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安徽芦花鸡

安徽芦花鸡

安徽芦花鸡

安徽临泉桃花岛芦花鸡原产自美国的蛋肉兼用品种斑纹洛克,中国人将斑纹洛克称为芦花鸡。芦花鸡体型椭圆而大,单冠,羽毛黑白相间,公鸡斑纹白色宽于黑色,母鸡斑纹宽狭一致。雄鸡体重为4-5斤,雌鸡体重3-4斤。生长快,肉质好,易肥育。产蛋较多,年产蛋180~200个,蛋重50~60克、壳红褚色。安徽临泉桃花岛自2000年引种,年存栏近万只,远销浙江,河南、广东、江苏、上海等城市。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临泉桃花岛芦花鸡
  • 拉丁学名:Gallus domestiaus
  • 别称:斑纹洛克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 :鸟纲
  • :鸡形目
  • :雉科
  • 亚属:红原鸡
  • :家鸡

芦花鸡介绍

习性

芦花鸡以群山为伴,游食于山涧中,行食林中草,归饮溪山泉,在无污染之地原生态环境中生长。

生长4-6个月,雄鸡体重为4-5斤,雌鸡体重3-4斤,其营养成份是一般柴鸡的3-4倍。
因此,该鸡味美肉佳,据有药膳作用,保健功效,肉质细腻而精道。安徽临泉桃花岛芦花鸡,称为柴鸡之王,上上佳品。

特性

特性一:生长期为4-6个月,雄鸡体重为2.5kg左右,雌鸡体重为2kg左右。
特性二:生长阶段的饲养划分,化分为三个阶段:育雏饲养阶段、初育成饲养阶段、育成期饲养阶段、
特性三:芦花鸡食物链非常广,山间的野草鲜花、树叶草根、草籽树果、飞蛾昆虫、蝇蛆、蚯蚓、昆虫等等均可成为该鸡的食物链。
特性四:芦花鸡从小活动量大、攀登能力强、飞行距离长。因此,该鸡的抗病能力强,体态健美、肌肉发达,该品种鸡肉质紧凑、细腻而筋道。
特性五:芦花鸡认巢性非常强,不管白天游食多远,夕阳西下时,均回巢上架歇息。因此,很适合不同地方区域(平原、丘陵、草原、山地等)的散放饲养。
总之,饲养芦花鸡经济效益可观,芦花鸡食物链广、抗病能力强、饲养容易、饲养成本低、肉质感好,因此饲养芦花鸡有广阔的前景。

育雏饲养阶段

从出壳到前二十天,该二十天内饲养饲料均为膨化饲料,无膨化饲料之地最好将饲料烫熟,凉乾投喂,以减少肠道疾病。
生态放养很有季节性,进雏时间最好掌握在每年的3--9月份,其他月份天气寒冷,不适合这种饲养方式。育雏一般採用舍区域网路上育雏为好。空气品质一般要求在以人进育雏室后不感觉到有刺鼻的臭辣味即可;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晚上以人工补光为主,强度一般掌握在前期昼夜照明,以后随着日龄增大,光照时间和强度应逐步缩短和减弱;育雏期间饲料最好饲餵全价配合小鸡料,其粗蛋白质控制在17--19%即可。每天自由採食,自由饮用清洁水。

雏鸡前七天的饲养管理关键点

芦花鸡雏鸡的成活率除了和购入雏鸡的品质有关之外,前七天的饲养管理师影响雏鸡存活率最重要因素。另外雏鸡一周龄的体重和均匀度对以后连续几周影响极显着,所以做好进雏鸡前七天的饲养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在育雏前七天应达到以下目标:鸡群健康,死亡率低于2%,体重达到45g,均匀度达到85%以上。如何完成以上目标,需要抓住日常管理的关键控制点,为雏鸡提供一个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
开食:雏鸡初饮后2~3小时左右开食为宜,开始饲餵膨化颗粒料(小肉鸡全价料),每次每只鸡餵1g料,每2~3小时餵一次,将料潮拌后均匀地撒到料盘上; 第四天开始使用料桶,方便雏鸡採食;每天饲餵至少4次。
饮水:雏鸡的初饮 。初饮一般越早越好,因为雏鸡出壳后内水份大量消耗,据研究报导,出雏24小时后体内水份消耗8%,48小时后消耗15%,所以早饮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和排便,增进食慾和饲料的吸收,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在水中加入6%的葡萄糖,起到补充能量的作用,同时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增强雏鸡抗病能力,初饮后第二天在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例如0.2%的百菌消)可以提高雏鸡成活率并促进生长。
饮水方式。根据实际条件前3~7天使用饮水器,每天换4~6遍水,以后逐渐过度到使用自动饮水管,禁止出现断水现象。
饮水器应每天清洗一次,饮水管每半月沖洗消毒一次。
光照:光,对雏鸡生长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是藉助于对雏鸡採食量的影响间接地发生作用的,应确保光照强度达到20勒克斯以上。前七天可以使用60w普通灯泡,保持1~3天24小时照明,从第四天起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小时。温湿度
(1)雏鸡温度控制一般原则:雏鸡 前3日龄温度一般控制在33~35℃,如果鸡体质弱可以适当提高1℃左右,4~7天温度控制在32~34℃。保持温度的适宜、均匀、稳定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是养好雏鸡的关键。
首先,确保鸡舍内温度均匀,各处相差不超过1℃。温度不均匀直接造成雏鸡发育不均匀,体质参差不齐,增加育雏难度;其次,保持雏鸡脱温的稳定,每天降温不可超过1℃以上。最好根据育雏末期的目标温度,制定出详细到每天的温度控制计画。例如,42天目标温度为23℃,在育雏期可以每隔三天降1℃,从而达到平稳脱温的目的。
(2)育雏时还要结合“看雏施温”。
(3)湿度应保持在40%~60%,湿度过低,雏鸡易脱水,空气中粉尘增多易损伤雏鸡的呼吸道黏膜诱发呼吸道病。在高温低湿时,可以通过带鸡消毒的方式增加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净化舍内环境;在高温高湿时可以通过增加通风量的方式减小高温高湿对鸡群的不利影响,对于低温高湿,可以增加舍内温度的同时适当加大通风量。
通风
(1)通风的目的:保证鸡舍内充足的氧气含量(19.6%);排走鸡身体处过多的热量;排除湿气;减少舍内灰尘;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蓄积。例如,氨气和二氧化碳。
(2)通风方法:育雏前期已保温为主,通风为辅。通风的目的是为了适当的换气;白天外界温度高,雏鸡活动量大,可以适当增加通风量,而夜间外界温度低,鸡群活动量小,应减少通风量。前七天风俗和通风量不易太大,以人感觉温度舒适不闷为宜。

中雏的管理

首先结合室外气候选择晴天中午将雏鸡赶至室外草地或地势较为开阔的坡地进行放养,让其自由採食植物籽实及昆虫。放养时间应结合室外气候和雏鸡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在放养的同时进行归牧调教。其具体措施是:在放养过程中有意识在草地或坡地上撒少量的中鸡粒料和穀物,边撒边敲饲料盆,或吹哨子,形成条件反射,使其听见声音后,就有东西吃,便于以后收牧。
仔鸡饲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仔鸡逐步适应了外界的气候和环境,养成了放牧归牧的习惯后,则应全天放牧,牧场应选择乔木林地(俗称亮脚林)为好,同时应选择没有兽害的地方。野外放牧应建好棚舍。修建棚舍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的地方。建棚可就地取材,只要白天能避雨遮阳,晚上能适当保温就行。放牧林地应根据管理人员的收牧水平决定是否围网。围网可採用网目为2×2厘米的鱼网即可,网高2.5米。在放牧期间应时常巡视,发现网破了应即时修补,预防逃鸡。放养密度:以每亩放牧800-1200只为易。
及时补饲
根据仔鸡具体放牧採食情况适度补饲,以提高鸡只生长速度和均匀度。此外,牧地还应多出放置清洁饮水,鸡只放牧期间每天傍晚必须进行收牧,结合收牧情况可考虑是否补饲,清点只数、观察健康状况,总结每天放牧情况。

初育成饲养阶段

从育雏饲养阶段完成到后二十天内,该二十天里饲养阶段内可添加20%的青饲料(即白菜、南瓜、胡萝蔔、芹菜、西葫芦等、人可食用的蔬菜均可作为该鸡食用的青饲料,和玉米面等杂粮粉碎拌合投餵),各种蔬菜含大量的维生素及各种营养成份,使芦花鸡美味可食性大大增加,又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育成期饲养阶段

从初育成饲养阶段后三个月内,该生成期各种青饲料的添加量可达到45%左右。注意拌料的湿度要掌握好,抓在手里不散不滴水即可。产蛋期青饲料减至35%左右较为科学。

种蛋的孵化管理

选择

选择种蛋必需从非疫区、健康而高产的优良鸡群中选择。入选种蛋必需大小适中,蛋形蛋色正常,畸形蛋、沙皮蛋、裂纹蛋钧不宜做种蛋。种蛋的选择是细緻的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种 蛋

储存

种蛋贮存时间为7-10天,温度为15-16℃,湿度为70%-75%,通风良好。种蛋应放在蛋盘上贮存,大头朝上,以稍斜放为宜,如贮存时间超过7天,应每日翻蛋1次,以防蛋黄与蛋壳粘连。种蛋保存不好对孵化率影响很大。

消毒

种蛋贮存前和入孵前应熏蒸消毒。消毒的用具可自制,用小方木条做一个立方体木框,木框上面和周围4面用塑胶薄膜封闭,底面空着。种蛋放在蛋盘上一层层码好,把封闭塑胶薄膜的木框扣在蛋盘上面。消毒时把封闭塑胶薄膜的木框掀起10-20厘米,把装有福马林的陶瓷或玻璃容器先放到木框里面,然后再向容器里放进高锰酸钾,迅速放下木框,熏蒸20分钟即可。每立方空间用福马林42毫升加21克高锰酸钾

提高种蛋孵化率

(1)种蛋从贮藏室取出后,要在孵化室内自然预热,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码盘位置与贮存时一致。另外,孵化机事先清洗、消毒、调试,并要预热。
(2)孵化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如果把孵化机感测器放在孵化机内蛋盘外面的空间里,在入孵后第1-7天孵化机空间温度为38.5度,第8-18天为38度,第19-21天为37.5度,如果把孵化机感测器放在蛋盘里的种蛋上,则从始至终保持蛋温37.8-38度即可。孵化湿度根据孵化机不同而区别,电热管直接放在孵化机内加温的老式孵化机,机内风很大,入孵后第1-20天孵化湿度60%,第21-24天为70%。用暖风加热,机内风机较小的孵化机,入孵后第 1-20天孵化湿度45%,第21-24天为60%。
(3)翻蛋:在入孵后第1-20天,每隔2-3h要翻蛋一次,每日翻蛋8-12次,翻转角度为90度,以使胚胎各部分受热均匀,防止胚胎黏壳。如果孵化机内各处温差±0.5℃,则每日要调盘一次,即上下蛋盘对调,蛋盘四周与中央的蛋对调,以弥补温差的影响。
(4)照蛋:第1次照蛋在孵化后第7天进行,通过照蛋,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受精蛋胚胎髮育正常,血管呈放射状分布,颜色鲜艳发红;死胚蛋颜色较浅,内有不规则的血环、血弧,无放射状血管;无精蛋发亮无血管网,只能看到蛋黄的影子。第2次照蛋在入孵后第17天进行,以删除死胚蛋,活的正常胚蛋移入出雏盘和出雏器。活胚蛋呈黑红色、气室倾斜、边界弯曲、周围有粗大的血管;死胚蛋气室周围看不到暗红色的血管,边缘模糊,有的蛋颜色较浅,小头髮亮。在孵化过程不定期地抽检胚蛋,以便掌握胚胎髮育情况,并据此採取相应措施。
(5)落盘与出雏: 鸡种蛋孵化至18天,应将活的胚蛋落盘。落盘后要按种蛋孵化的温度与湿度要求来控制温度和湿度,即较前一孵化阶段,温度适当降低,而湿度适当增加,以利出雏。为保证有足够湿度,应适当增加水盘数量,保持水盘内的清洁,以利水分蒸发。鸡种蛋孵化至第20天即开始出雏,满21天出雏完毕,鸡雏出壳后,在出雏器内要停留至羽毛乾透,而后取出,放入育雏室或箱中。拣雏过早,幼雏羽毛未乾,对环境适应性差;捡雏过晚,幼雏羽毛乾后,即可活动,则雏可能自行爬出,掉入水盘淹死。出雏期间应儘量少开照明灯,只在捡雏时开灯,以免幼雏爬行时损伤关节。一般2小时拣雏一次。
(6)孵化管理 :鸡蛋在孵化期间,每日定时观察温度和湿度(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并做记录,一般每2小时检查记录一次。定时往孵化机的水盘内加水,定时翻蛋。注意通风换气及仪表、指示器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
每次孵化工作结束后,应将孵化器、出雏器及用具进行彻底清扫、刷洗和消毒.

提高种蛋受精率

一、公母鸡比例要适当。一般公母鸡的比例为:蛋用型鸡1:15~20,兼用型鸡1:12~15,肉用型鸡1:8~12。
二、调整鸡群年龄结构。当年饲养的新鸡受精率比较高。所以新母鸡的数量应占鸡群数量的70%以上;老母鸡虽然受精率较低,但配以优良品质的新公鸡后,仍可取得较好种蛋受精率。母鸡饲养1年后,受精能力最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受精能力逐渐下降,应注意及时淘汰老母鸡。
三、饲养鸡群不可过大。大群饲养时,以不超过300只为好。散养鸡群数量过多时,要相应地扩大运动场,便于鸡群分散活动和进行配种,以提高受精率。 四、注意加强补饲公鸡。公鸡在配种期间,体力消耗较大。为使公鸡健康和精液品质优良,可在舍内墙上或笼中挂以较高食糟(槽的高度以母鸡吃不到食为宜),其内盛放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混合饲料,如玉米面、鱼粉、蚕蛹粉、骨肉粉等。还应经常饲餵青饲料(萝蔔丝、胡萝蔔丝、白菜叶等)。
夏季散养关键 由于散养鸡皮肤紧密覆盖羽毛,没有汗腺,再加上夏季天气炎热,蛋鸡的抵抗力降低,其产蛋量受到很大影响。为了保证蛋鸡夏季稳产、高产,饲养管理上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散 养

降低密度

入夏后,应根据气温的上升情况及时降低鸡群的饲养密度。

开窗搭棚

当鸡舍温度上升到25℃以上时,要及时打开窗户,安装通气纱窗;当鸡舍温度高于30℃时,要在离鸡舍较近的活动场地上搭凉棚遮阴。凉棚大小与鸡舍相当,但应高出鸡舍50厘米左右。

勤换饮水

夏季,为预防鸡的饮水被太阳晒热,应将饮水器放在阴凉处,并且经常换水,最好能让产蛋鸡饮到刚打上来的井水,以降低其体内温度。

早放晚圈

夏季天一亮就应该把鸡放到活动场地餵第1遍食,等天黑后再圈鸡,儘量减少蛋鸡在鸡舍里停留的时间。入伏以后也可以在凉棚下搭一些木架,让鸡在凉棚下过夜。

科学饲餵

夏季日照时间长,应增加蛋鸡的饲餵次数,少添、勤喂,以刺激散养鸡的食慾。

搞好防疫和卫生

要认真搞好鸡舍的消毒防疫工作。鸡舍内每天要打扫一次,并且勤垫沙土;每次雨后要及时清理鸡活动场地的积水,切勿让蛋鸡喝髒水;料槽要常清洗,并放在阳光下曝晒。注意定期做疫苗和预防用药。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