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龙泉驿区(成都市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龙泉(成都市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成都市龙泉驿区)

龙泉(成都市龙泉驿区)一般指本词条

龙泉驿区,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西与锦江区接壤,西南与双流区毗邻,北界新都区,西北界成华区,东与青白江区、金堂县、简阳市交界,介于北纬30°27′52″—30°43′23″、东经104°08′19″—104°27′09″之间,东西长29.8千米,南北宽28.75千米,总面积556.98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龙泉驿区下辖4个街道、7个镇、1个乡。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常住人口87.2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0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6.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6.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关係为2.3:77.2:20.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685元。

2018年9月,龙泉驿区当选2018年中国百强区,位居西南地区首位。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龙泉驿区
  • 外文名称:Longquanyi District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四川省成都市
  • 下辖地区:4个街道、7个镇、1个乡
  • 政府驻地:龙泉街道东街79号
  • 电话区号:028
  • 邮政区码:610100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东缘,龙泉山脉西麓
  • 面积:556.98平方千米
  • 人口:87.23万(2017年常住人口)
  •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气候
  • 着名景点:洛带古镇、明蜀王陵、桃花故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 火车站:成都站、成都东站
  • 车牌代码:川A、川G
  • 行政代码:510112

历史沿革

龙泉驿区历史悠久,古为蜀国辖地。
唐代为东阳县、灵池县治地(《四川郡县誌》《元丰九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灵池县,以其县南分栋山边有一泉池曰“灵池”,故名。
宋天圣四年(1026年)又改为灵泉县,属成都府。分栋山亦随县名的改变而改称“灵泉山”,直至元代。
元时设陆路驿站。
明代改称“龙泉”,于此设驿站,始称“龙泉驿”。洪武六年(1373年),省灵泉县入简县,后置龙泉镇(《中国历史地图集》)。正德八年(1513年),置龙泉镇巡检司(《简阳县誌》《四川郡县誌》)。同期,灵泉山亦随之改称“龙泉山”。
清康熙六年(1667年),继续在四川大规模设定驿站,分为北、南、东、西4路,“东路起自简州之龙泉驿,至奉节之小桥驿(《四川通史》)。此期的“龙泉驿”既是驿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称的含义。清末邮电业兴起后,驿站废置,“龙泉驿”则随之成为历史地名,并沿用至今。
民国初年改置简阳县行政分署。
新中国成立后分属简阳、华阳两县。
1956年1月,原简阳县为所属各区命名时,以区公所驻地名称为区名,称“简阳县龙泉驿区(乡镇级)”。
1959年,划归成都市筹建新区时仍以区人民委员会驻地龙泉驿为区名,称“成都市龙泉驿区(县区级)”。
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市龙泉驿区。
1976年,将时属简阳县的洛带区併入成都市龙泉驿区,至此,龙泉驿区行政版图基本确定。
2018年9月,简州新城100平方千米城市规划範围内的财政收支由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代管。
洛带古镇洛带古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9年,简阳县的龙泉驿区与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4个乡划入成都市筹建新的龙泉驿区。
1976年,简阳县的洛带区併入龙泉驿区。
1990年7月,境内成立成都经开区。
1997年,简阳县辖11镇8乡。区政府驻龙泉镇。
1999年,龙泉驿区辖13个镇、6个乡:龙泉镇、大面镇、洛带镇、柏合镇、西河镇、洪河镇、同安镇、十陵镇、茶店镇、文安镇、义和镇、黄土镇、西平镇;龙泉乡、平安乡、万兴乡、清水乡、山泉乡、长安乡。
2000年,龙泉驿区辖16个镇、3个乡。
龙泉驿区行政区划龙泉驿区行政区划
2003年1月13日,龙泉驿区文安镇更名为洪安镇。
2003年12月8日,撤销西平、义和2个镇的建制。扩大部分镇的行政区域:将原西平镇的天和街社区居委会、天平村、黄连村、阙家村、大龙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组,大林村1、2组及黄土镇的光大村9、10、11组,平安镇的清平村12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河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鹿角村1、8、9、10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9、10、11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洛带镇管辖。将原西平镇的大林村3、4、5、6、7、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同安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龙村、长梁村、新拱桥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区居委会、宝滩社区居委会划归黄土镇管辖。将原义和镇的三合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洪安镇管辖。
2004年9月8日,撤销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兴龙、金龙8个镇和清水乡。原平安、龙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实行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设定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兴龙镇所属行政区域併入柏合镇;柏合镇政府驻柏华路。将原金龙镇所属行政区域併入洛带镇;洛带镇政府驻五星街。原洪河镇併入大面镇,成立大面街道办事处。将原清水乡所属行政区域併入万兴乡;万兴乡政府驻万兴场。
2004年,龙泉驿区辖4个街道(龙泉、大面、十陵、同安)、7个镇(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1个乡(万兴),44个社区委员会、169个村委会;面积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千米。
2005年4月,龙泉驿区的黄土镇回龙村(包括金三角社区)划归成都市新都区管辖。
2005年5月10日,将青白江区龙王镇的新谊、双柏、黄果、园林、石桩、长林6个村和龙泉驿区黄土镇的回龙村、金三角社区所属的行政区域划归新都区石板滩镇管辖。石板滩镇政府驻石板滩场镇东风西街66号。
2009年,龙泉驿区辖12个街道、镇、乡,即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洛带镇、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山泉镇、茶店镇、万兴乡,共有81个村、54个社区、1274个村民小组、559个居民小组。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茶店镇、山泉镇位于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内。

区划现状

截至2018年,龙泉驿区下辖4个街道、7个镇、1个乡。龙泉驿区政府驻龙泉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510112001000
龙泉街道
510112002000
大面街道
510112003000
十陵街道
510112004000
同安街道
510112102000
洛带镇
510112104000
西河镇
510112108000
洪安镇
510112109000
柏合镇
510112110000
茶店镇
510112111000
黄土镇
510112115000
山泉镇
510112200000
万兴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泉驿区境位于成都平原东部,龙泉山脉中段及以西平坝,东与简阳市交界,南邻双流县,西与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接壤,北与成都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相邻。介于北纬30°27′52″—30°43′23″、东经104°08′19″—104°27′09″之间,东西长29.8千米,南北宽28.75千米,总面积556.98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东缘,其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上统,与白垩繫上统、下统及新生界第四繫上更新统沉积物、中更新统沉积物———仅在区内西部大面街道(原洪河镇境)和十陵街道低洼处零星出露。境内地质构造为成都断陷带与龙泉山隆褶带之间的构造断块。

地形地貌

地形
龙泉驿区地处成都平原东缘。境域东西长29.8千米、南北宽28.75千米。最高海拔1051.3米(长松山周家梁子),最低海拔456.8米(茶店镇三元村白杨沟),相对高差594.5米。总面积为556.98平方千米。龙泉山中段纵卧区境东南部,呈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为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之界山。境内低山、丘陵、平坝兼有,地势由东南逐渐向西北微倾,其倾角小于10度;以平坝为主,低山次之,丘陵面积较小。东南部为低山、深丘区,中、北西部为平坝间浅丘区。自西向东横贯区境的成渝公路5千米至18千米的大面街道、龙泉街道境内丘包连绵起伏,高出南、北两侧,成为区境内向沱江与岷江自然排水的分水岭。
地貌
龙泉驿区境内有平坝、丘陵、山地、山峰和山脉等地貌类型。

气候特徵

龙泉驿区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空气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风力偏小。春季气温回升快而不稳,易现倒春寒,且降水少,偶有冰雹与阵性大风;夏秋降水多,易成洪涝;秋季多阴雨,天气偏凉;冬季多雾,积雪稀有,日照少。

水系水文

龙泉驿区水系属长江水系支流岷江和沱江水系的支流。境内东南部有芦溪河、陡沟河和沙河支沟,为岷江支流锦江的支流。其流域为12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2.3%。西北部的西江河、袁家沟、跳礅河、黄水河、长安沟属沱江水系的毗河、绛溪河支流。其流域为43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7.7%。长松山脊一线为岷江与沱江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大于50平方千米的有芦溪河、西江河、跳礅河。

土壤类型

龙泉驿区内有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的成土母质7种。区境有水稻土、黄泥土、紫色新沖积土和紫色土,6个亚类、14个土属、40个土种。龙泉山东西两翼尾部为红紫泥土,北段为棕紫泥土;西南坝丘区为老沖积黄泥土,坝丘区溪河两岸属紫色新沖积土和灰紫湖沙泥;中西部坝丘区为姜石黄泥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龙泉驿区水资源总量为3.8524亿立方米。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资源3.24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地下水资源0.6124亿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产生。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7.2毫米,相应降雨总量为5.43亿立方米,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汇集于江河后,分别流向双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简阳等地区。平均径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84亿立方米。全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大,其年内分配不均,70%左右集中在汛期,年际变化较大。地下水在成都市浅层地下水分区中可分为两区,一是台地区覆盖型红层(J-K)砂泥岩裂隙水区(Ⅱ1),分布面积337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资源蕴藏量5655万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894万立方米,二是龙泉山低山丘陵区红层(J-K)裂隙水区(Ⅲ1),地下水富水性贫乏,分布面积218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蕴藏量469万立方米,可开採资源量242万立方米。全区地下水天然总量6124万立方米,可采资源总量2136万立方米。此外,从1957年开始,东风渠引都江堰水入龙泉驿区,成为了龙泉驿区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东风渠每年向龙泉驿区提供的配水总量约为1.4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龙泉驿区土地总面积5.5698万公顷,其中耕地7367.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3%;园地2.52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42%;林地762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其他农用地3295.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074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29%;交通运输用地539.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7%;水利设施用地553.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9%;未利用地27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9%。

矿产资源

龙泉驿区境内中部、东部露出的为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紫红色页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细粒长石砂岩,地层面积120平方千米以上,厚度约666米至1027米,储量丰富,是页岩砖生产的原材料及后备资源;东部出露的砂岩,厚度约952米,保有储量285.3万立方米,是建筑用条石的来源;大面街道至黄土镇一线分布的零青龙湖湿地星出露的棕红色、砖红色泥质胶结的中、细粒砂岩、夹薄层泥岩,风化后较为疏鬆,是铸铁用型砂的好原料;饮用天然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区境内西部,可采资源储量很大;天然气主产区在洛带镇、黄土镇、西河镇、洪安镇和同安街道,探明的天然气储量307亿立方米,年开採量4亿至6亿立方米,供气已併入中石化和中石油管网;区境内中,西部还有大面积覆盖的粘土矿。

植物资源

龙泉驿区境内常见野生植物183种,有的属中草药。

动物资源

按国家1995年保护动物名录,龙泉驿区境内有26科55种,其中,兽纲5目8科15种,鸟纲11目18科40种。主要有赤狐、黄鼬、猪獾、果子狸、豹猫、草兔、灰鹭、夜鹭、绿头鸭、雉鸡、山斑鸠、翠鸟、啄木鸟、喜鹊、鹊鸲、麻雀等兽禽,并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苍鹰。

森林资源

龙泉驿区植物种类较多,森林植被与农田植被相间分布,山坝差异明显。全区地带性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结果,自然原始森林植被己被破坏,代之而起的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培的乔木林、果树林和竹林。山区以各种乔木林、果树林相间分布,平坝则为果树林与四旁树、竹并存。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柏木、马尾松、青冈林和人工栽培的桤柏混交林、林农间作的经济林。主要森林植物有57科,145种。其中,用材树主要有柏木、马尾松、桤木、青冈、按树、千丈、香樟、楠木、女贞、刺槐、合欢、榆树、风杨和近年人工栽植的湿地松、火炬松、露丝柏(墨西哥柏)、义大利杨树等;经济树主要有油桐、核桃、棕榈、桑树、黄柏、桃、枇杷、葡萄、梨、柑桔、苹果、樱桃、李、杏等;竹类主要有慈竹、斑竹、硬头黄竹、金竹等。境内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杜仲,三级保护树种有楠木、红豆树等。
龙泉湖龙泉湖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户籍人口总户数26.3万户,比上年增长4.4%。全区户籍总人口68.5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其中,男性33.8万人,女性34.7万人;乡村人口25.6万人,城镇人口42.9万人;常住人口87.2万人,城镇化率为68.8%,比上年提高2.1%;2017年,龙泉驿区出生人口11921人,死亡人口696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3‰。

经济

综述

2017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9.0%。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0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6.8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6.1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比例关係由上年2.6:76.8:20.6调整为2.3:77.2:20.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685元,比上年增长7.0%。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龙泉驿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5.0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技改投资205.1亿元,增长70.5%;民间投资344.1亿元,增长48.1%;房地产开发投资152.8亿元,下降1.3%。分产业看,一产业投资10.8亿元,增长166.3%;工业投资301.8亿元,增长51.2%;三产业投资234.0亿元,下降23.9%。
财税收支
2017年,龙泉驿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00.6亿元,增长33.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60.4%;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地方税收完成65.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地方公共预算支出97.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科学技术支出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0%;医疗卫生支出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教育支出17.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人民生活
2017年,龙泉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7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93元,同比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2:1。

第一产业

2017年,龙泉驿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
种植业
2017年,龙泉驿区粮食种植面积4386公顷,比上年减少159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473公顷,比上年减少1985公顷。水果种植面积13309公顷,比上年增加621公顷。粮食总产量2.0万吨,比上年下降26.7%;蔬菜总产量20.4万吨,比上年下降20.2%;园林水果总产量21.6万吨,比上年下降5.5%;肉类总产量0.6万吨,比上年下降52%;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2%。
畜牧业
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生猪出栏68990头,比上年下降48.8%;牛出栏280头,比上年增长41.4%;羊出栏6858头,比上年下降27.1%。

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龙泉驿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96.0亿元,同比增长8.8%。全区2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96.7亿元,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7.7亿元,增长16.3%;实现利润总额200.2亿元,下降0.6%;实现利税总额473.3亿元,增长3.8%。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较去年提高了4.1%,利润和利税增幅较去年分别下降了32.8和6%。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1%,同比下降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製造业共112家,比上年增加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1.6亿元,增长18.4%。其中整车企业10家,实现汽车产量128.5万辆,增长15.1%。
建筑业
2017年,龙泉驿区61家建筑企业共完成产值176.5亿元,同比增长16.8%,较去年上升16.7%;实现增加值34.6亿元,同比增长2.5%,较去年上升2.6%。
一汽堆场一汽堆场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7年,龙泉驿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亿元,同比增长14.5%。按经营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06.5亿元,增长15.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5.0亿元,增长12.6%。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0.7亿元,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0.9亿元,增长13.5%。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7.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完成331.5亿元,增长9.3%。民营经济占GDP比重39.7%,比上年增长0.1%。
对外经济
2017年,龙泉驿区引进到位省外内资2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引进到位外资77204万美元,增长16.4%,其中,工业到位外资49508万美元,增长18.2%。进出口总额1363356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出口额350051万元,增长15.5%。
房地产业
2017年,龙泉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360.6万平方米,增长13.2%,较去年下降37.8%。实现增加值25.8亿元,增长4.8%,增速较去年下降7.9%。
邮电通信
2017年,龙泉驿区邮电主营业务收入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1.1万户,比上年增长8.0%;行动电话用户118.7万户,比上年下降0.25%;网际网路宽频接入用户31.1万户,比上年增长18.7%。
旅游业
2017年,龙泉驿区接待游客173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亿元。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境内有星级酒店3家,A级景区6个。
金融业
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956.3亿元、同比增长12.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33.5亿元,增长24.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1.4亿元,增长12.9%。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535.9千米,比上年下降6%。其中,高速公路76.2千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0%。
公路
龙泉驿区区内成渝铁路及成渝高速铁路穿境而过,成昆铁路及其货运外绕线绕境而行,公路方面,以横向干道驿都大道、成龙大道(及延伸线成简快速路)、成洛大道、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公路和纵向干道东三环路、蜀王(洪河)大道、成都绕城高速公路、新双龙路、汽车城大道、成环路、成都第二绕城高速等纵横交错的路网贯穿龙泉驿区。
铁路
按照《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成都市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规划方案,龙泉驿区境内将有两条捷运线路贯穿龙泉驿区南、北两片。其中,南片的是成都捷运2号线,由龙泉驿站开往犀浦站。该线路为东西方向主干线,东起龙泉驿站,经龙泉街道西行,过东三环路后,穿过沙河,西止于郫都区犀浦站。2014年10月26日通车运营。北片的是成都捷运4号线,由温江万盛站开往龙泉驿西河站。该线路为东西方向内部填充线,西起温江城区,东止于西河镇场镇西侧。全线于2017年6月2日正式通车。

运输

2017年,龙泉驿区公路客运量2160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1%,货运量99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5%。
龙泉驿交通龙泉驿交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共有普通国小34所,在校学生51976人,专任教师3051人;普通中学20所,在校学生30895人,专任教师284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1319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国中升学率96.4%,高中升学率99.9%。
高等院校
四川旅游学院
成都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师範大学成龙校区
四川师範大学东校区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天一学院

文体事业

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共有体育场馆2个,剧场、影剧院8个,博物馆、展览馆23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5.9万册,增长27.2%;2017年,龙泉驿区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70场次,参加体育比赛3.6万人,观看体育比赛15.5万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近80万人。电视覆盖率达100%,广播覆盖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9家,比上年增加53家;拥有床位数4955张,比上年增加492张。医院、卫生院、社会卫生服务中心技术人员5069人,比上年增长6.31%,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805人,比上年增长6.93%。卫生防疫人员312人,比上年增长3.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91‰,比上年下降1.57%;婴儿死亡率2.13‰,比上年下降1.52%。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龙泉驿区有各种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15个,比上年增加1个;床位3157张,增长5.0%;2017年,龙泉驿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5万人,增长14.2%;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2.8万人,增长-9.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4万人,增长2.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1万人,增长14.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9万人,增长9.8%。

历史文化

非遗文化

草编工艺
龙泉驿区草编製品以草帽为代表,其编织工艺精巧,历史悠久。草鞋、草绳等次之。产地以柏合镇为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法国人马尼爱游历成都后记述:“生意之最巨者有草帽一种,川中男女,夏天每购戴之。”民国初年,柏合寺兴草编市场,川西客商每年坐镇收购。20世纪80年代,为草编工艺发展鼎盛时期,时有草编企业100余家,年产草帽和工艺草编製品300万件以上,产值1000万元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消费者减少。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草帽原材料(麦秆)奇缺,生产萎缩。2003年和2004年,区、镇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草编文化节,展出柏合镇“草帽大王”蒋桂良等15人费时两个月,使用8800米麦草辫编制一顶直径6米、高1.2米、重400公斤的大草帽,与一顶直径3.5厘米、帽深2.5厘米、帽缘直径1厘米,仅能勉强容进一根小指头的小草帽。次年草编文化节,由4个草编艺人费时36天,耗用优质麦秆20多万根製成一条全长50.2米,龙头高2.08米,龙鳞由2008米草辫和2008块草编构成的“奥运草龙”展露龙颜。柏合镇命名为“成都市草编艺术之乡”。2005年柏合镇爱国村老人魏宗惠(71岁)用麦草编制草帽、手提包、女鞋、花篮、果篮……参加青城山草编工艺展览,其製品因工艺精湛而供不应求,并获“成都市民间手工草编艺术家”称号,加入“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06年,龙泉驿区草编工艺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舞蹈
洛带江西会馆广场的舞狮表演新中国成立前,境内有龙灯、狮灯、牛儿灯、小花灯、蚌壳灯、车车灯、幺妹灯等民间灯舞,多在春节期间开展活动(详见前志);新中国成立后淡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绝迹。“文化大革命”后逐渐恢复。1989年龙泉、茶店、柏合、洛带、文安等乡镇分别有狮灯、彩龙、小金龙、花灯(唐僧取经)队和牛灯队。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洛带镇龙灯队和龙泉镇、茶店乡狮灯队。其后,狮灯队因人员缺失等原因停止活动。
秧歌舞
解放初,解放军传来秧歌舞,各乡镇组建秧歌队进行宣传活动。其后逐渐淡化(歌舞声调见前志)。1976年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团”后复甦。1988年在离退休老人中多见。区老年大学排练老年秧歌迪斯科舞蹈参加市老年健身舞比赛,获得好评。1997年3月“7062基地”老年秧歌队表演有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惟妙惟肖。前部为近百人的队员头戴花环,身着滚边大红汉民族服饰,脚穿绣花鞋,手握红手帕。在队前打场(开道)者引领下鱼贯相随,伴随锣鼓节奏边走边扭,互相穿插,默契配合。队伍后部分是跑驴、旱船、霸王鞭等道具舞蹈和装扮成小姐、相公、媒婆的各类人物。整个队伍中有一丑婆手持红手帕和旱菸袋,抖肩摆胯碎步颤、穿针引线前后钻,妙趣横生。

客家文化

地处成都东山的洛带镇是中国有名的客家古镇,镇上有二十多万客家人,是四川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客家人占镇总人口数的86%。他们至今还保留从幼儿到老人说客家语的传统,被称为客家人的“方言岛”。客家民居、习俗在历史的发展中得以完整保存。洛带古镇尚保存有一街7巷子的古镇格局,洛带镇最有特色的是客家古老的建筑,他们多为清末明初风格。现仍保存着广东、江西、川北、湖广等客家人四大会馆,透漏出强烈的客家文化气息和古朴风韵。2001年3月,中国成都国际桃花节暨客家学术研讨会,引起了海内外客家人的关注。

花果文化

龙泉驿区是全国闻名的水果生产和出口基地,素以“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着称。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8万亩,盛产水蜜桃、枇杷、葡萄、脐橙等二十余种优质水果,年产量达二亿斤,其中尤以水蜜桃、种植最负盛名。全区现种植桃树十万余亩,数百万株,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桃花的规模和数量居全国十大桃花观赏基地之首。自1987年至2005年,龙泉驿区利用桃花成景的优势,共举办十三届“成都龙泉桃花会”。2000年,桃花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成都桃花节”。2001年8月29日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成都桃花节为“成都国际桃花节”。

风景名胜

龙泉驿区(龙泉(成都市龙泉驿区))
石经寺
石经寺地处龙泉山脉中段东麓的天成山,位于龙泉驿区茶店镇石经寺。占地200多亩的石经寺依山而建,庙院层层矗立,林荫掩映,历来有“万木蔽天”、“遥望石经半天紫”的神奇景观。石经寺约建于东汉年间(189—214年)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时代。初为宦官私宅,后捐为庙,取名“灵音寺”。唐朝建殿,初具寺庙规模。明正统年间(1436至1449年),湖北高僧楚山法师应蜀王之邀主持此寺,并更名为“天成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简州牧宋思仁赠给寺院一部石刻的《金刚经》,将寺庙更名为“石经寺”。
龙泉驿区(龙泉(成都市龙泉驿区))
龙泉湖
是引岷江水源形成的一座中型湖泊,形状像一条巨龙,整个水域面积8300亩,湖岸线个。龙泉湖景区以“赏花观景、戏水游乐、休闲度假、培训疗养”为特色。主要景点有:桃花岛、嫦娥岛、三蕙岛、桃花溪度假村、七姑岭、十里长峡、瓦灯寺、金色戏子、迎亲弯、仰佛山等。在龙泉湖的所有岛屿中,最有名气、人气最旺盛的是3号岛。3号岛主要由动物岛、孔雀园、四川水电疗养中心、兰花岛、恐龙岛组成。
龙泉驿区(龙泉(成都市龙泉驿区))
洛带古镇
格局可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街二寺三会馆,洛带公园博物馆”,一街与七条巷通联,构成了古镇完整的交通系统,同时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防御系统,具有典型客家建筑特徵。沿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街道东西弯曲走向,原铺以石板。街道两边商号林立,铺面的后面多为深宅小四合院,平房与木楼参差交错。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蹟,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是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
龙泉驿区(龙泉(成都市龙泉驿区))
大佛寺“天落石刻”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大佛寺天落石。天落石众多石刻中,以北周文王碑最为珍贵。因为历代慕名拓印,这块位于天落石下部、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的碑刻与周边所有石刻的色泽有所不同,呈黝黑色。碑通体高2.24米,宽1.25米,碑首是朱鹊和浮雕小佛组成的二方连续的图案,碑额为楷书阳刻,楷书阴刻的1348字碑文主要叙述了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的生平业绩。

荣誉称号

2013—2015年,龙泉驿区荣获四川省十强县榜首。
2017年,龙泉驿区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3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