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赏析(3)篇

这样读书就够了
作者:赵周
《这样读书就够了》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基于《这样读书就够了》版的完善之作。拆书法与成人教育学的五大公理一脉相承,强调以学习者为,关联经验,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即是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和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这本书将让你收获更的学习方法。通过便签法的使用和拆书家的讲解,学习者能快速直击一本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成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的能力。拆书帮曾服务无数企业、商学院、读书会,它所提供的不只是针对知识的解读,更是对学习者反思力和行动力的催化。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拥有学习力,你就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赏析 第(1)篇

有的人每年只读一本书,有的人每年读了很多书,无论一本还是很多本,我们判断读书对其生活的影响,不仅仅是读的数量,而是所读之书是否真正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同?n如果没有,那么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你就是伪学习。你也许要争辩,我都这么认真的学习,怎么还是伪学习呢?n《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赵周告诉我们,知识不仅仅是被学到的,而是要被运用的,当学到的知识用在实处,对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才叫学习。赵周原来就职于阿里巴巴,从销售到培训直至自己创业,都没离开过讲课,在讲课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问题,大部分成年人缺乏把知识转化为行为的能力,于是他深入思考和研究,终于找到适合不以考试为目的的成人学习的方法,《这样读书就够了》n应运而生。我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与大家分享。第一部分 端正一种态度——主动提问的姿态n第二部分 教你一个方法——便签学习法n第三部分 构建一个体系——个人知识体系n******************************n第一部分 端正一种态度——主动提问的姿态n学习态度的正确打开方式,便是主动提问。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提高学习力,首先要学会提问,提问的方式、范围和效果,直接影响事态的发展。提问姿态1.把“为什么”换成“如何”n问“为什么”是在向对方讨说法,要答案;问“如何”是在反思,自我探寻。举个小例子,如果我们被领导降薪,一种问法是,为什么我的薪水被降了?另一种则是,我是如何工作导致这样的结果的?n如果你是领导,员工的哪种提问会让你感觉舒服呢?n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深化提问。提问姿态2.把问题提高一个leveln把对单一指向性的描述变成范围性描述。比如,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换成,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女生?n这样的提问能够帮助我们精准的分析事物,而不纠结于某一点。第二部分 教你一个方法,便签学习法n便签学习法需要的学习工具再简单不过了,三张便签、一张指示便签和一支笔。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三张便签是怎么在学习中发挥作用,并将学到的知识指导工作生活的。拿个演讲类书籍为例,第一张便签标记为I便签,阅读时写下这本书中你认为对你有用的内容。注意,要用自己的话写,不是书中的原话。如书上说,演讲是一门艺术,你在便签上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演讲需要很多技巧。第二张便签标记为A1,当你读到一些与你有关的内容时,记录具体内容,比如,读到XX这里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班会,主持人突然请我上台发表一下感受,我傻站了半天一句话也没说出来……n将A1贴在I便签旁边,然后思考问问题,问自己,当时是如何让自己处在尴尬地步,不能表达的?n在A1附近再贴上第三张便签A2,即现在的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事情,规划出实施的具体目标和行动。将三张便签连接起来,理一下思路是这样的,当读到某句话时(I),让我们想起了曾经自己的经历(A1),它告诉我们自己过往犯的错该怎么纠正,刚好近期的工作又有类似的场合出现,我们可以做哪些规划以期赢得更好的结果。比如本月20号,由你主持某个会议,这时的A2可以这样记录:目标:完整呈现早会内容,不紧张。行动:19号准备好早会内容,并演练五遍,20日提前十分钟到会场,连接好电脑……n然后贴一张指示便签,告诉自己这页有便签,看完一本书以后,将所有的便签拿出来,贴到冰箱上,逐一落实A2的计划。这个方法不仅应用于书籍,也可用在公众号的某篇文章,也是同样写上三张便签,这比单纯收藏一篇文章获得的收益要多得多。第三部分 构建一个体系——个人知识体系n在这知识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看到或读到很多零散的知识,一会觉得这个有用,一会觉得那个讲的对,但这个和那个确是相反的意见,我们就如墙头草,风来随风倒,不能像大树一样,把自己的知识仅仅抓牢。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是知识体系就一定能起到作用,而是自己的体系才是最重要的。林语堂说某些中国人“得意时信儒,失意时信道,绝望时信佛”,就是没有自己知识体系导致的。还是从例子说起,如果你是公司的一名销售人员,该怎样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n先从问题出发,找到自己工作中目前遇到的问题,如拜访客户时开场白说的不够好。问问题,我该如何说,客户才会听呢?可以问自己,问领导,问同事,问网络,问书籍等等。探寻的结果是,每个人个性不同,不能用同样的开场对不同的人,所以可以将每一类型客户运用对应的开场白都整理出来,待下次拜访客户时使用。第二步将碎片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销售的过程中除了开场白,还会遇到产品的理解,客户接受的程度等各种问题,我们又去深挖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整理出来。慢慢的我们的几条知识主线呈现出来,话术线,问题线,产品线……通过总结,把各种散开的知识点连成线。最后一步,为了提升能力,又去阅读了很多销售书籍,比如《影响力》,把自己的销售再次提升到心理学层面。也就是把线性的知识填充更多的横线,组成网格,横线知识来源于这一领域的经典书籍。至此,我们的个人知识体系大树已经初具模型,所有的分支汇总成一个主题就是销售能力。你可以在自己的体系里随用随取,也可以不断修正,还清楚知道自己哪里需要继续补充枝叶。如果你愿意,可以再填写一些其他的内容,比如健身啊,美食啊,育儿等作为与客户沟通的谈资,也会让客户高看你一眼。当然,这并不是要面面俱到,只要够用就好,你只需要高精尖在一到两个领域即可。其实,你有没有发现,这三部分是渐进的关系,先学会提问,找到自己问题的症结,然后用便签找出自己对应问题可以提升的具体目标,最后将每一个提升的目标慢慢累积起来,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一路学下来,你不强大都不行!nn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赏析 第(2)篇

不一定要读完整本书,这样做就够了n文/媛姐读书n有书友在我的文章《2018,找到阻力最小的路,做到工作、生活、学习三不误》留言:我只想虚度光阴,天天睡懒觉打游戏,也行吗?n虽然这位书友的问题,不是主流,但至少这位书友的问题也代表了一部分书友的想法。君不见,许多企业家和职场人对参加一些高价培训趋之若鹜,并称这些培训让自己受益匪浅,确实学到了东西,值得花那么多钱。继而会参加一期又一期的培训,仍觉得超值。比如说刘一秒,比如说陈安之。这些被称之为大师的培训师讲的东西是真的假的,值那么多钱吗,他们果真神通广大吗?n他们所讲的确有据可依,但不是刘一秒们的原创,而是《管理的实践》、《第五项修炼》、《基业长青》、《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书中彼得·德鲁克、彼得·圣吉、吉姆·柯林斯、史蒂芬·柯维等管理大家的智慧。刘一秒们只不过是琢磨透了学习者们想寻求进步却又不想读书的心理,为这些企业家和职场人们节约了时间,替这些学习者读了该读的书,教了他们能用得上的知识。也许,你会说,相比于刘一秒没读过大学,没进过名企,没管理过团队的“三无”背景,讲管理,讲职场,讲人生,那些专家教授不是比刘一秒更刘一秒,比陈安之更陈安之吗?n如果做学问,专家教授们的确更胜一筹,但刘一秒和陈安之们则更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恐惧,他们精心设计的培训内容更能把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学习者们需要的东西,说到他们的心坎里,让他们有兴趣,有渴求,能听懂,会运用,这才是刘一秒们受欢迎的根本。200块钱就可以买到上面提到的所有图书,其中的内容比参加20万元的培训还要真,还要多,还要好。那他们为什么不看书?n因为他们不爱看书。Judy说,这个时代,没有人再喜欢官方的宣言。大家需要的是你,帮我,说出我的想法。学习者们需要的是你怎么去表达我的需要,而这个表达态度越强烈就越容易激起学习者们的学习冲动。刘一秒们帮助职场工作者,把图书的知识与他们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更容易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从而使职场工作者明确体验到学习的收益,所以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来学习。赵周老师在他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也明确表达了这一点:n刘一秒们故意不让人知道他们讲的内容都来自于优秀的商业图书,他们创造的读书价值就是帮这些学习者把经典商业图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让学习者们做到学以致用。你有多少次拿起一本书,却半途而废,又有多少次为此而心怀歉疚?n从小到大,我们都有意无意都读了不少的书,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在读完之后只是唏嘘一会儿,感慨几句,之后,工作一如既往,生活波澜不兴,一本书,在生活中相遇,就如同小石子掉到深井里,连一圈涟漪都没有激起。刘一秒们能做到的事,我们能做到吗?有什么办法让我们读书也能得到明确的收益呢?n《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书中告诉我们:n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如果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不必写索引、列大纲,记笔记。1.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n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有相当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在读《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时,只精读了其中我需要的一、两章,写出了《想把30块的书,读出3万块培训费的效果,这个方法值得一试》,就是只学习了我自己需要的知识。你不需要通读全书,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2.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知识的整理与记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得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才行。在海尔工作十几年,应用最多的莫过于“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这种挽救濒临倒闭、开不出工资集体小厂的有效方法也不是张瑞敏先生的原创,而是从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其中一段“细细琢磨”,联系海尔的企业实际创立了“日清”工作法。读书选择学习内容,首先考虑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是否用上了”。3.拆为己用,让读书容易、轻松、有效n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像张瑞敏一样能够学以致用,像刘一秒们一样把经典商业图书中的思想理论方法工具,用前线易懂的语言转述出来。《这样读书就够了》指出,做到这样只需要三步:n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第二步: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第三步:以后我怎样应用。运用这三步进行的拆为己用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的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改变。相信你已有所感悟,阅读完一本书或书中的片段,有“然后”和“没然后”的区别是很大的,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将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赏析 第(3)篇

九个多小时看完这本书,貌似是近几个月花时间最长看完的一本书,可以算是一本理论书籍。全书前三分之二每个人都都很受用,但是后三分之一大多是描述拆书帮这个团体,大概浏览过就好了。到现在为止,脑子里关于这本书最深刻的两点就是关于学习者的三个境界自己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关于学习者的三个境界,初级学习者 高级学习者 学习促进者。就像作者所说我给你分享一千个想法,你一个也没赋足行动,那也是没用的。如果我说的你能在你的生活中做出一点点改变,那就是有价值的,其实每次看书每次拆书何尝不是要这样的收获。关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前因后果 适用界限 自己经历 以后行动目标 各种知识块隼卯连接。很棒一本书,这也是明年自己书单的计划,多读理论类书籍。就这样吧 要下地铁了 北京这两天冻死人啊 羽绒服都快hold不住了。2018.12.7:西二旗 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