理想国国民,教育十分重要,一是体育,二是音乐。关于体育,强调实战+演练,一则强身健体,二则培养卫国军人。与我想法相左的是,理想国内只能保留具有良好韵律的乐曲,所有“靡靡之音”都不允许存在传播。加之诗歌,不允许神鬼之论,虚拟想象的题材等,真是和《美丽新世界》里面瓶中人的培养模式别无二致啊。说到这里,估计赫胥黎的构思来源于《理想国》。
絮语 苏格拉底论述的善、真理、正义等观点,就正义这一话题,我没有被说服,如斯拉雪麦格所言,苏格拉底擅长的是向他人提问,找出他人回答中的漏洞,却从不正面回答问题。更多是苏格拉底这种助产术式的辩论,本身也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偷换概念,非对等事例论证,我无法赞同。    而善、真理这两个概念,苏格拉底通过比喻的形式来具象化便于理解,但我愚钝,没有理解究竟什么是善。                                               以上愚见,不影响我对于这本书的重视与敬佩,也引发自己的思考。说实话,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不过结合耶鲁大学心理学公开课讲解,收获颇多。一直拖,现在才写感想,还是有种词不达意之无奈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