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赏析(3)篇

小小小小的火
作者:伍绮诗
《无声告白》作者伍绮诗重磅新作!2017美国年度小说桂冠,收获27项年度图书大奖!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那年夏天,一把小小小小的火,烧掉了理查德森家的房子。所有人都觉得是他家的小女儿伊奇干的“好事”,而她却不见了踪影……与伊奇一起消失的,还有理查德森家的房客:流浪艺术家米娅与她的女儿。她们曾无声地挑战了这个家庭笃信的真理:安稳、美好的人生必须经过一场严密的规划。她们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伊奇身上的种种束缚,伊奇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生活了。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赏析 第(1)篇

“永远记得,你呼吸着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 “拥有做一件事的许可和知道怎么做一件事可不一样,”

>> “愤怒是恐惧派来的保镖”

>> 作为父母,你的孩子不只是个人,还是一个处所,好比代表永恒的纳尼亚世界,你现在的人生、对过去的记忆、对未来的渴望都存在于那里。

>> “言之无物等同于失败。”

>> 父母们总会渐渐忘记触碰自己的孩子,

>> “大部分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不止一次的机会,我们都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它们会变成你不得不随身携带的负担。”

>> 她想起米娅的家——总是明亮温暖,认识米娅之前,伊奇从来没有开心过,母亲总是批评她,莱克西和崔普总是嘲笑她,米娅与他们完全不同,也把她变成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人。她从未想到,自己也会变得好奇、友善和开朗,好像被施了魔咒。最后,她甚至觉得有种破壳而出的感觉,仿佛经历了一场蜕变,终于打破了束缚自己的框架,获得了无限的延展空间

>> 记住,米娅说: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重新开始,总能找到办法。

>> 街上的房子从外面看几乎都差不多,但住在里面的人却各不相同:有人快乐,有人悲伤,有人急于离开这里,到别处去寻找更好的东西——那些看似雷同的房门,遮挡住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真相。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赏析 第(2)篇

你的内心曾有过那么一丝丝的冲动吗?它可能就是点燃你愤怒,突破自己戒备,颠覆自己过去,并付诸于行动的那点火苗。看过作者的另一本小说 无声告白 ,这本小说内容的质感可以说不相上下。作为一个华裔作者,两本小说都反映了文化冲突和反思。不仅仅是跨越种族的认同感,地域之间甚至更多的还是人与人价值观的认同感。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任何人都会执着于自己的立场,无论因其从小所受的教育相关,或是后期自己的经历所致。当某个时刻某个瞬间突然发觉自己坚持的原则受到冲击之时,内心深处的那点火苗可能会燃烧。而火苗的由头不一定是愤怒,而是猛然发现原来这是自己一直想做却做不到,想做却没有勇气做到的醒悟,是将自己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的感觉。而如果要彻底颠覆,恐怕就得如书中所述,需要一把火将其烧为灰烬,从头开始。两本小说很大的相似之处就在于运用了一种插叙手法,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先说出故事的结局,再开始叙写故事的来龙去脉。每个人物内心的想法对照现实观察到的现象,因为误解,对比之下产生了冲突,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读上去也是酣畅淋漓。本书绝对值得好评。

小小小小的火读书赏析 第(3)篇

虽同是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故事,这本书却比《无声告白》复杂。多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种族、母女亲情、男女爱情、堕胎、代孕、秩序稳定与天马行空、摄影师与求学者,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却写出了如此多面的故事,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较前一本书进步很多。但这个带来一个问题,故事的主线会被过多的支线淹没。这团小小小小的火,到底是什么?是米娅心中对自由和爱的追逐?还是伊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对重生的渴望?是理查德森太太压抑而循规蹈矩的理智生活中萌发的对青春中已经失去的事情的遗憾?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小团火,那都印证在米娅的照片和她的期待里。米娅和伊奇对于内心的小火苗,能够付出实践,而其他人可能是恐惧自己亦或害怕世界。冲破一切,浴火重生,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其中关于贝比的支线有点分散主线,仿佛是故意引入华裔小孩而不是美国小孩扶养问题的争论,以便增加故事的受众范围,诚然其他事情依旧可以引出故事的主线。

幸福的家庭都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