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柴村
格柴村位于海南省陵水县英州镇东北部,四面环山,解放前是一个革命根据地。由于长期以来处在封闭的地理位置,全村81户总计343名村民在当地属于最贫困的一个群体。2008年以前,全村村民都居住在茅草房和危房里,每逢颳风下雨,村民家中的屋顶瓦片就有被掀掉危险,而如果遇上颱风等恶劣天气,村民更是担心万分,生怕房屋倒塌带来灾难。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格柴村
- 所属地区:海南省
- 地理位置:陵水县英州镇
- 人口:343
地理环境
格柴村距离英州镇区约10公里,由于四面环山,2008年以前,全村只有一条破损严重的硬板化路通往外界,其他均为土路。这给村民们平时向外界运输瓜菜和与外界交往带来很大的不便,使得原本就封闭的小山坳变得更加缺少活力。2008年4月,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格柴村提出要求后,当地政府在整个村庄内铺设了多条全新的水泥路,连线到该村的每一个房屋门前,村民一出家门便可以顺畅通行。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在该村通往外界的硬板化路上铺设了一条1公里长的村村通公路。道路宽约8米,路面平整,路况优良。
民生问题
2008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格柴村。李克强到村民的茅草房内,看到村民居住条件较差时,当即表示要解决村民住房等基本问题,想方设法让他们走出贫困、走向富裕。在此之后,当地政府部门採取切实有效的方法,着力解决村民住房问题。
格柴村从2008年4月至今,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格柴村已新修房屋76间,其中平房74间,瓦房2间,整个村庄与两年前相比焕然一新。在新建房屋的过程中,政府为每户村民提供了2万元的砖款,还为每户村民提供了17吨水泥和2.1吨钢筋,村民们当时修建房屋的热情极高,互相帮忙,一间间崭新的住宅呈现在眼前,当地最为贫困的村庄旧貌换新颜。