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7·6山东枣庄矿难

7·6山东枣庄矿难

7·6山东枣庄矿难

2011年7月6日18时45分,山东省枣庄防备煤矿有限公司井下一台空气压缩机着火,造成91名矿工被困事故区域。经过积极营救,有63名矿工成功升井,井下被困的28名矿工遇难,另有三名救援人员不幸牺牲。

基本介绍

  • 中文名:7·6山东枣庄矿难
  • 时间:2011年7月6日18时45分
  • 地点:山东省枣庄防备煤矿有限公司
  • 类型:安全事故

简介

7月6日18时45分,山东省枣庄防备煤矿有限公司井下-255米水平运输下山底部车场一台空气压缩机着火。当时有91名矿工被困事故区域。截至7日上午7时30分,已有63人成功升井。
官方通报的信息显示,防备煤矿有近20年没出事故,在技术改造扩产验收后不足10个月,即发生矿难。
事故发生后,薛城区政府证实,防备煤矿是该区一家区属煤矿,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
2006年,山东省提出30万吨以下煤矿不再审批,经整合形成的矿井单井规模不得低于15万吨/年,并于2008年整顿、关停9万吨以下小煤矿。
按照这个规定,有约300年採煤史的防备煤矿,将面临关停。
2010年4月,在薛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资金扶持下,防备煤矿得到技术改造。2010年6月,该矿扩能至15万吨/年。同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证照齐全。
扩产后的防备煤矿,吸引了周边农村的大批农民成为矿工。
据多家媒体的公开报导,被困井下的矿工多是当地附近的农民,农事忙时种地,闲时下井挖煤,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
7日上午8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王树鹤率工作组赶到现场。一同到现场的,还有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指示。
矿难当天,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赶到现场指挥救援。
在防备煤矿,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枣矿集团董事长江卫介绍,防备煤矿火灾的救援面临着高温、着火以及矿道堵塞、一氧化碳过高等几大问题。

悲壮的救援

7日早上7点,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生矿难的煤矿一个矿井口正冒出熊熊浓烟,散发出刺鼻的煤气味。事故现场停放着多辆消防车和救护车,救援人员正在兵分多路,实施救援。
悲壮的救援
--记山东枣庄“7·6”火灾事故一次救援行动
新华社济南7月15日电(记者陈国军、王海鹰、罗博)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份牺牲的救护队员名单:刘光耀、满崇利、陈军。他们3人,一个28岁,一个38岁,一个36岁。
7月10日5时许,东方破晓之时,这三个年轻的生命倒在了枣庄“7·6”防备煤矿火灾事故救援巷道中。
艰难抉择
7月6日18时45分许,枣庄薛城区防备煤矿井下负255米车场处一台空气压缩机突然着火,63人成功升井,28名井下作业人员被困。一场紧张的救援就此展开。
“救援工作面临着高温、着火以及矿道堵塞、一氧化碳过高等几大问题。”一直坐镇一线救援的指挥部副总指挥江卫说,井下煤质属气肥煤,易燃,着火点因此反覆出现。现在灭火主要用水,水用少了蒸发,用大了可能造成冒顶。即使在已基本扑灭明火的位置,环境温度大多在60摄氏度以上,有的地方达到80摄氏度以上。
灭火、降温、再灭火、再降温……成为救援人员最主要的任务。
9日傍晚,血红的夕阳缓慢向地平线坠落,映红了忙碌救援的枣庄防备煤矿。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过,28名井下被困人员依然生死不明。然而,一条条充满希望的讯息不断从井下传来:
巷道的明火基本被扑灭,救援最前线环境温度从七八十摄氏度下降到四五十摄氏度;
救护队员越过空气压缩机着火点,进入火灾发生后曾有4名被困人员的区域;
救护队员从原着火点向前突进超过60米,到达井下变电所第一道风门外……
入夜,指挥部灯火通明。“只要救护队员跨过约40米高温障碍区,打开2500运输巷中距离146米处的风门,就能为营救被困人员打通生命通道。”经过专家组多次论证后,指挥部决定,为了28名矿工的生命,就是冒些风险也要打通生命救援通道。
勇闯险区
10日4时30分,按照抢险救援指挥部的命令,枣矿集团救护大队邵周兴、刘光耀、满崇利、陈军、戴增伟、梁现伟等6名骨干救护队员领命下井。他们肩负的是要突破高温区,向2500运输巷内受灾区域突进,侦查运输巷内複杂情况,择机搜寻被困人员。
这是一次危险且别无选择的突击行动。如果不摸清情况,生命通道就无法打通,被困人员就会面临越来越危险的威胁。
从下井处到2500运输巷第二道联络巷的距离300多米,巷道宽高都在2米左右。每名队员都身穿三四公斤的隔热服,背负16公斤重的正压氧呼吸机。
“我们好像是在烟气腾腾的烟囱里爬行。”邵周兴回忆说,“很热,到处是烟雾,只能看见一米左右。巷道黑乎乎的,地上满是扶棚用的木料、电线,还有从顶上落下的碎石。靠近着火点的井架被烧毁,支撑钢架也已变形。”
第一次穿过高温区时,队员们发现“温度不算太高,大概40摄氏度,墙摸上去也不算烫手,也没有看见火点。”邵周兴说。
在2500运输巷向前蹲行突进220米左右,刘光耀他们6人挪到了指挥部指定到达位置--第二道联络巷。
“全身是汗,戴的手套都湿透了。”副小队长戴增伟说。为了避免有害气体的侵扰,300多米的距离,他们半蹲着一步一步地挪动,竟花了10多分钟。
短暂的休整后,刘光耀他们开始搜寻,没有发现被困人员,没有发现着火点,见到的只是瀰漫的烟雾。任务完成,按照指挥部事先下达的命令,一行6人开始回撤。
当重新经过高温区时,“原来的阴燃点复燃了,周围有了明火,温度大约在60摄氏度,就像进了火炉一样。”
“温度突然升高,烟雾更浓,看不见路。当时的感觉就像中了暑,头晕,头疼,全身大汗淋淋。耳朵蹭到电缆,一下就被灼伤了。”戴增伟说,在高温起火区,每挪动一步,都是对救援队员意志的严峻考验。
突然,走在最前面摸索探路的刘光耀晕倒在地。紧跟其后的满崇利、陈军,见状奋不顾身地上前架起刘光耀,3人跌跌跌撞撞地挪动了三五米,踉跄间一起摔倒。此时,离后续救援队所在的新鲜风流处只有50米远。
“快出去!喊人!”邵周兴发疯似的对戴增伟喊道。
不知从哪来的力量,疲惫不堪的戴增伟咬着牙一口气竟蹲行到后续救援队所处位置。“有情况,救人!”话未说完,戴增伟再也站不住了,瘫倒在巷道壁上。
壮志难酬
人命关天,刻不容缓。“走!”后续救援队员迅速向高温起火区奔去。 “快上井口!”10日5时许,突发的一道指令让井上救援人员霎时紧张起来。医护人员拎起急救箱、抬上担架就跑,消防队员迅速集结,矿工们也自发聚集。不到6时,救护人员全部到达井口指定位置。井口空地周边挤满焦急等待的人们。
“出来了,出来了!”6时18分左右,有人从升降罐笼上被抬出井口。“快!快!快!”消防人员迅速接过担架,医护人员上前施救。“啊?橘红色!”“救护队员?”在场的人倒吸了一口气。现场突然静了下来,静得有些可怕,空气也似乎凝固。
7时许第二个人被抬出,接着第三个……救护车急促的叫声,划破了矿井一时的沉静。
救人者被救上来,被救者音讯全无。希望瞬间转为凝重。
当刘光耀、满崇利和陈军被后续救援队员抱出时,当急救车绝尘而去时,邵周兴期盼着医务人员能用妙手让他的战友起死回生。
现实是如此残酷无情。刘光耀、满崇利、陈军终因高温中暑引起热痉挛,导致热衰竭。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也未能挽回他们年轻的生命。
不言放弃
“我每天睡觉都梦到当时井下的场景,梦到他们3个。醒时常常有种感觉:他们没走,还和我们在一起。”5天了,枣矿集团救护大队救援小队小队长邵周兴脑海中,依然无法忘记三位殉职兄弟的音容笑貌。
让邵周兴魂牵梦绕的是和他并肩战斗的队友刘光耀、满崇利、陈军。
“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技术尖子。其中满崇利拿过枣矿集团技术比武状元和全省技术比武冠军,参加过10多次抢险救灾。没想到……”枣矿集团救护大队党总支书记刘广艾再也说不去下了。
枣矿集团田陈煤矿救护队队长王传启所在的救援组是在刘光耀组前面下井的。王传启说:“如果满崇利他们不去救援刘光耀,肯定能自己爬出来,可那种情况下,谁愿意扔下自己的兄弟不管!”
3名救护队员的殉职,换来了2500运输巷内受灾区域的基本情况。
7月11日晚,救援指挥部决定,採取从251正巷向下小断面掘进下山与2500运输巷勾通的办法,绕开明火高温区域,开拓新的救援通道。
15日,事故救援已进入第10天。据记者了解,当时被困矿工们并未携带食品,每人随身只带着一个过滤式自救器和一个装满水的水壶。
儘管生命迹象越来越渺茫,但从抢险救援指挥部到救护队员,没有一个人放弃。

相关

经初步了解,该矿为枣庄市薛城区区属煤矿,为低瓦斯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2010年6月完成扩能至15万吨/年的技术改造,2010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证照齐全。

最新进展

7月7日晚,山东枣庄防备煤矿的井下明火已经扑灭。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三批救援队伍已下到井下,积极向前勘探。救援人员适时调节通风量,加大了通风工作力度……
而井下被困的28名矿工依然生死不明。
2011年07月11日04:06据新华社电 (记者娄辰 吕福明 吴书光)在枣庄防备煤矿“7·6”火灾事故救援过程中,刘光耀、满崇利、陈军三名救护队员因高温中暑,引起热痉挛,导致热衰竭,后经抢救无效殉职。
记者从防备煤矿“7·6”火灾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了解到,10日4时,枣矿集团的救护队下井救援,进入受灾区域进行侦查。他们沿着250平巷突进到2500下山第二道联络巷。在返回途中,队员刘光耀因为高温中暑,体力不支倒在高温发火区,另外两名队员满崇利和陈军在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的情况下,仍然奋不顾身地抢救刘光耀,也由于体力不支倒地。3人当时均失去知觉,被后续人员抢救上来后,终因高温中暑引起热痉挛,导致热衰竭,经医护人员紧急全力救治,未能挽救这3名救护队员的生命。
据介绍,灭火工作仍在有序进行,3名殉职救护队员的善后工作也已经展开。在下一步抢险中,将坚持科学施救,强化安全措施,继续推进抢险救援。

事后处理

枣庄:7.6矿难原因查明 8嫌疑人被捕
齐村旧货钢材市场,压风机配套的大型风筒随意出售。
据新华社8月25日电 山东枣庄市防备煤矿7月6日发生重大火灾,造成28名矿工死亡,3名救护队员因公殉职。经初步查明,导致火灾发生的空气压缩机(俗称“压风机”)竟是来自旧货市场的三无产品。
压风机原是旧货
经多方证实,导致事故发生的压风机来自苏北一个旧货市场,把设备卖给防备煤矿的经营者是薛城区邹坞镇杭庄人李言成。
据李言成的妻子周平说,丈夫在齐村旧货钢材市场从事废旧金属生意多年,有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可以经营矿用废旧设备。
负责侦破此案的枣庄市公安局薛城分局副局长刘勇介绍,徐州市保林村有一个规模较大的二手矿用产品市场,李言成经常去进货。2009年,李言成在保林村看到这台压风机后,与商家约定以2.2万元的价格寻找买家。后来,李言成与防备煤矿矿长王绍平以4.2万元的价格成交。李言成又安排两名工人对压风机进行打磨、喷漆,第二天送到矿上。
保林村两名嫌疑人供述,这台设备连同一宗废旧钢材来自山西,是以废旧钢材的名义,以2000元一吨的价格买来的。
防备煤矿机电副总王东亮供述,当时这台设备上连铭牌都没有,更别说矿用产品安全标誌证书、矿用合格证和防爆合格证这三项最重要的产品入矿验收证件了。为应付检查,经王绍平授意,机电科长杨德伟伪造了3个证件。就这样,一台从旧货市场几经倒手的三无产品进入煤矿,最终引发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特大井下火灾事故。
办案人员说,在正规管理的大型煤矿,压风机大多设定在地面,不会引发井下火灾;质量合格的压风机设备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停止运转,并配有泄压阀,有专职司机操作。而在防备煤矿事故中,这台压风机在高温运转至临界温度时没有自动停止运转。而且,当时操作人员不在现场,没有及时灭火致火情失控。
8嫌疑人被批捕
8月5日,与事故压风机有关的8名嫌疑人被批捕。这8人是徐州市保林村旧货经销商王永国、王发远,枣庄市邹坞镇旧货经销商李言成,代开发票的枣庄市压风机经销商武兴强,防备煤矿矿长王绍平、机电副矿长郭传增、机电副总王东亮和机电科长杨德伟。
在李言成的厂区里看到,尚有3台排气量6立方米的废旧压风机未售出。在邻近的商户厂区里,煤矿上使用的地轮、绞车等旧设备随处可见。
管理这一市场的齐村镇商贸园管委会主任边玉宝说,这里有30多家商户,大多从事生产性废旧物品的回收销售,既有当废钢废铁卖的,也有加工后再用的,附近煤矿一些机电科的人经常过来。
一些接受採访的人士说,这起事故暴露出来的废旧矿用设备监管问题不容忽视,对煤矿和非煤矿山领域三无设备流入生产环节的问题应严查。类似矿用设备旧货市场还有多少,还有多少设备经翻新后重新流入生产领域,是否得到有效监管,亟待追查。

相关图片

7·6山东枣庄矿难
7·6山东枣庄矿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