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情景喜剧一般有四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即主角、反主角、爱恋者和哥儿们。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大多数情景喜剧都是如此。家庭情景喜剧《憔悴潘郎》(Married with Children)似乎没有套用这一模式,不过仔细分析,其中的埃德(Ed)就是主角;派格(Peg)是反主角;凯莉是爱恋者,剧中的高中男生的都喜欢她;而巴德(Bud)就是哥儿们了。
《戈德堡一家》曾是一部极受欢迎的广播剧,由1925年在卡兹凯尔斯地区(Catskills)表演的歌舞剧发展而来。该剧讲述的是犹太移民莫莉·戈德堡和贾克·戈德堡夫妇(Molly and Jake Goldberg)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的生活。故事的背景就是这家人生活的布朗克斯公寓,主要情节就围绕是朋友或家人之间的琐碎问题展开。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莫莉会徵求邻居的意见,剧情就围绕她和邻居们展开——徵求意见、交换食谱,其中当然不乏大量的幽默。后来的此类节目都照搬了这种模式。
迈纳和伯格的作品成功之后,其他的广播电视网也引进了电台明星,让他们参与到电视节目中来。1949年,《奥尔德里奇的家》(The Aldrich Family)、《赖利的生活》(The Life of Riley)、《拉姆和阿布纳》(Lum and Abner)等广播节目改编的电视剧纷纷登上银屏。儘管观众对这些电视剧的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人们迷上了情景喜剧。
英剧介绍
《办公室风云》(The Office,也改编了美国版本)
《黑爵士》(Blackadder)
《憨豆先生》(Mr. Bean)
《IT狂人》(The IT Crowd)
《法国小馆儿》(Allo,Allo)
《是,大臣》(Yes,Minister)
《是,首相》(Yes,Prime Minister)
《幕后危机》(The Thick of It)
《请讲国语》(Mind Your Language)
《布莱克书店》(Black Books)
《小不列颠》(Brittany)
《只有傻瓜和马》(Only Fools and Horses)
《细细的蓝线》(The thin blue lines)
《罗马三贱客》(PLEBS)
美剧介绍
《新鲜王子妙事多》(The Fresh Prince of Bel-Air)
《老友记》(Friends)
《威尔与格蕾丝》(Will & Grace)
《男人两个半》(Two and a Half Men)
《人人都爱雷蒙德》(Everybody Loves Raymond)
《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
《欢乐一家亲》(Frasier)
《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
《我爱露西》(I Love Lucy)
《陆军野战医院》(M*A*S*H)
《宋飞传》(Seinfeld)
《实习医生成长记》(Scrubs)
《考斯比一家》(The Cosby Show)
《天才保姆》(The Nanny)
《我为卿狂》(Mad About You)
《欢乐酒店》(Cheers)
《墨菲布朗》(Murphy Brown)
《三人行》(Three's Company)
《The Suite Life of Zack and Cody》(The Suite Life of Zack and Cody)
其他情景喜剧拥有持续发展的故事线,如1990年代人气很高的美国剧集《六人行》(又译《老友记》),十年中有几条故事主线并行发展,每一季结尾还会留下悬念,加入了大量肥皂剧的要素。其他的喜剧则涉足社会评判,如《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等。家庭类情景喜剧有一点很常见,剧集进行到某个阶段家庭常常会添加成员:新生儿。不过婴幼儿无法掌控,所以除了可爱外对拍摄并没有什幺好处。因此大多数情景喜剧中出现的有台词的幼儿都是四五岁以上。当代大部分情景喜剧是在固定的摄影棚内多摄像机拍摄的,一般还会有现场观众参与笑声录製。剪辑製作好后,几天或几个礼拜后播出。但描写韩战时期的超人气剧集《陆军野战医院》(M*A*S*H)就是典型的例外,因为内容和选景的关係,固定场景与多摄像机很难办到。而且也有一些情景喜剧并没有事先灌录的罐头笑声,比如美国播出的《实习医生成长记》。《欲望城市》最开始也有情景喜剧味道,但后来没有选择这条道路。大多数美国情景喜剧都是整30分钟长度(包括广告时间),也就是实际长度22分钟左右。其他国家的情况与美国不尽相同。美国的情景喜剧编剧,通常都是一大队人马开圆桌会议来编写讨论剧情,而英国的情景喜剧编剧通常为两人或乾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