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东(汉语汉字)

东(汉语汉字)

东(汉语汉字)

东(拼音:dōng)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东”的古字形像两头用绳索扎住的口袋,是“橐”的初文。东的常用义是太阳升起的方向,引申指向东。春秋时秦晋合兵围攻东方的郑国,郑派使者游说秦穆公,不要与晋联合消灭郑国,郑国就可以作为东方道上的主人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用作“东道主”或“东道”,泛指客人的主人。

(基本信息栏主要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东
  • 外文名:east, eastern, eastward
  • 拼音:dōng
  • 注音:ㄉㄨㄥ
  • 平水韵部:上平声·一东 
  • 仓颉码:KD
  • 郑码:HDKO
  • 四角码:40904
  • 繁体:东
  • 统一码:4E1C
  • 字级:一级(0225) 
  • 五笔:AII
  • 部首:一
  • 笔画数:1+4
  • 造字法:象形(存疑)
  • 结构:独体字;独体结构

字源解说

字形演变流程图字形演变流程图
东字构型说法不一。许慎认为是会意字,《说文·东部》:“从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阳在“木”中,表示太阳刚刚升起,太阳升起的方向就是东方。在甲骨文中,“东”写作图1、图2,“东方”之“东”也是这类写法。与其说是树间的太阳,其实更像一个竹木编的笼子。也像里面装满物品、两头用绳子扎住的口袋,疑即“橐”的初文。金文(图3)条纹有所减省。有很多学者质疑《说文》,认为它的字形是根据小篆字形望文生义,并没有探究出这个字的真实渊源。“东”字的来龙去脉,可以说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简体的“东”源于草书,汉字简化时根据“草书楷化”把繁体“东”简化为简体“东”。

详细字义

词性释义英译例句例词
名词
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日出的方向。
east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关东;东风;东宫;东亚
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在那里,敝东回来自然有个地主之情。”
房东;股东;作东
东道,指请客的主人。
孔尚任《桃花扇·访翠》:酒已备下,玉京主会,不得下楼奉陪,贱妾代东罢。
〈文言〉春天。
spring
东皇;东君;东作
(Dōng)姓氏用字。详见“东姓”
副词
向东,往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东流;东张西望
动词
指使向东;使往东。
《左传·襄公十九年》:“﹝齐侯﹞遂东大子光;使高厚傅牙,以为大子。”
拟声词
形容敲鼓等的声音。
《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科举时代之苦况》:“恭贺先生命运通,饯行侑酒鼓东东。”
(以上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上】【东部】东 得红切(dōng)
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凡东之属皆从东。
【注释】①动:这是声训,东、动音近。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引《白虎通》:“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说文解字注

动也。
注:见汉律曆志。
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
注:木,榑木也。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得红切,九部。凡东之属皆从东。

广韵

德红切,平东端 ‖ 东声东部
东,春方也。《说文》曰:“动也。从日在木中。”亦东风菜。《广州记》云:“陆地生,茎赤,和肉作羹,味如酪,香似兰。”《吴都赋》云:“草则东风扶留。”又姓。舜七友,有东不訾。又汉複姓,十三氏。《左传》鲁郷东门襄仲后,因氏焉。齐有大夫东郭偃,又有东宫得臣,晋有东关嬖五。《神仙传》有广陵人东陵圣母,适杜氏。齐景公时有隐居东陵者,乃以为氏。《世本》宋大夫东郷为。贾执《英贤传》云:“今髙密有东郷姓。”宋有貟外郎东阳无疑撰《齐谐记》七卷。昔有东闾子,甞(尝)富贵,后乞于道云:“吾为相六年,未荐一士。”夏禹之后东楼公封于杞,后以为氏。《庄子》东野稷。汉有平原东方朔。《曹瞒传》有南阳太守东里昆。何氏《姓苑》有东莱氏。德红切,十七。
【注释】东乡为,当作“东乡为人”。《周礼·夏官·大司马》郑玄注:“此六者皆书其官名与名氏焉,门则襄仲右师明矣,郷则南乡邮、东郷为人是也。”南郷、东郷以所居为氏。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东 ·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唐韵》《正韵》德红切。《集韵》《韵会》都笼切,竝音蝀。《说文》:动也。阳气动,于时为春。《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于东,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皡。
又《史记·曆书》:日起于(于)东,月起于西。郑樵《通志》: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又《诗·大雅》:东有启明。
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
又姓。《圣贤羣(群)辅录》:舜友东不訾。
又叶当经切,音丁。《诗·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
又叶都郞切,音当。杨泉《蚕赋》:粤召僕夫,筑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东。○按《说文》:东自为部,今倂(并)入。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宋体)字形对比(宋体)

书写提示

笔顺演示笔顺演示
❶下部“小”第二笔楷体是点。❷首笔横居上居中。❸㇄从竖中线起笔,竖段左斜。❹“小”的㇚在竖中线,左点、右点分列㇚左右。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音韵集成

小韵反切声母清浊韵母韵目韵部声调四呼拟音韵摄
上古音
toːŋ
广韵
德红切
全清
上平一东
平声
一等
开口呼
tuŋ
中原音韵
全清
东锺
阴平
合口呼
tuŋ
洪武正韵
德红切
全清
一东
平声
tuŋ
都郎切
全清
十七阳
平声
taŋ
分韵撮要
第六东董冻笃
阴平
(音韵参考资料)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