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落针病
春天病菌从地面带病针叶上的黑色米粒状小点吸水膨胀,从裂缝中释放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子囊孢子产生于子囊盘内,线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松落针病
- 外文名:Lophodermium
- 病害分类:真菌
- 分类地位:松针散斑盘菌
- 病原中文名:松针散斑盘菌
基本信息
病害中文名:松落针病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盘菌纲星裂盘菌目,落针菌属
寄主中文名:松树
寄主英文名:pinaster
侵染部位:叶片
病原介绍
春天病菌从地面带病针叶上的黑色米粒状小点吸水膨胀,从裂缝中释放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传播,子囊孢子产生于子囊盘内,线状。
病害症状
初期产生黄色斑点或段斑,后病斑颜色加深呈淡褐色,至晚秋全叶黄褐脱落。第二年春季在凋落的针叶上产生典型的特徵症状,即先在落针上出现纤细的黑色横线,将针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两横线间产生椭圆形黑色子实体即分生孢子器,长0.2—0.3毫米,以后再形成带光泽漆黑或灰黑色米粒状小点,长1—1.5毫米,中央纵裂成一道窄缝,即为病菌成熟的子囊盘。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子囊盘和菌丝在感病落叶上越冬。3—4月林间湿度大,子囊孢子借雨水和气流传播。当孢子接触松针叶,萌生芽管从气孔侵入组织内吸取养分。病菌的潜育期较长,一般50天左右。病害的发生髮展与寄主生长状况和林间温湿度关係密切。在土地瘠薄,林地乾旱,卫生状况差,林木生长衰弱,针叶的细胞膨压降低时最易感病。混交林比纯林感病轻。
防治办法
加强抚育管理,松林应适时抚育间伐,清除林地带病针叶,改善林地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抗病力。营造针、阔树种混交林分,可增加土壤肥力,阻隔病菌传播,是预防病害发生的良好途径。在重病区幼林地,3—4月子囊孢子扩散期,喷洒70%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或50%退菌特600—800倍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