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又有人说,行行出状元,用几年时间专攻一个领域,到最后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一万小时定律适合绝大多数的行业。
只是匠人精神,十年磨一剑在这个娱乐至死,躁动不安的时代已经是死板,不开窍的代名词了。大家都喜欢赚热钱,喜欢追风赶潮流,喜欢加杠杆高风险投资。如痴如癫,乐此不疲。
我总是感慨是枝裕和总能把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淹没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被发现的感情能写的如此细腻入里,温柔的笔触却蘸满辛酸无奈无声的泪。
在他的这部《比海更深》的书中,可能是想表达隐藏在平淡生活中亲人之间没有表达出来的深深的感情。但我看到的却是因为良多和他的父亲,带给这个家深深的绝望和无奈。
父子嗜赌成性,没有正经的工作,没有进取心更没有廉耻感。父亲的这些劣根基因遗传到了儿子良多身上,虽然良多原本真的很想摆脱这一切,而且如果意志坚定,也是有可能变成跟父亲不一样的人。但是他选择了放纵和堕落。
因为父亲导致一家人一直都在廉租房里生活,虽然淑子抗争过。
因为良多,母亲淑子一直只能住在廉租房里,任由自卑感钻进自己的骨子里。妻子响子再也忍受不了,带着儿子跟良多离婚。从此这个小家支离破碎。
渣男就该死。不要扯些什么他原本是善良的,不要扯些至少他对儿子是真的很爱。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为了得到一点钱好再去赌博,使用下三滥手段去偷拍跟踪和威胁高中生,美名曰“侦探”。
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却高不成低不就,死要面子活受罪,满嘴跑火车却从来不肯定下心来踏实生活。
辜负了前妻响子的爱和信任,却还要因为妒忌而鄙视她跟现任男友在一起不是因为爱。
总是强调爱儿子真悟,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给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尽力给他有安全感的家。
人总是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善和恶。
“明知自己是个胆小鬼,却不肯过安稳的日子”淑子说。
知子莫若母啊。明知自己害怕失去爱人和孩子,明知自己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明知这种被人四处围追堵截地讨债日子不好过,为啥就不能过安稳的日子呢?
书中有个细节描写,让我有种心为之一颤的心酸感。
当良多有生以来也就是四十多岁的时候第一次给了母亲淑子1万日元的时候,淑子用激动感动交织成的颤抖的声音拒绝说“不用了,我有养老金,没什么困难”。
可能是因为从来没有感受到来自儿子的关心,突如其来的惊喜就像有一股暖流穿透她的身体,将平时努力压制内心却极度渴望表达出来并期盼儿子实现的愿望涌上了心头。
淑子央求良多,问能不能给她买商品房,芝田家空出来了一个三居室。看来老太太早就注意到了。
可能她明知到良多是不可能实现她这个愿望的,用央求可能更多的是想央求良多争气一点。
年级大了,想要这辈子达完成住上商品房的毕生夙愿,这没有错。寄希望于儿子身上也没有错,错的是儿子没有能力,并沉沦在这种状态中,拉都拉不出来,甚至他内心是拒绝被拉出来的。
已经习惯了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一旦清醒过来,排除万难,奋发向上,那将是一件想想就觉得很累的事。反正已经到这个年纪了,什么梦想追求,就像天上的月亮,遥不可及。
对于这种废柴,妻子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作为母亲的淑子呢?对,这就是她的命,在她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情况下。
淑子是个明白人。她知道追求失去的东西,做不实现不来的梦,这样是不会快乐的。她也知道幸福是需要放弃一些其他的东西才能得到的。取舍之间,多么有智慧的一个人,也隐隐有一种无奈的豁达。
很多读者对是枝裕和的书都表达的是读完能让人平静下来,但我却做不到平静。结婚之后,可能对于婚姻,家庭,还有夫妻感情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吧。
你枕边的这个人,当你们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说下那些婚姻誓言的时候,彼此内心笃定能过一生一世。你想给他很多很多的爱,也想拥有很多很多的爱,然后这么多的爱为未来的孩子筑成一个安全舒适的港湾。
可过后你发现,你付出了很多的爱没有得到回应,你为他做出的改变也没有得到认可,也开始有了争执,慢慢的发展成无休止的吵架和抱怨,再到不想吵了,死心了,冷漠了。
带着满身的伤离开,忍受再也说不出的痛,打碎了牙齿默默地和血吞。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感情生活中可能最多就是雨天坐在窗前多愁善感,却不用遭受风雨交加时没有伞在外面独走。
原本想让你帮我挡风雨,后来生活中所有的风雨都来自你。
向响子一样果断拒绝这样生活,像淑子一样平静地接受并努力过得快乐。生而为人,应当懂得在并不浓烈多彩的生活中,把日子尽力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时间是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经过不去的。
比海更深读书赏析 第(2)篇比海更深
比天更蓝
我真的无法超过如此般地爱你
邓丽君这样唱。
这本书的书名,或许就来自于此。
但我觉得,如同书中母亲所说的,普通人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比海更深的感情。我想母亲在这里所指的,应该是爱情。
良多的父母之间没有。他和响子之间,也同样没有。
那么,取这个书名,意义何在呢?
我无从揣测。
文中的良多,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却没有一个角色扮演得够格。他人到中年,功不成名不就,除了一身大大小小的毛病一无是处。他不求进取,得过且过,为省下微不足道的车费走一两个小时的路下班回家,却一次次为赌博一掷千金。
他父亲做了一辈子的赌徒,对妻儿子女不负责任,到死也没让期盼住进商品房的妻子如愿。良多憎恨和鄙视父亲,却正在一步步重蹈父亲的覆辙。他穷困潦倒,为了钱,差不多算是除了杀人放火之外无恶不作。
他的现状是,母亲正在一步步迈向衰老和死亡,深爱的前妻即将步入下一段婚姻,儿子也会在同时成为别人的儿子。
与妻儿难得的一夜团聚改变不了什么,如果良多不能切切实实为母亲和深爱的女人孩子付诸行动,做些什么,那么一切依然照旧。母亲会继续在令她抬不起头的租赁房里孤独终老,曾经的妻儿只能与他渐行渐远,他自己也会深陷穷困和贪婪的赌博里面,无可救药。
整部书中,我所见识到的,全是良多的不堪之处,人性的种种弱点,几乎全集中在了这个男人身上。任何一个女人碰上这样一个男人,都无法不绝望。
只有在最后,台风过后的第二天,良多怀揣着父亲的砚台,带着响子和真悟离开,回头看到站在楼梯上送别的母亲,第一次触目惊心发现母亲的老去。然后在当铺里,听闻老板讲述十五年前的父亲如何曾一个店铺挨一个店铺送他的书,以他为荣。这些微小的事似乎强烈触动了他。
当然,故事到此结束了。
我们无法猜测这以后的良多,是否会洗心革面,东山再起,重现十五年前的辉煌。做这样的猜测太难,而且难以确定。浪子回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具有坚韧的毅力和强大的自控力,否则摒弃旧有的恶习,战胜自身的弱点,真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做到的事。
良多是中年失败失意者的一个代表,他空怀一个梦想,十五年止步不前。有才华,也浪费了才华。他苟且活着,不放弃梦想却也不肯为它付出努力。
由于他的不负责任,母亲老无所依,妻子为生活所迫要再次嫁作他人妇,儿子也无法得到父亲的庇护。
如果良多觉得此时生活逼迫他得还不够,还不足以让他完全觉醒和觉悟,还没足够强大的动力予以生活狠狠反击,卷土重来。我想,他此生再无机会为自己的命运翻盘。
无论如何,书中的故事到此,良多今后的人生,还得有他自己把握。故事外的我们,除了从他身上得到一些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警示,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看完全书,文中比海更深的东西是什么,依然还是不清晰。但是我想,可与海比深的,世间大约除了父爱母爱,再无别的了吧。
比海更深读书赏析 第(3)篇我喜欢暴雨里蜷缩在拥挤小屋内的温存时光,以至于这个情节使我对这部电影尤其的偏爱。我总觉得是枝裕和的生活哲学和加缪有共通之处,生命的意义在于情不自禁和无可奈何。
我还喜欢奶奶说的那句话
“孩子你永远只知道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和曾经拥有的失去,永远不知道珍惜已有的东西。所谓幸福,都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
台风教给你,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那比海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