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孤柏渡

孤柏渡

孤柏渡

古柏渡,原名孤柏渡飞黄旅游区,2015年七月正式更名古柏渡飞黄旅游区。古柏渡旅游区位于荥阳市西北15公里的王村镇境内。景区面积3.5平方公里。西接虎牢关,东连飞龙顶、汉霸二王城、桃花峪旅游区,北濒滔滔黄河,南界茸茸川原。过去古柏苍翠,绿树掩映,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黄河旅游线上重点名胜之一。南水北调工程穿越此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孤柏渡
  • 面积:3.5平方公里
  • 地址:荥阳市西北15公里的王村镇境内
  • 门票:成人票90元,儿童票50元
  • 典故:秦王李世民遮风避雨
  • 别名:古柏渡

史书记载

这是黄河岸边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渡口。它见证了楚汉争霸的烽烟,演绎着三国征战的厮杀,聆听过隋唐群雄逐鹿的马蹄声,每一寸黄土上都叠印着岁月的漫漫烟尘。九曲黄河在荥阳王村镇摆了一下腰,留下了一个叫孤柏嘴的小河湾。这是黄河在荥阳境内水势最为平静温柔的一段,它东接飞龙顶,西连虎牢关,面对滔滔黄河,背倚连绵邙山。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传说,据说古时候这里有一棵高大挺拔、树荫蔽日的老柏树,曾是当年汉王刘邦避雨的地方,在县誌中有记载:“成皋圈解趋何急,孤柏兵旋避雨迟”。后来此处被闢为渡口,就叫做“古柏渡”。
古柏渡的古柏,还曾为秦王李世民遮风避雨,传说古柏当年枝叶繁茂,树冠大可及亩,秦王李世民夜袭窦建德军营,在此处遇雨,曾在树下避雨,无一人被淋湿,李世民誉之为“千岁灵根”。此后,唐代着名边塞诗人岑参行经此处,曾赋诗写道:“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孤柏荫雨”曾经是“汜水十景”中的一景,不过,随着黄河的泥沙淤积,史书上所指的孤柏嘴早已进入了黄河河道。宋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此处被闢为汴河口后,这里成了江南通往陕西的最大水运中心,商贾游船盛极一时,经济文化非常繁荣。由于渡口河水水势平稳,上船下船都可免以泥沼难行之苦,所以民间流传俗语说:“孤柏嘴过河,干上乾下”。清道光三年(1823年)渡河碑记载:“本为农设,间利行人。每岁夏秋间,大雨连绵,河洛并涨,及隆冬河水断澌不可渡,行人多于此间问津焉。”民国时期渡口最盛,有渡船40余只。在孤柏嘴村民王根群的记忆里,年轻时在黄河边度过的日子,是他感觉最幸福的时光。“那时候村里有五六百口人,都靠船、靠河吃饭,村里几十条船,每天能运送上千人过河。”在黄河边长大,有多年的行船经验,王根群对这一带黄河水文状况了如指掌,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沙洲、哪里有漩涡,他都一清二楚,说起行船“口诀”如数家珍。当时,生产队搞航运,他经常跟船去洛阳,去山东,“那时候河里的鱼多啊,我们跑船只用带点米麵,带上一口锅,到了吃饭时间,随便拿网在河里一兜就能捞上鱼来。”当年的黄河的水上人家,都已从河岸边搬上了川原,再也不必在河里讨生活。随着孤柏渡景区的开发,王根群也成了景区的员工,闲暇时,他最爱对后辈讲述当年在黄河上打渔行船的时光。
孤柏渡

近期发展

仿佛注定不会被历史遗忘,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穿黄之地,长江与黄河的浪漫相遇之处,古老的孤柏渡将再一次焕发青春,见证南水北调的宏图伟业,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脚步。近期国家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方案已定在此地穿渡黄河,部分工程已经启动,景区码头、跑马场、休闲狩猎小区、万亩渔塘、荷花公园、农林生态园将开发建设,使这里的旅游事业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景区游览

门票:成人票90元,儿童票50元。只有一个建立于山顶的游乐场需要门票,其余地方全部免费。
开车路线:从郑州沿310国道向西到上街向北至王村镇,全程43公里;
乘车路线:从郑州西站乘发往上街的郑上一路班车(10分钟一趟),再转乘上街-薛村403公交。正北步行1000米左右即到。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