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是李尚龙的第一部小说,关于校园暴力的一本书,越看越入心,可是也是扎心的疼。
没有人把你当孩子,十几岁的小孩一同欺负一个更弱小的小女孩,她无权无势,妈妈身体不好,她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学习,可是老师为了自己的薪资,为了班级所谓的流动红旗,一次次漠视且纵容校园暴力,还让这个小女生韩晓婷忍气吞声,怪她不够心胸宽广。委屈真的无处诉说,长久的压抑抨击着她幼小的心灵,她无力反抗,无人可依靠,直至被所谓的同学暴打之后又偷拍了不雅照,致使母亲含恨而终。她学会了逼强大,不会笑,也不会去哭,真的成了一个看似冷血的人,的确,世界残酷,江湖险恶,人心可畏,我还年少。
她努力学习,改变了命运,独立坚强,有了自己的事业,可是放不下仇恨。当一个人陷入绝望时,总想去抓一根救命稻草,韩晓婷的稻草就是张峰,他给了韩晓婷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愿意成为她人生路上的导师,韩晓婷希望把所有的故事都吐给他听,从而得到一丝慰藉,这也是唯一的温暖了吧。的确,度过生存期,才能谈自由,在此之前,都是天方夜谭。
长大后的刘涛,曾经对韩晓婷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之一,应聘到了韩晓婷的公司,她总是习惯遗忘自己的罪恶,因为遗忘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可是事实呢?谁都无力扭曲,每个人都有些不堪回首的事情,有些事情是让人活下去的动力。
在韩晓婷的记忆里,那些魔鬼般折磨她的人,都是孩子,本应该天真无邪的孩子。旁人无法理解。
总有人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可是你伤害别人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人心都是肉长的呢 ?所以我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实情绪谁都有,抱怨一下就好,发泄了,事情总会被放大,无法控制。故事还很长,请别失望,感觉自己也像一个无力的看客,除了心疼还是心疼,虽然心中百感交集,我却无话可说了。最后想借自己的手重申一遍作者的心迹,因为我真的有种窒息一般压抑的苦痛。
作者说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作者说,三个月的埋头写作,我在这个故事中无法自拔,时常在噩梦中惊醒,我养成了酗酒的习惯,每次喝到最后,都会失态地喊着“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韩国有部电影叫《熔炉》,因为有了《熔炉》,全民开始反思,于是有了熔炉法案,改变了全民对性侵的态度。
法国有部电影《罗塞塔》,推动了童工保护法,从而改变了更多童工的命运。
作者希望《刺》可以是这样一部小说:能让我们去思考这个世界该何去何从,能让我们思考我们的行为,从而改变一些什么。的确如此, 文学足够绝望,生活才能充满希望。这部小说很沉重,写得很用力,但它透着满满的诚意。这本小说,也是送给每个孩子的,希望你们在未来,生活能免于恐惧和暴力。能在花中成长,而不是被刺包围。
最后,愿你踏遍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法律保护未成年,保护的是没有违法的未成年,而不是纵容姑息的借口。少年的伤痛是会伴随一生的,我也会尽自己所能,保护好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天使般的容颜。
刺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人言可畏
当初阮玲玉因此香消玉损,这本书中暴力更是如此,还好主人公甚是坚强。
前半部分
校园暴力甚嚣尘上的此时,确实没有专门的法律来制止。被网络传播得到众人声讨,可能会迫于压力得到一定的惩罚。可是,那些没有被传至网上的呢?那些小地方小学校的受害者呢?
没有人管。不敢管。
所有人都说有问题找警察告老师,但是这种举动只能唬住胆子不大的小毛贼也。还有一些,有权有势,甚至不要脸的人,我希望他们我能受到该有的惩罚。或许家长,或许法律,或许老天。
校园暴力,没有源头,从我是个学生开始就有。初中中二的时候也是羡慕过有个地痞流氓的哥哥罩着,骑着摩托抽着烟,杀马特的造型,他们帅,讲兄弟义气。那个时候的孩子把友情,义气看的比什么都重。还好,我骨子里面依旧是个怕事儿的,躲过了他们走过了青春。
不过,那个时候,男孩子打架,女孩子打架,叫人来打架,都是常有的事情。我的高中时候,有人曾经叫了一大帮一人把一个男孩子在寒冬腊月逼得跳河,万幸没有出人命。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不知道是出了多大的事情,能把人逼得无路可走乃至跳河。以前觉得只是心疼现在想想真是气愤!
校园暴力要想得到根治真的需要很大很大很久很久的努力,不是一本书一个电影就能解决的。不过真的希望那天能提早到来,少一个受伤的孩子拯救一个失足的灵魂。
第二部分
因为自我感觉虎头蛇尾,前面后面连不起来,所以后面看的有点儿快进。
从校园暴力直升级到网络暴力?
韩晓婷有没有打败刘涛?刘涛就这样洗白了?收获了工作和爱情?她小时候的暴力事件都忘了?
我不知道结局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刘涛觉得过去的就过去了,但是她做的事情留下的后果呢?她凭什么不用受到惩罚呢?我其实也是一个愤青希望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好人从此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日子。
不过作者这样子写也应该有作者的意义吧。网络暴力一点儿都不亚于校园暴力。
网络是个水很深的地方,水深人多,就容易出事情。人多嘴杂谁也说服不了谁,面对面还能红眼呢,更何况网络。
看你不顺眼,毁了多少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安全祥和的环境,正能量人人都爱,但并非人人都会接受同一个梦。
容纳多种情况,大家相互理解。
刺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这个世界有光明有肮脏,暴力就像是毒瘤一样肿胀在各个角落,在不经意之间就会以倍数倍增长。校园暴力一直是我所厌恶的社会现象之一,而我对于校园暴力的始作俑者的看法更觉得是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一个家缠万贯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竟然成为施暴者的时候,不禁哑然失笑,都说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社会落到这群人手中,那岂不是灾难,当孩子的父母出现时,好像一切都有点清楚了,父母的教育,老师的教育,父母的三观,老师的人品,这些都可能是影响孩子、学生一生的啊。法律具有强制性,而对于网络来说,法律和网络暴力相比呢?社会毒瘤需要清理,还人间一个平静。
韩国有部电影叫《熔炉》,因为有了《熔炉》,全民开始反思,于是有了熔炉法案,改变了全民对性侵的态度。
法国有部电影《罗塞塔》,推动了童工保护法,从而改变了更多童工的命运。
我希望《刺》可以是这样一部小说:能让我们去思考这个世界该何去何从,能让我们思考我们的行为,从而改变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