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黎城县

黎城县

黎城县

黎城县,山西长治市辖县,古称黎侯国,太行山革命老区,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山西省“东大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2012年时,面积1101平方公里,总人口15.96万,其中农业人口12.3万,耕地面积24.9万亩。境内主要河流6条,其中浊漳河最大,境内全长39.6公里,县政府驻地在黎侯镇。

黎城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靳家街古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黎城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文明史长达2700多年。塔坡西周古墓群发掘,证明黎城县是古黎侯国所在地。小寨村冀南银行旧址,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被誉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摇篮。1998年,民间手工艺品——黎侯布虎被中国邮政选定为虎年生肖邮票图案。

2012年,黎城县生产总值308064万元,比2011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0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7102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861万元。

黎城县城获评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黎城县
  • 别名:黎城
  • 行政区类别:县
  • 所属地区:山西省长治市
  • 政府驻地:黎侯镇
  • 电话区号:0355
  • 邮政区码:047600
  • 地理位置:长治市东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
  • 面积:1101平方公里(2012年)
  • 人口:15.96万人(2012年)
  • 方言:黎城话
  • 气候条件: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黄崖洞 黎侯古城 城隍庙 太行红山景区 性空山等
  • 火车站:黎城站 西水洋站 下湾站
  • 车牌代码:晋D
  • 特产:黎侯虎 柿饼 核桃 花椒
  • 行政代码 :140426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县因古黎国故城而得名。

历史沿革

春秋,为黎侯国。
汉朝、三国、两晋,为潞县。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废潞县,置刈陵县,县冶设于今李庄乡古县村,为黎城境内建县之始。
黎城县行政区划图黎城县行政区划图
隋开皇十八年(958),更名黎城县,此为以黎城名县之始,从此与潞城各自为县。
唐初,先属韩州,后属潞州,隶属河东道。天祐元年(905),改为黎亭县。
五代后唐时,复为黎城县。
宋初,属河东路潞州。天圣三年(1025),迁县城于原县治东南4公里的白马驿,即今县城。熙宁五年(1072),併入潞城县。元祐元年(1086),复置黎城县,自此县名历代不改。
金朝,属河东南路潞州。贞祐三年(1215),升涉县为崇州,黎城属之。贞右四年(1216),崇州复为县,黎城仍归潞州。
元,属晋宁路潞州。
明代中前期,属冀南道潞州。嘉靖八年(1529)升潞州为潞安府,黎城属之。
清,属冀宁道潞安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以道承省统县,黎城属冀宁道。
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道,直隶于山西省政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山西确立专署 ,署黎城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将三区偏城、宇庄等54村划出,设立偏城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太行行署四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31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为黎城为黎城,黎北两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5日,複合为黎城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属太行三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山西省建制,黎城属长治专区。
1959年1月,长治专区改为晋东南专区。
1979年改为晋东南地区行政区署,黎城仍为其属县。
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黎城划归长治市管辖。

行政区划

2012年,黎城县辖5镇4乡251个行政村:黎侯镇、东阳关镇、上遥镇、西井镇、黄崖洞镇、西仵乡、停河铺乡、程家山乡、洪井乡。
黎侯镇
城东社区、城北社区、龙凤社区、港口社区、公园社区、城内村、东关村、西关村、北坊村、南关村、上桂花村、下桂花村、南桥沟村、东洼村、西洼村、仁庄村、董北村、坑东村、坑西村、坑南村、正川村、陈村、辛庄村、青南村、大八山村、望北村、岩南村、上村、下村、北泉寨村、仵桥村、赵家山村、李庄村、城南村、城西村、港北村、古县村、孟家庄村、上庄村、乔家庄村、赛里村、南村、麦仓村、北桂花村、岩井村、坟峧村、宋家庄村、元南村、榆树坪村、好地港村、东下庄村、洪峧河村
东阳关镇
东阳关村、火巷道村、善业村、老金峧村、长宁村、辛村、上湾村、下湾村、小口村、香炉峧村、枣镇村、枣畔村、东黄须村、东长垣村、西长垣村、三街村、前峧村、岭西村、后峧村、东庄村、西庄村、龙王庙村、苏家峧村、东石铺村、秋树垣村、下马家峪村、上马家峪村、榔坡村、高石河村、前贾岭村
上遥镇
上遥村、东社村、正社村、西社村、榆树村、东峪村、长河村、大湾村、英里村、交口村、吴家庄村、河南村、河西村、青红底村、望儿峧村、西柏峪村、靳曲村、幸福庄村、北马村、北寺底村、柏峪脑村、东柏峪村、六洞村、郎庄村、大寺村、前庄村、中庄村、行曹村、后庄村、古寺头村、平头村、渠村、新村、石板村、杨家庄村、东坡村、西下庄村、贤坊村、红石片村、岚沟村、松后村、后家庄村、上马岩村、阳坡村、葫芦脚村、阳火角村
西井镇
西井村、东井村、岩头岭村、北坡村、井峧村、岭头村、后寨村、栗家窑村、彭庄村、背坡村、卜牛村、谷堆坪村、洗耳河村、牛乱村、杨家洼村、北桑鲁村、下寨村、樊家窑村、霍家窑村、王家窑村、南桑鲁村、南港沟村、源泉村、源庄村、寺底村、北河南村、五十亩村、石背底村、东骆驼村、西骆驼村、朱家峧村、郭家庄村、后贾岭村、南委泉村、北委泉村、杏树滩村、下黄堂村、上黄堂村、仟仵村、牛居村、新庄村、车元村、茶棚滩村
黄崖洞镇
东崖底村、南陌村、西头村、水峧村、赵姑村、上河村、下赤峪村、上赤峪村、南山村、四方山村、麻池滩村、白寺峧村、佛崖底村、看后村、清泉村、北陌村、方向村、小寨村、寺峪峧村、西村、柒树村、宽章村
西仵乡
西仵村、东仵村、赵店村、东旺村、隔道村、东水洋村、西水洋村
停河铺乡
停河铺村、中街村、上台北村、下台北村、岭底村、子镇村、西黄须村、苏村、霞庄村、元村、西宋村、北停河村、靳家街村、大停河村、石羊坟村、七里店村
程家山乡
程家山村、张家山村、八辿村、范家庄村、隆旺村、路堡村、北流村、南堡村、风子驼村、蝉黄村、段家庄村、高家脚村、暴家脚村、寨脑村、石机村
洪井乡
洪井村、吴家峧村、横岭村、石桥背村、刘家村、洪河村、山遥头村、南信村、烟子村、白云村、北社村、港东村、庄头村、李堡村、南社村、柏官庄村、王家庄村、鸽子峧村、黄草辿村、孔家峧村、长畛背村、程家村、曹庄村、三十亩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黎城县位于长治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13°21′,北纬36°30′。东临河北涉县,南接平顺、潞城,西连襄垣、武乡,北界晋中左权,与河南林州为邻。
黎城县政府

地貌

黎城县位于太行山东翼南段,属黄土高原一部分,以中等构造剥蚀侵蚀山地为主。纵观黎城县,四面环山,中间低凹,山多川少,地形複杂,是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型山间盆地。县境内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的全榆洼顶,海拔为2020米;最低的黄崖洞镇清泉村清漳河谷地,海拔为622米;县城海拔为750米;黎城县平均海拔800米。黎城县山区约占总面积的58%,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1%,平川约占总面积的11%。

气候

黎城县属典型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年有效积温3583.8℃,平均降水量547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最长年份达到216天。最热月为7月份(历年平均23.6℃),最冷月为1月份(历年平均-4.3℃)。年平均降水量519.0mm,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548.5时。

水文

黎城县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浊漳河和清漳河,分别从南北由西向东过境,以横岭为界,流入浊漳河的有平头河、中庄河、原庄河、小东河,流入清漳河的有龙王庙河、大南河、白寺交河、南委泉河、柏官庄河、源泉河、香炉交河。

土壤

黎城县土壤划分为二个土类(褐土、草甸土),三个亚区,20个属,59个土种。其中以褐土为最多,占总面积96.8%,遍布在黎城县各乡镇。其次是草甸土,占总面积的4.3%, 分布在清漳河、浊漳河及其支流两岩的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上。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至2012年,黎城县矿种主要为黑色金属和非金属。黑色金属主要公布于北部,而南部则以非金属矿产居多,主要矿种有铁、硅石、白云岩、石灰岩、石膏、花岗石、钾矿(含钾岩石)、紫砂岩、以及磷矿、红石板、石棉蛭石、粘土以及河砂等。各类矿产21种,探明储量的5种,其中铁矿探明总储量为2.03亿吨。硅矿储量20亿吨左右,白云石储量5亿吨左右,钾矿储量5亿吨左右,石膏矿储量5000万吨。
黎城县

水资源

黎城县地下水可采储量0.2-0.4亿立方米。黎城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851亿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储量0.97亿立方米,重複水量为0.88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至2012年,黎城县总土地面积1665987.8亩,其中耕地面积300564.2亩,园地面积31585.9亩,林地面积422911.3亩,牧草地面积347769.2亩,建设用地面积74781.4亩,未利用地面积410284.8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黎城县总人口15.96万人,比2011年增加0.0321万人,男性人口8.26万人,女性人口7.70万人,男女性别比(女=100)为107.12。全年人口出生率12.06‰,死亡率6.53‰,自然增长率4.52‰,城镇人口比重达到35.68%,比2011年提高1.68个百分点。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5人。

民族

以汉族人口为主,2012年末黎城县有另有回、蒙、苗、满族等少数民族10个,共35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2年,黎城县生产总值308064万元,比2011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01万元,比2011年增长4.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102万元,比2011年增长20.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0%;第三产业增加值122861万元,比2011年增长8.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9%。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8313万元,比2011年增长14.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9321万元,比2011年增长11.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292万元,比2011年增长8.6%。三次产业比例由2011年的10.3∶49.6∶40.1调整为9.1∶51.0∶39.9。
黎城县

第一产业

2012年,黎城县粮食种植面积17434.1公顷,比2011年下降3.77%;油料种植面积168公顷,比2011年下降28.72%;蔬菜种植面积735公顷,比2011年下降10.80%。粮食产量79757.2吨,比2011年增长16.26%,其中夏粮12676.61吨,比2011年增长12.93%;秋粮67080.6吨,比2011年增长16.94%,其中:玉米58946.52吨,比2011年增长19.88%;油料产量258.3吨,比2011年下降20.37%;蔬菜产量7729.7吨,下降16.40%。肉类总产量6258.82吨,比2011年增长45.39%;禽蛋产量4691.94吨,比2011年下降3.46%;奶产量1138.24吨,比2011年增长40.9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98.1万元,比2011年增长9.07%。其中,农业总产值24529.0万元,比2011年下降0.49%;林业总产值6273.9万元,比2011年增长6.89%;牧业总产值16883.2万元,比2011年增长25.42%;渔业总产值132万元,比2011年增长17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980万元,比2011年增长0.15%。

第二产业

截至2012年末,黎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2012年,黎城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6149.5万元,比2011年增长25.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519.1万元,比2011年下降0.96%,重工业增加值153630.4万元,比2011年增长25.6%。产品销售率95.67%。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3.48,比2011年下降105.02个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37228.2万元,比2011年增长44.0%;实现利税11402.4万元,比2011年下降39.3%,其中实现利润982.1万元,比2011年下降82.9%;实现税金10420.3万元,比2011年下降20.2%。亏损企业亏损额5275.4万元,比2011年下降39.9%。
黎城县工厂黎城县工厂

第三产业

2012年,黎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98.4万元,比2011年增长16.9%。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908.6万元,比2011年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689.8万元,比2011年增长16.3%。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5982.4万元,比2011年增长18.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989万元,比2011年增长24.0%。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2年末黎城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5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举办展览13次,广场文化30余次,大型节日文艺宣传活动5次。

教育事业

2012年,黎城县普通国中学校10所,全年招生2402人,在校学生7396人,毕业学生2206人。普通国小学校133所,全年招生2413人,在校学生13321人,毕业学生2529人。职业中学全年招178人,在校生648人,毕业学生412人,幼稚园在园幼儿5318人。

科技发展

2012年,黎城县申报各类各项科技计画共26项。受理各项专利申请25项,比2011年增加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6项。全年黎城县农业技术集团承包奖4项,其中有4项技术获得省科技奖项。
黎城县

医疗卫生

2012年,黎城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9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学校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16个,厂矿、个体诊所31个,协和医院1个,村卫生室325个。病床位561张,卫生技术人员5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9人,注册护士122人,药剂人员39人,检验人员及其他10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6290人,参合率99.57%。

社会保障

2012年末,黎城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421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15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239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1683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565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181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174人;工伤保险参保20600人。

交通运输

2012年末,长邯高速公路黎城境内段26.043公里,国道309线黎城境内段43.091公里,国道207线黎城境内段54.6公里。县、乡、村公路通车总里程968.176公里,其中:县道105.481公里,乡道370.674公里,村道492.021公里。黎城县拥有农村客运班线车辆36部,998个座位,其中公车辆15部,营业线路11条,日发100余趟次,线路总长度123公里,公交线网覆盖率38%。年末黎城县共有货车2079辆(含主挂),营运公交汽车15辆,出租汽车75辆。
境内长邯铁路(境内长42公里)、长邯公路(309国道,境内长24.44公里)斜贯东南,黎左公路(207国道,境内长46公里)、涉武公路(境内长3.8公里)交汇县中,阳涉铁路(境内长2.7公里)、长邯高速公路(境内长26公里)穿县而过;乡乡镇镇通油路(乡镇公路6条,82公里),村村通水泥路(229个村通水泥路,293公里)。

着名人物

冯奉世(?—前39年),字子明,西汉上党潞(今黎城县七里店村,汉时黎城属潞州)人,战国时上党太守冯亭之后。冯奉世为西汉名将,历武、昭、宣、元4帝。在西汉统一大业上,战功卓着。
冯奉世冯奉世
靳荣藩(1726—1784),字价人,号绿溪,黎城麦仓村人。乾隆九年(1744)中举,十三年中进士。遗着有《吴诗集览》20卷、《吴诗谈薮》、《绿溪语》两卷、《咏史偶稿》、《潞郡旧闻》3卷。
王发越(1794—1858),字英斋,号兰溪,黎城南委泉村人。清道光五年(1825),由拔贡举于乡里,遗着有《倚云山房文集》12卷、《试贴诗》12卷、《南游吟草》4卷、《劝民歌》1卷。
王四虎(1855—1906),黎城子镇村人,有上党落子“宗师”之誉。
崔振芳(1922—1941),山西洪洞县人,1937年冬参军。年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崔振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王士杰(1910—1942),又名仁虎,黎城东井村人,抗日烈士。抗日战争初任西井区区警,岩头岭主村村长。
石寸金(1893—1962),黎城西井镇樊家窑村人。1950年,石寸金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56年他领导的窑沟三村由初级社建成高级社。
石牛弟(1919—1973),女,祖籍河南省林县仙岩村,抗日战争前逃难到黎城县背坡村落户。省级劳模。她曾四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生产积极分子”、“劳动模範”、“红勤巧俭女标兵”等光荣称号。

风景名胜

黄崖洞
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这里是八路军兵工厂旧址,也是“黄崖洞保卫战”的战场遗址。
广志山
广志山位于黎城与襄垣两县搭界处,广志山俗称广志垴,又名中阳山。
老君庙
老君庙始建于南唐交泰元年(公元958年),是上党地区员古老的寺庙之一,供奉的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
城隍庙
座落在县城河下街,坐北向南。该庙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城隍庙将门作楼,系三层重檐,故俗称三节楼。现存建筑主要有门楼和正殿。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属明代风格。台基呈长方形,长18米,宽12米台高2.35米。
黎侯植物园
黎侯植物园坐落于207与309国道城东段。
南委泉群英会会址
坐落于黎城县南委泉村。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